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鸠兹城源--古韵花桥(长篇散文体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在花之桥畔的小镇里寻觅,一段图腾的历史,一座城的渊源。

王永祥著的《鸠兹城源--古韵花桥(长篇散文体史话)》以芜湖古名“鸠兹”为出发点写起,对芜湖的历史、城市的由来、“鸠兹”的意义以及芜湖古老的民俗和独特的文化等娓娓道来,体现了芜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本书适合导游、教师、旅游专业学生、广大游客以及对芜湖文化历史感兴趣的社会人士等阅读。

内容推荐

《鸠兹城源--古韵花桥(长篇散文体史话)》是作者王永祥在多年对芜湖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整理总结的有关芜湖发展之“源”、文化之“源”的作品。书稿涵盖了“鸠兹城——掀起你的盖头来”“鸠兹之战”“鸠——壮美的文化符号”“鸠兹与芜湖”以及“古韵花桥”等章节内容,以芜湖古名“鸠兹”为出发点,对于芜湖的历史、城市的由来、“鸠兹”的意义以及芜湖古老的名俗和独特的文化等娓娓道来,体现了芜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目录

第一章 鸠兹城:掀起你的盖头来

 第1节 蒹葭苍苍,在水一方

 第2节 好大一个鸠兹邑

 第3节 历史印痕——壮哉鸠兹城

 第4节 鸠兹城名考

第二章 鸩兹之战

 第1节 《春秋左传·襄公三年》解读

 第2节 鸠兹横山之战

 第3节 鸠兹鹊岸之战

 第4节 鸠兹长岸之战

第三章 鸩——壮美的文化符号

 第一节 鸠图腾

 第二节 越王勾践(鸠浅):王者之剑

 第三节 鸠兹广场:鸠文化的寻梦与张扬

第四章 鸠兹与芜湖

 第一节 鸠兹城:风云际会八百年

 第二节 先有芜湖县后有芜湖市,先有鸠兹邑后有芜湖县

第五章 古韵花桥

 第一节 魂兮归来九女墩

 第二节 东门渡:寻找中国最早“增值税”碎(瓷)片

 第三节 南唐九十殿:治水英雄张渤

 第四节 鸠兹渡:我家就在岸上住

后记

说明

试读章节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浊。”

芦苇在茂密的水边生长,深秋的白露结成了微霜;我(诗中主人公)心中久久思念的人哦,她就在河的那一方!我多么想逆流而上前去追寻,可是道路崎岖而又漫长;于是我顺流而下进一步去追寻,她仿佛就亭亭玉立地站立在河水的中央。

茂盛的芦苇在水边生长,太阳初升湿露还没有完全干透;我心中思念的那个人啊,她就在河的对岸!我想逆流而上前去追寻,可是怎奈道路惊险奇峻,实在难以趟过,于是我顺流而下进一步去追寻,她仿佛就徘徊在河水的近旁。

济济泱泱的芦苇生长在水边,太阳初升滴下晶莹剔透的露珠;我心中思念的那个人喔,她就站立在大河的彼岸!我多么想不顾一切地前去追寻,可是道路坎坷曲折,无法能够走得通,怎么办?还是一往无前地去追寻,去追寻她吧,她就在绿茵茵的沙洲上……

这里的蒹葭(芦苇)、沙洲,乃至清清的河水,是那么鲜活,那么富有诗意和人情味。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若即若离。

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

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彼。

湿露为物,瞬息间消亡。

霜者,露之所凝也;土气津液拔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日“未唏”,“未已”。虽不可得而情不散,然终受其苦,陷人其中,不能自拔。

情之所系者,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伊人于何处,终不知其所以然;吾亦涉水而从之,上下而求索之……

倘若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蒹葭》这首诗就是表现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而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难能可贵,感情笃厚真挚,而结果却是那么渺茫。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引发共鸣的,不是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主人公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抑或可望而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凡是好诗都能够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因为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人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而来,我们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做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指贤才、友人、情人,也可以指功业、理想、前途;这里的“河水”,可以指高山、深堑,也可以指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任何障碍,抑或寻梦追梦中的诸多困惑与不解。而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是事物的再现和心中一片天地的真实表现。

鸠兹城,一座神秘的古城垒,一个神圣的文化符号。

你像是北纬31度线上的“世界十大奇观”,给人带来难以穷尽的神奇,激发思考的欲望,强烈地急欲探秘,探个明白。

当今时代,一个世界性的城市文脉寻根热正悄然兴起——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历史与社会的严峻课题,摆在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面前,而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于是,揭开鸠兹城的奥秘,掀起被掩映数百、上千甚至数万、几十万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大红盖头,露出她真实的面容,正成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经久不息、坚持不懈地思考与追求。

这种心情和行为,就像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新疆民歌里唱的那样: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眉;你的眉儿细又长呀,好像那树梢弯月亮。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眼;你的眼睛明又亮呀,好像那水波一模样。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嘴;你的嘴儿红又小呀,好像那五月的甜樱桃。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脸;你的脸蛋儿红又圆呀,好像那苹果到秋天……”

一遍又一遍,一回又一回;久久回荡着,默默启示着。

P2-4

序言

梦回花之桥(代前言)

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喧闹,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挤挤攘攘;有的只是一片隐隐的思念,幽幽的愁怨,浓浓的情感,一种经久不衰的情愫: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深深的乡愁……

几回从睡梦中醒来,那拂抹不去的,是袅袅腾腾,遥遥远远,用鲜花搭成的一座我心中最美丽的桥,渡越时空,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不尽遐想,激发创造情怀,绽放思想与智慧的光彩……

花桥,花之桥!你从《庄子·齐物论》中一路走来,“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古希腊诗人荷马说过,“梦想是来自宙斯的礼物”。

你簇拥着《诗经·大雅·大明》周文王迎亲渭水的花轿,“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开中国也是世界文学史关于“桥”意象描写的先河。

你吟诵着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江上春来新雨晴,瀼西春水毂纹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竹枝》)桥上春雨,桥下江水,桥边新柳,桥上川流不息的人。以“桥”为中心的《小村初春图》充满生机,愉悦轻松,休闲自在。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月夜依旧,二十四桥依旧;佳境美景,何止是诗人笔下的扬州城,而是在锦绣江南、在九州方圆的中华大地、在所有人们的心目当中。

君不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对比美的温馨,使人若即若离,如痴如醉。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耳边隐隐听得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寻觅久久逝去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在花之桥的寻梦中,我见到了徐志摩笔下的“康桥”,那种亲切感,似曾相识的挚情,油然而生。

诗人和笔下的康桥已离我们而去,留下的是梦幻般的一抹彩虹。

虚幻、理想、拟人化,我把花之桥的视为知己,进行着时空隧道的绵绵对话。

此时的“桥”,乃至花之桥,已不再是简单的空间地标,而是承载着很多很多的主体意识和精神……

现实中的花之桥——花桥镇,地处芜湖市东大门,东与宣城县水阳镇隔河相望,西与芜湖县城关湾沚相掎接壤,北边濒临水阳江和当涂县黄池镇,西北部赵家河与六郎镇紧密相连。距县城湾沚11.5公里,离合杭高速公路人口处9公里车程。全镇总面积102.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5万亩,水域面积1.95万亩,可耕种水田4.35万亩。辖14个村委会、252个村民组,现有常住人口3.93万人。  中间高、两头低的花桥镇,形如一枚巨大的花朵,抑或是花蕾。地形分作岗丘与水田,水阳江、裘公河、赵家河如三条彩带绕境而过,沿河是广袤富饶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风景优美怡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花桥镇的岗丘适合植树造林,熟地宜种植旱季作物,水田以粮、油、棉类农作物为主,沿河滩涂牧畜放禽;山塘内河养殖丰富的水生动植物,真的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

乡愁是无以排解的愧,是风尘不变的情。

乡愁是长河上的落日,是大漠里的孤烟。

那山那水那家乡的味道,让乡情浓得化不开、挥不去。树高千仞,落叶归根,是守望的诺言,张望的姿势。

蒹葭苍苍,在水一方。

楚辞汉赋意境的奇幻,唐诗宋词韵味的绵长;字字是乡关,句句是村烟,故人人梦长相忆的眷眷挂念。

乡愁是思想,是哲理,是智慧。

乡愁是期待,是愿景,是梦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高唱凯歌奋勇向前,向前!

斑斓多彩,波澜壮阔……

于是我又深深感悟:乡愁是一个人的情,一个国家的梦,一个民族的真正灵魂。

带着乡愁的寻觅,抑或是虔诚朝圣,在梦中,我想问我的祖宗先人——鸠兹城最早的城民们:当初你们为什么要选择在这里繁衍,在这里生存,乃至后来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而有了今天的我们?

为什么你们要把安定一方的古城垒筑在这处地方?

为什么在这块土地上有那么多的文化遗存,那么多的绿色生态基因?

我要把寻梦与乡愁发挥到极致,皓首穷经……

后记

《鸠兹城源——古韵花桥》一书,历时数载,据作家王永祥先生自述,酝酿构思逾数十年之久,终于付梓,与广大读者见面。

这也是我们花桥镇历届党委政府及全镇上下共同的心愿:把我们有着2500多年建邑(城)策源地的历史,芜湖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治所城市——鸠兹,同时也是把我们美丽的花桥,全县乃至全市为数不多的“国家级生态镇”,以真实的笔触,爬罗剔抉,正本清源,推介给社会,推介给所有关心芜湖建置及城市发展历史,关心花桥镇这方热土建设发展的人们。

关于芜湖的建城轨迹,向来有这样的说法,即是“先有芜湖县,后有芜湖市,先有鸠兹邑,后有芜湖县。”按《说文解字》解释,“邑”就是“城”;鸠兹邑也就是鸠兹城。

神奇的鸠兹城,最早就坐落在我们今天的花桥镇,我们为此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深深意识到,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建设美好未来的责任重大,筚路维艰。

花桥镇的未来建设发展,有着很多比较优势。

一是资源方面:花桥镇境内大部分是低丘缓坡地,发展苗木比圩区条件要好;水阳江、裘公河、赵家河绕境而过,周边土壤肥沃,更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人文底蕴。古迹较多,境内有鸠兹城(楚王城)、东门渡窑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十殿灵敏观,是皖南地区重要道教场所;梵音庵、九女墩等,都具有一定的发掘利用价值。

二是环境方面:花桥镇是“国家级生态镇”,拥有14个市级生态村,其中复兴、红光、庙音、九十殿为省级生态村,全镇山清水秀,生态优美。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适合发展旅游度假和养生养老。

三是在外成功人士较多:据近期不完全统计,全镇在外从事行政、社会管理事务、企业经济管理的有57人;镇内银行存款余额达3.5亿元。

四是区位方面:花桥镇附近有芜雁高速出口、芜申运河码头,还有木器包装园区、芜宣机场,交通便捷。境内交通公路主要有九三路、杨黄路、芜太二级路、湾东路等,且基本实现所有村民组通达公路。

五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方面:通过近几年的农林水利项目实施,花桥镇农田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花桥镇的整体发展思路是:

目标上,全力打造“临江拥湖生态镇”,实现拥水发展、美丽崛起。

战略上,服务推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

布局上,空间布局:“两区三中心”,即打造朱桥集镇、横岗集镇,改造东门、笈兴、九十殿三个新农村点。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两带两园四区”,“两带”即九三路香樟大道、新杨黄路景观大道;“两园”即绿色包装园、横岗枢纽物流园;“四区”即万亩特色水产区、万亩精品蔬菜区、万亩品牌苗木区、万亩优质粮油区。

举措上:努力实现“四镇同创”,即创建乡村旅游活力镇、创建包装产业集聚镇、创建养生养老承接镇、创建绿色发展先行镇。

特别是乡村旅游,将围绕“鸠兹城源、古韵花桥”,重点打造“两河三园”,即联圩河、西夹河水文化生态区;鸠兹城(楚王城)遗址公园、九十殿道教养生园、东门渡宋窑大观园。

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旗帜,全镇上下齐心合力,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奋斗,“花桥未来不是梦”,一定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以无愧于先人,不负于来者,把古老而又年轻的花桥,建设得更加美好,魅力无限。

中共花桥镇党委

花桥镇人民政府

2016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鸠兹城源--古韵花桥(长篇散文体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永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624719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1
CIP核字 2016084140
中图分类号 K295.43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