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哲学(耶鲁大学第一公开课)(精)》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作者谢利·卡根讲述生命和死亡的本质,以及死亡对普通人和哲学家意味着什么的终极问题,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
图书 | 死亡哲学(耶鲁大学第一公开课)(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死亡哲学(耶鲁大学第一公开课)(精)》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作者谢利·卡根讲述生命和死亡的本质,以及死亡对普通人和哲学家意味着什么的终极问题,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 内容推荐 有件事是确定无疑的:最终我们都会死亡。 但我们真的相信自己会死吗?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吗? 人是否有不朽的灵魂? 为什么说永生是一件坏的事情? 在某些情况下自杀是否可能合理并符合道德? 我们终将死掉这个事实,会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 《死亡哲学(耶鲁大学第一公开课)(精)》一书源于备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进而带领我们探索生命的价值,以及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人生这趟旅程。 目录 第一章 思考死亡 第二章 二元论和物理主义 第三章 灵魂存在的论证 第四章 笛卡尔的论证 第五章 柏拉图:关于灵魂的不朽 第六章 个人同一性 第七章 两种理论之间的选择 第八章 死亡的本质 第九章 关于死亡的两个惊人言论 第十章 死亡的坏处 第十一章 永生 第十二章 生命的价值 第十三章 死亡的其他特征 第十四章 面对死亡而活 第十五章 自杀 第十六章 结论:寄语 致谢 推荐阅读 试读章节 二元论 让我再谈谈二元论的立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二元论者认为,心灵是非物质实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名字来称呼这一实体。实际上,如果我们就叫它“心灵”,也并无不妥。但是在讨论二元论时,我通常会谈论灵魂,以此来标示出二元论观点的关键之处,即认为心灵基于或心灵就是某种非物理、非物质的东西。 其次,二元论者认为,肉体和灵魂可以相互作用。一方面,灵魂可以指挥和命令肉体。比如,就在现在,我的肉体在键盘上打字。二元论者认为,它这么做是由于我的灵魂的命令。我的灵魂可以让我的肉体起立、坐下,或在房间里四处走动。所以,灵魂可以以各种方式作用于肉体。但另一方面,灵魂也会受到肉体的反作用,肉体发出的输入指令最终会被灵魂感知或感觉到。如果你拿起一个大头针,刺破我肉体上的肉,我的灵魂、我的心灵会感到疼痛。所以,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肉体会影响灵魂,灵魂也会影响肉体。当然,如哲学中常有的情形一样,在更为复杂的二元论版本中,交互作用不是双向的,但让我们限制在传统的、双向交互作用的二元论上。我的灵魂控制着我的肉体,我的肉体也会影响我的灵魂。当然,虽然能够相互作用,肉体和灵魂还是各自独立的。不过,通常在各种事件上,它们都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虽然“灵魂的处所”这个问题对我们的目的来说并不是非常关键,但还是值得花点儿时间来谈谈。如果存在着灵魂,它们在哪里?实际上,灵魂会有处昕吗?我认为答案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我们言谈间好像灵魂是有处所的,我们说灵魂在肉体中。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认为如果你打开肉体,就会发现灵魂所处的某个地方。但好像很自然地,我们认为灵魂至少有一个大致的处所。毕竟,我从这里观看世界,就像你在另一个不同的地方观看世界一样。昕以,也许你的灵魂多多少少正处于你的肉体附近。 只要你的肉体在正常运行,这也许就是真的。说不定死亡时,灵魂就会从肉体中获得解放,更加自由地四处游荡。实际上,没准儿我们活着的时候有时都会发生这种事情。有人就记录过灵魂出窍的经历,它们好像抛开了肉体,四处游荡。在这样不同寻常的时刻,灵魂也许离开了肉体,后来又返回来了。当然,即使这都是真的,灵魂出窍是可能的,然而在既定的时间,灵魂仍处在某个地方,哪怕它不一定就在肉体所在的地方。 另一方面,也许这都是幻觉,也许灵魂根本没有任何处所,也许我有一个处所的感受,实际上只是我从我的肉体获得的所有感觉输入形成的幻觉。想象一下,一个人被锁在纽黑文的一个房间里,他能看到的只有设在芝加哥的一个远程摄像头拍到的图像,他能听到的只有放在芝加哥的远程麦克风录下的声音,诸如此类。如果他经历的只是这些,你就会明白,为何他会误以为自己此时置身于芝加哥,因为所有的感官输入都源自芝加哥。说不定灵魂就是这样运作的,我们被骗了,以为我们处于我们的肉体所在的地方,但也许这只是形而上学的幻觉:搞不好灵魂根本没有处所。 说实话,对于非物质对象应该如何运作,我所知甚少(非物质实体竟能有处所吗?我不知道)。如我已经解释的,我自己不相信灵魂,我不认为二元论立场是正确的。我会把“灵魂是否在空间上有一个处所”这一问题丢给那些相信灵魂的人。好在对于我们的目的来说,我认为这个问题无关紧要。如果你想说灵魂有一个处所,也许你会满足于说,它们(通常)差不多跟与之相应的肉体处于同一个地方。但是,如果你更倾向于说,相反,灵魂根本没有自己的处所,这也不成问题。 P15-16 书评(媒体评论) 由于对死亡的认识所带来的反省,致使人类获得形而上学的见解,并由此得到一种慰藉。所有宗教和哲学体系,主要即为针对这种目的而发,以帮助人们培养反省的理性,作为对死亡观念的解毒剂。 ——叔本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死亡哲学(耶鲁大学第一公开课)(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谢利·卡根 |
译者 | 贝小戎//蔡健仪//庞洋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27631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43 |
出版时间 | 2016-06-01 |
首版时间 | 2016-06-01 |
印刷时间 | 2016-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18 |
CIP核字 | 2016082728 |
中图分类号 | B086 |
丛书名 | |
印张 | 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2 |
宽 | 173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4-1267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