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吉他琴的呜咽
内容
编辑推荐

《吉他琴的呜咽》是张伟劼对于西语世界文学与文化的感悟与评论的集结。因读书及任教均在西语系,对于西语世界的文化经典,张伟劼有自己深刻而独到的体悟。从西班牙的作家、电影到拉美的历史文化,作者都如数家珍。本书收录的文章中,作者大多从西语文学经典来构建一个奇妙的西语世界,里面有马尔克斯的叙事、博尔赫斯的沉思、切格瓦拉的革命之旅、墨西哥的革命传奇,为我们描绘了一张瑰丽的西语文学地图。

内容推荐

张伟劼著的《吉他琴的呜咽》有如一张西班牙语文学地图,囊括了西班牙与拉丁美洲西语国家一千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文学创作。这张地图比例尺之大,足使读者细察到每一寸土地上流淌的语言、人物、情感、文化、历史等文学元素。

目录

二胡独奏:《吉他琴的呜咽》

西班牙文学经典系列

一个国家的悲剧

西班牙的孤寂时分

走不出中世纪

吉他琴的呜咽

大众凶猛

“这不是女人,这是一幅画”

拉美文学经典系列

没有韵脚的美洲民族史诗

性、权力与现代化

亦幻亦真家国史

迷失墨京

《百年孤独》:一部革命小说

人心是一条幽暗的隧道

诗人与邮递员

最后的高乔人

墨西哥面具的秘密

独裁者的阴影

玉米民族的神话与现实

一个濒死者的梦幻之旅

星空下,最哀伤的情诗

马蒂的“美洲梦”

南美山林间的堂吉诃德

蒙得维的亚爱情故事

被马尔克斯扒去衣服的玻利瓦尔

试读章节

故事从米扬神甫准备一场追思弥撒仪式开始。被纪念的亡灵,是一年前被“处决”的青年农民帕科。米扬神甫等待死者的亲友前来参加仪式,却迟迟等不到一个人前来。于是,他呆坐在椅子上,从多年前亲自给刚刚降生的帕科施洗礼的情景开始,回想起死者的一生。主要的故事情节就此展开。

作者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也是一边在想象,一边在回忆。作为政治流亡者,他是回不到祖国、回不到故乡了。真实的个人记忆与想象的历史记忆重合起来,便也采用了回忆的倒叙方式。文中多次出现作者故乡阿拉贡地区的方言词汇,亦有不少对地方民俗的描写,令人想起曾在西班牙盛行一时的风俗主义小说。也许,正是思念之切、去国之痛,才让作者如此执着地在文字中展现故乡风土吧。

我曾在从马德里开往巴塞罗那的列车上经过阿拉贡。对此地保留的唯一印象,就是在进入加泰罗尼亚美不胜收的地中海海岸之前,车窗外延绵不绝的荒原。小说中的那个阿拉贡的小山村,与那个时代西班牙别地的大多数山村一样,闭塞而贫穷,大部分土地归富有的地主贵族所有,乡民们不管喜欢不喜欢,都按时去教堂望弥撒,听神甫的话,做“好的基督徒”、王国的良民。村子外的山洞里,住着极端困苦的人,没有水和电,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为苟活于世而痛苦挣扎。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山洞里,争取公正的意识在幼小的帕科心里萌芽。

米扬神甫回忆到,当年帕科曾作为侍童跟着他去村外一个山洞里施涂油礼,给穷苦病人送终。事过之后,帕科念念不忘他目睹的凄惨景象,问了神甫好多问题。神甫虽不高兴,却还是每问必答,或是绕开主题,或是为这种惨象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一如多年以后面对自己害死帕科的事实,他还是在内心里不断地为自己的罪责找出合理的解释。“还有比贫穷更糟糕的东西。”“上帝准许贫困和苦痛存在,一定是有原因的。”“你能做什么呢?你看到的这些山洞确实困苦不堪,可是在别的村子,还有更惨的。”

从“阶级成分”上说,帕科应该属于“富农”家庭,这并不妨碍他拥有正直善良的心胸。神甫回忆起他主持过的帕科的婚礼。回忆不时被现时场景的叙述打断,侍童断断续续哼唱着一首描述帕科之死的谣曲,即将为帕科举行追思弥撒的教堂还是没有人来。

就在帕科的婚礼热热闹闹进行的当儿,来自马德里的消息在村民中传开:变天了,国王下台跑路了。共和国的三色旗飘扬在市政厅的阳台上;新的市政会议成员经选举产生,多是平头草民;帕科带头联合农民兄弟们发起斗争,要没收公爵的家族自中世纪以来就占有的大片山野,终结封建土地制度……作者将国家的大历史微缩在这座阿拉贡小山村里,尽管没有编年史式的背景叙述,还是能让读者隐约看到共和国政治风云变幻的主要脉络。变革的激进、保守派的不肯退让,通过帕科和公爵资产管理人的对话表现了出来:

“好吧,至于这件事,公爵先生似乎准备好跟您商量了。”堂巴雷里亚诺说。

“是说关于山的事吗?”

堂巴雷里亚诺点了点头。

“没什么好商量的,只有低下头来。”

堂巴雷里亚诺便不说什么了……

革命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当城市中的知识分子还在因思想的分歧争论不休、走向越来越严重的分裂时,没有接收过任何政治理论、单有一颗善良之心的农民直接来到富人府上,要求让出特权,不留任何妥协的余地。这显然会激怒旧的贵族。历史上哪有肯轻易放弃既得利益的权贵呢?堂巴雷里亚诺终于发火了:“四百年前就定下来的东西,不可能一天之内自动消失。”帕科也有他的理由:“人定下来的东西,也由人来撤掉。”堂巴雷里亚诺说:“是的,但是人跟人是有差距的。”

P6-8

序言

张伟劫不追新、不从众,他在《吉他琴的呜咽》中以独特的方式上演了一个人的双簧。如果硬要将他与题名中的吉他联系在一起,那么我宁可称其为二胡独奏家。

论年龄,伟劫是晚辈。然而,令我吃惊的是,他竟毫无一般年轻人的生涩与偏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看到了一个成熟的青年才俊。

是的,他身上没有当下文学评论泛滥的“新意”。这“新意”当然是加引号的,盖因其实它们并不新:舶来品而已。可不?一眼望去,不是叙事学、符号学、后女性、后殖民,便是身份、身体、创伤、空间等等。它们波浪式翻滚,遮蔽了文学本身如盐入水、化于无形的魅力。

具体说来,伟劫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比照,而非比附。在《西班牙的孤寂时分》中,他从现代生物学说到了“九八代”作家;在《“这不是女人,这是一幅画”》中他又从马蒂斯说到了毕加索和《艺术的去人性化》;在(《人心是一条幽暗的隧道》中,他更是从萨瓦托说到了卡伦·霍尼;更有甚者,他还从《孤独的迷宫》说到了《菊与刀》;如此等等。

由是,他驾轻就熟,评点了西班牙语文学的一大批经典作家:从塞万提斯到乌纳穆诺到西班牙战后小说家再到博尔赫斯、富恩特斯、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等等。所思所得,溢于言表。

当然,他还有辛辣的一面。譬如他在《大众凶猛》中明显认同奥尔特加·伊·加塞特的观点,对大众文化的崛起持保留甚至批判态度。这一态度直接跨越了法兰克福学派及西方后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而在《一个国家的悲剧》中,他又单刀直入,对那些抨击西班牙左派的作家作品进行了淋漓的驳斥。

他的另一个特点是借镜观形。他的着眼点在西方,立足点却在中国:几乎自始至终都观照中国人文。这正是他由衷的抒发:他的二胡之声,而非西班牙吉他!

简言之,《吉他琴的呜咽》凡23篇,无不体现他的眼光、立场和涉猎。希望他继续多读,多写!

为避免喧宾夺主,我且就此打住。大家直接读他,岂不更好?!

是为序。

2015年12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张伟劼不追新、不从众,他在《吉他琴的呜咽》中以独特的方式上演了一个人的双簧。如果硬要将他与题名中的吉他联系在一起,那么我宁可称其为二胡独奏家。……他的着眼点在西方,立足点却在中国:几乎自始至终都观照中国人文。这正是他由衷的抒发:他的二胡之声,而非西班牙吉他!

——陈众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吉他琴的呜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伟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921798
开本 32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6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8
CIP核字 2015236287
中图分类号 I106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195
13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