编者前言刘象愚
作者前言
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
今日之比较文学
文学史上的古典主义概念
文学史上的象征主义概念
伊曼努尔·康德的美学与批评
19世纪英国文学史的编修
沃南·李、伯纳德·贝伦森与美学
列奥·施皮策(1887—1960)
文学类型理论、抒情作品与体验
作为批评家的诗人、作为诗人的批评家、诗人一批评家
布拉格学派的文学理论与美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批评史述略
文体学、诗学与批评
当代欧洲批评轮廓
1963—1969年韦勒克论著目录
人名索引
图书 | 辨异(续批评的诸种概念)/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 |
内容 | 目录 编者前言刘象愚 作者前言 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 今日之比较文学 文学史上的古典主义概念 文学史上的象征主义概念 伊曼努尔·康德的美学与批评 19世纪英国文学史的编修 沃南·李、伯纳德·贝伦森与美学 列奥·施皮策(1887—1960) 文学类型理论、抒情作品与体验 作为批评家的诗人、作为诗人的批评家、诗人一批评家 布拉格学派的文学理论与美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批评史述略 文体学、诗学与批评 当代欧洲批评轮廓 1963—1969年韦勒克论著目录 人名索引 内容推荐 18、19世纪曾被人们称做“批评的时代”。实际上,20世纪才最有资格享有这一称号。在20世纪,不仅有一股名副其实的批评的洪流向我们汹涌袭来,而且文学批评也已获得了一种新的自我意识,在公众心目中占有了比往昔高得多的地位。人们意识到,面对汗牛充栋的作品,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取舍的原则。 勒内·韦勒克编著的《辨异(续批评的诸种概念)》是《批评的诸种概念》之续篇。在《批评的诸种概念》获得巨大的成功后,作者继续了其主题与旨要,进一步就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主要趋势进行了开创性的阐释,并表达了自己长期以来对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思考。作者从比较文学的发展状况入手,以文学史、主要流派、审美批评的概念辨析,辅以古典主义、象征主义、康德美学、施皮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作品批评的案例梳理,鸟瞰了20世纪前半叶的欧美文学批评轮廓。《辨异》与《批评的诸种概念》一起,被作者设定为八卷本巨著《现代文学批评史》的补遗。 编辑推荐 勒内·韦勒克编著的《辨异(续批评的诸种概念)》是对《批评的概念》一书的延续与完善,它进一步阐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概念,如巴罗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起源和演变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并且就比较文学的危机和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主要趋势进行了开创性的阐释。此书体现了作者学术研究透彻的理论分析、渊博的学识和超越国界的广阔视野。该书自出版以来被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很广,影响深远,得到了世界文艺批评界很高的评价。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辨异(续批评的诸种概念)/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勒内·韦勒克 |
译者 | 刘象愚//杨德友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3275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6 |
出版时间 | 2015-10-01 |
首版时间 | 2015-10-01 |
印刷时间 | 2015-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2 |
CIP核字 | 2015207091 |
中图分类号 | I06 |
丛书名 | |
印张 | 2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9 |
宽 | 151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