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理想国
内容
编辑推荐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一般认为是柏拉图盛壮之年写成的,书中广泛探讨了公正、专政、独裁、民主、宗教、文艺、教育、婚姻、男女平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描绘了一幅柏拉图认为的理想的国家。因而,《理想国》不仅是西方第一部完整的政治学著作。而且在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之一。

内容推荐

《理想国》是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的著名的对话体著作之一。对话录里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

柏拉图天才般规划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

书中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其体现的哲学思想为后人的正义学说奠定了基础,是我们读懂柏拉图的第一本书。

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试读章节

第一卷

(苏格拉底:昨天,我跟阿里斯通①的儿子格劳孔一块儿来到比雷埃乌斯港②,参加向女神的献祭,同时也很想参观一下赛会,并看看当地的人是如何庆祝这个节日③的。因为他们庆祝这个节日还是头一遭。我觉得当地居民的赛会组织得很好,不过比起来的话,色雷斯人的队伍表演更胜一筹搞得更好。我们做完了献祭,看了表演之后正要回城。

这个时候,塞法卢斯的儿子波烈马邱斯从老远就看见了我们,他打发自己的家奴赶上来挽留我们。

家奴从后面拉住我的披风说:“波烈马邱斯请你们稍微等一下。”

我转过身来问他:“你家主人在哪儿?”家奴说:“主人在后面,马上就到。请您稍等一下。”格劳孔说:“行,我们就等等吧!”

一会儿的工夫,波烈马邱斯赶到,同来的有格劳孔的弟弟阿德曼托斯,尼客阿斯的儿子尼克拉托斯,还有另外几个人,显然都是看过了表演出来的。)

波烈马邱斯:苏格拉底,看样子你们要离开这儿,赶回城里去。

苏格拉底:你猜得不错。

波烈马邱斯:喂!你瞧瞧我们是多少人?

苏格拉底:嗯,我看见了。

波烈马邱斯:那么好!要么留在这儿,要么就干上一仗。

苏格拉底:我想应该还有第二种办法。要是我们婉劝你们,让我们回去,那不是更好吗?

波烈马邱斯:瞧你能的!难道你们有本事说服我们这些个不愿意领教的人吗?

格劳孔:当然没这个本事。

波烈马邱斯:那你们就死了这条心吧!反正我们是说不服的。

阿德曼托斯:难道你们真的不晓得今晚有马上火炬赛吗?

苏格拉底:骑在马上比赛?这倒是挺新鲜的。是不是骑在马背上,手里拿着火把接力比赛?还是指别的什么玩意儿?

波烈马邱斯:就是这个,同时他们还有庆祝会——值得一看哪!吃过晚饭我们就去逛街,看表演,可以见见这里的不少年轻人,我们可以好好地聊一聊。别走了,就这么说定了。

格劳孑L:看来咱们非得留下不可了。

苏格拉底:好吧!如果一定是这么决议的,那我们就只能这么办了。

(于是,我们就跟着波烈马邱斯到他家里,见到他的兄弟吕西阿斯①和欧若得摩,还有卡克冬地方的塞拉西马邱斯②,派尼亚③地方的哈曼提得斯,阿里斯托纽摩斯的儿子克里托丰。

还有波烈马邱斯的父亲塞法卢斯④也在家里。我很久没有见到他了,他看上去很苍老。他坐在带靠垫的椅子上,头上还戴着一个花环,因为他刚刚从院子里上完供。房间里四周都有椅子,我们就在他旁边坐了下来。塞法卢斯一眼看见我,马上热情地跟我打招呼。)

塞法卢斯:亲爱的苏格拉底,你很少来我们比雷埃乌斯来,其实你真应该多来看看。假如我身子骨硬朗一点儿,能松松快快走进城,就用不着你上这儿来,我会去看你的。可现在,你应该多上我这儿来呀!我要告诉你,随着对肉体上的享受要求减退下来,我爱上了机智的清谈,而且越来越喜爱。我跟你说吧,你应该跟这些年轻人一块,经常上我们这来,把我们都当成你的朋友,你的亲人一样。

苏格拉底:说真的,塞法卢斯,我喜欢跟上了年纪的人讨论问题。因为他们经过了一段漫长的人生旅途,而这条路也是我们将来要走的,我认为人们应该请教他们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条路是崎岖坎坷的呢,还是一条康庄坦途呢?尤其是对您,塞法卢斯,您的年纪已经跨进了诗人所谓的“老年之门”①,晚年对于您来说,究竟是一段艰难的时光,还是怎么样?

塞法卢斯:以宙斯的名义发誓,苏格拉底,我很愿意把我的感想告诉你。我们几个岁数相当的人经常会碰头。正像古话所说的物以类聚。大家一碰头就怨天尤人。想起年轻时的种种吃喝玩乐,仿佛失去了至宝似的,总觉得从前的生活才够味,现在的日子就不值一提啦。有的人抱怨,因为上了年纪,甚至受到至亲好友的奚落,不胜伤感。所以他们把年老当成苦的源泉。不过依我看,问题倒不出在年纪上。要是他们的话是对的,那么我自己以及像我这样年纪的人,就更应该受罪了。可是事实上,我遇到不少的人,他们的感觉并非如此。

就拿诗人索福克勒斯来说吧!有一回,我跟他在一起,正好碰上别人问他:“索福克勒斯,你现在对女人怎么样,这么大年纪还能跟女人干那事吗?”他说:“别提啦!早就洗手不干啦!谢天谢地,我现在就像是从又疯又狠的奴隶主手里挣脱出来的佣人。”

我当时觉得他说得在理,现在更以为然。上了年纪的确使人心平气和,宁静寡欲。到了清心寡欲,弦不再绷得那么紧的时候,这境界真像索福克勒斯所说的,像是摆脱了一帮子穷凶极恶的奴隶主的羁绊似的。

苏格拉底,刚才所说的这么多痛苦,包括亲人朋友的种种不满,其原因只有一个,不在于人的年老,而在于人的性格。如果他们是大大方方、心平气和的人,年老对他们称不上是太大的痛苦。要不然的话,年纪轻轻的照样少不了烦恼。P1-3

序言

《理想国》是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的著名的对话体著作之一。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或者让政治家去学习哲学。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的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最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见”而已。治国作为一门知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也就是说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于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最高权力的结合。他坚信只有哲学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学家是理想国必然的统治者。

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多么强烈的憧憬与向往!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这正好印证了对话结尾的宣言:“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正义和智慧不仅是国家的主题,也可以说是整个宇宙存在的本质,因为国家的起点“就是永无止境的时间以及时间带来的变化”。

全书共分为十卷,全部都是由苏格拉底与塞法卢斯、波烈马邱斯、塞拉西马邱斯和阿德曼托斯等人在塞法卢斯家里的对话和辩论组成。

第一卷主要对当时流行的正义观作了逐一的分析和批判。

开卷以苏格拉底的提问开始,被问者是波烈马邱斯的父亲塞法卢斯——一个爱上机智的清淡、清心寡欲的受人尊敬老者。他认为,一个人即使忍受贫困和年老,但做人要是遵循“中庸适度,心平气和,做到内心的满足与宁静就是幸福的”。谈话中,他们谈到了正义,他倾向于把正义等同于讲真话和欠债还债。苏格拉底打个比方反驳了他,即“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醒时曾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任何人都会说不能还给他。如果还给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把整个真实情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因此,“有话实说,拿了人家东西照还这不是正义的定义”。接着,塞法卢斯的儿子波烈马邱斯起为其父的意见辩护,认为正义就是“把善给友人,把恶给敌人”。对于这一点,苏格拉底指出,“朋友”和“敌人”的标准是难以定义的,况且如果“朋友”是坏人,而“敌人”是好人的话,那么,帮助朋友去伤害敌人就是不正义的。这时,塞拉西马邱斯插上话,认为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在任何国家里,正义就是已经建立起来的,当时正在掌权的政府的利益。”苏格拉底不同意。他认为塞拉西马邱斯的观点换句话说就是“服从统治者是正义的”。但是,各国统治者难免会犯错误,难免会制定一些错误的法律;这些错误的法律对他们是不利的。认为服从统治者就是正义,照此说法,不但做对强者有利的事是正义,而且做对强者不利的事也是正义了,那么,“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也可能是对强者的损害”。因此,所谓强者的利益事实上是“强者自认为对已有利的事;而弱者必须做这些事”。更进一步说,“任何技艺都不是为它本身的,而是为它的对象服务的。”例如,“骑术不是为了骑术本身的利益,而是为了马的利益;医术寻求的不是医术自己的利益,而是对人体的利益;一个统治者,当他统治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接着,塞拉西马邱斯话锋一转,认为“正义的人跟不正义的人交往,总是吃亏,不正义的人总是处处沾光,为非作歹,窃国篡政,过着快乐的生活”。苏格拉底反驳道:正义是心灵的美德,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所以正义的人生活好,不正义的人生活得坏。即便如此,苏格拉底还是没有阐明究竟什么是正义。

第二卷谈论了“什么是城邦的正义,并提出建立一个城邦需要哪些人”。

接上一卷的谈话,格劳孔插入话题——正义起源在于守法践约,即人们在交往中既尝过干不正义之事的甜头,又尝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两种味道都体验到以后,那些不能专尝甜头又不吃苦头的人,觉得大家最好订立契约和法律,既不得不正义之惠,也不吃不正义之亏。因此,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中”,“那些做正义事的人并不是出于心甘情愿,而仅仅是因为没有本领作恶”,“在任何场合之下,一个人只要能干坏事,他总会去干的”。到此,阿德曼托斯又插了一句:“博得一个正义的好名声往往能得到很多好处,即使当事人并不是正义的。”到底正义是什么呢?问题似乎还是有疑惑。苏格拉底建议先考察城邦里正义是什么,然后再在个人身上考察它,这叫由大见小。人们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由于需要的不同反映在人的天性上就是各个人适合自己干的事情就不同。因此,这种天性的禀赋决定了理想的城邦由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三个等级构成。……的路,完成作为他们特有使命的最大学习。这最大学习就是去学习比正义和智慧还要高的最大知识——善的理念。善的理念相当于太阳。真理起源于善,就像光线起源于太阳一样。知识(正义和美等)相当于事物,它们起源于善,就像万物受太阳哺育生长一样。人的灵魂则相当于眼睛,借助太阳发出的光线而获得各种知识。

第七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洞穴理论”,用这个例子说明哲学王的生活道路。看洞壁上的阴影,看火光下的实物,看夜空和夜空中的星光月光,然后看到太阳本身,就等于认识善的理念了。然而,哲学家不应该留恋高处的幸福生活(认识善的理念),他得参加管理国家的工作,不辞辛苦,再回到洞穴中和囚徒们同吃同住。

要成为一个最好的管理人才,他们年轻时必须是战士,受过良好的体育和音乐教育,进一步还要学习算术,这个学科能够将灵魂引向真理。其次是几何学,再其次是天文学,接着还有和天文学成对的科学——关于和谐的声音的科学。所有这一切,都只是辩证法的预备课程,唯有辩证法才是最高的科学,它引导理智去达到事物的本质。“当一个人企图靠辩证法通过推理而不管感官的知觉,以求达到每一事物的本质,并且一直坚持到靠思想本身理解到善者的本质时,他就达到了可理知事物的顶峰了。”

第八卷主要对四种有缺陷的政体逐一加以评述。

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政治制度就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人格,政制产生于城邦公民的习惯,习惯的倾向决定其他一切的方向。四种有缺陷的国家制度分别是:第一种被叫作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受到广泛赞扬,它主要的特征是好胜和爱荣誉;第二种叫作寡头政制,少数人的统治,在荣誉上居第二位,它以财产为衡量标准,崇拜金钱,有很多害处;第三种叫作民主政制,是接着寡头政制之后产生的,又是与之相对的,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城邦中的人物性格多样性,做事随心所欲;最后,第四种是僭主政制,它产生于极端的自由,它是城邦最后的祸害。

第九卷主要谈论了正义者与不正义者究竟谁最幸福的问题。

五种类型的人物——王者型、贪图名誉者型、寡头型、民主型、僭主型的幸福次序由高到低。最善者和最正义者(王者型)是最幸福的人,他最有王者气质,最能自制。而最恶者和最不正义者(僭主型)是最不幸的人,因为他最有暴君气质,不仅对自己实行暴政而且对他的国家实行暴政。

正如城邦分成三个等级一样,每个人的心灵也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理性、激情和欲望,它相对应的有三种快乐、三种欲望和三种统治。理性是人们用来学习的,它的欲望是“爱智”;激情是用来发怒的,它的欲望是“爱胜”;欲望是关于人的各种欲望,它需要通过金钱来满足,因此,它可以被称为“爱钱”。在每一个人身上,三者之中总有一个占着统治地位。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人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哲学家或爱智者;军人或爱胜者;工匠或爱钱者。相应地,这三种人也有三种快乐,每一种人都说自己的那种生活最快乐。商人们断言知识和荣誉不及金钱,军人鄙视金钱和学识,哲学家则认为别的快乐远比不上真正的快乐——永远研究真理的快乐。从经验、知识和推理判断,哲学家对这三种快乐有最多的体验,因此他是最幸福、快乐的。对于哲学家来说,追求智慧和知识的人所得到的灵魂上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是一种正义和善所固有的快乐,而肉体的快乐实际上不过是真正快乐的影子和画像而已。

第十卷主要谈论一些关于灵魂不灭的思想。

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是,一个正义的人无论陷入贫困、疾病,还是遭遇别的不幸,最后将证明,所有这些不幸对他(无论活着的时候还是死后)都是好事。因为一个愿意并且热切地追求正义的人,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实践神一般的美德,这样的人是神一定永远不会忽视的。苏格拉底给我们忠告: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恶和善。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和神的爱,无论是今世在这里还是在我们死后得到报酬的时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理想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古希腊)柏拉图
译者 刘申丽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809419
开本 16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4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2016068129
中图分类号 B502.232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