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儿童的中国传统文化微读本》是一套为儿童编写的中国传统文化微读本。其中十分注意突出内容的中国特色,特别是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涉及中华语言文字、文史典籍、龙图腾文化、中国古城古建、服饰文化、书法篆刻、传统绘画、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科技与发明等常识性知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目的在于帮助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常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开阔思维,拓展知识面,在帮助孩子们产生并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的自主性探索行为,进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李飞廉编著的《探寻中国味道的奥秘/写给儿童的中国传统文化微读本》为其中一册,为读者揭秘中国饮食文化。
李飞廉编著的《探寻中国味道的奥秘/写给儿童的中国传统文化微读本》讲述了:假设,2056年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科技空前发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只要食用各种先进的“药片儿”,就能满足人体的需求。大家鄙视一切好吃懒做、沉迷厨房的人。于是,烹饪行业逐渐凋零,茶馆、饭店、酒庄也统统消失了。可是,六年级的小美同学却偏偏对这些充满好奇。于是,在梦见了一幅能够助她找到美味的藏宝图后,义无返顾地踏上了寻找中国味道的奇妙旅程……
天哪!那也太野蛮了吧?小美看了_一眼沙发上呼呼大睡的小白猫闹闹,重重地叹了口气。
小美靠在椅子上,想象着那个野蛮而残酷的原始社会,不敢再继续看下去。这时,电脑的智能语音模式自动开启了:“主人,不要觉得难以置信,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向前发展的!”
“我知道!可是我一想到闹闹如果生在那个时代就要被生吞活剥了,还真是难以接受!”
“哈哈,你放心好了,没有人喜欢吃猫的!再说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常常就是这样残忍,如果没有原始人类的积极探索,就没有现在的我们了!”
“那后来呢?”
“后来,人们发现了火!于是就有了熟食。不对!应该是先有了熟食,再有了火!”
“喂!你是不是出故障啦?话都说不清楚!”魏小美抱怨道。
“那就听我细细讲来。在那个时代,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不仅过着朝不保夕的野蛮生活,而且常常会遇到自然灾害。比如雷电、干旱、地震等都能引发森林大火。人们面对这些可怕的自然灾害时,只有满心恐惧地想办法躲避。而当大火熄灭之后,饥肠辘辘的人类不得不出去寻找吃的。很意外地,他们发现,那些野兽和禽类在被大火烧过之后会发出特殊的香味。人们发现,这样的熟食不仅美味,而且比生肉更容易分撕。久而久之,人们渐渐明白了火烧的道理和熟食的好处。”
“再后来呢?”
“再后来啊,人们就开始尝试用各种方法保存火种,直到最后,人们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这可是人类发展的一大进步啊!”
魏小美听得出了神,仿佛有一股独特的香气从遥远的原始社会飘来,飘进了她的鼻腔,也飘进了她的心里。
“那……被烤熟的肉是什么味道呢?”魏小美喃喃自语。
“这个我可就不知道了!我只知道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后来慢慢地就出现了盛放食物的陶器、用来加热的炉灶,甚至连各种调味品都出现了!”
“哇!原始人的生活也开始有情调了!那后来怎么样了?为什么人类的食物从肉类变成了现在的浓缩食品了呢?这当中发生了什么?”
“哦!这就说来话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哪!”语音系统的音色突然变得像个饱经风霜的老爷爷。
“那您先讲一天的!”魏小美也学她说话。
“讲不了了,我能找到的资料有限。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最权威的资料在博物馆呢!那里保存着很多典籍和著作,你可以去找找。对了,那可都是很珍贵的纸质书哦!”
“纸质书?那岂不是博物馆的珍宝了?能轻易借给我们这些小学生看吗?”
“你会想到办法的,主人!”说完这句,这电脑竟然打起了呼噜。
唉!真是个奇怪的时代,人类如此勤劳,但被人类制造出来的电子产品却这么喜欢罢工。魏小美无奈地看了它一眼,收拾东西出门了。
P8-9
在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化读物中,这套《写给儿童的中国传统文化微读本》是以“微读本”的形式向少年儿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编写者们的出发点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常识有一个基本了解,进而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自主性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因而在众多的文化出版物中,独具一格。
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传统文化形象地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活动和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道德与审美的最高境界。中华民族正是靠着这“根”和“魂”的维系,才能够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不断发展,成为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这在世界文化史和民族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其原因就在于其具有开放性与融合性,具有无可比拟的包容性与和谐性,具有强大的民族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文化价值是世界上其他文化所无法企及的。正因为如此,它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原动力。
尤其是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上,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基因。它特别强调人的个体价值,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义务和担当。在社会规范上,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礼义廉耻,就是要人们注重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注重节俭和廉洁自律。总之,一句话,注重人的自我修养之完善与提高。这和我们今天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人们常常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中国传统文化。所谓“博大”,就是指它涵盖的文化层面非常广泛、构成的文化体系非常庞大;所谓“精深”,就是指其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它不仅涵盖了中华民族全部的精神活动与道德追求,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到今天,它依然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要把这样一种文化层面非常广泛、文化体系非常庞大、文化内涵又极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完全呈现,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这套丛书的编写者们却化繁为简,用通俗易懂的叙事性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魅力。全套书共分为十二册,分别从古代民间工艺、古代图书、古代建筑、古代体育、古代绘画、古代饮食、古代服饰、古代兵器、古代科技、神话传说,以及图腾文化和汉字历史等方面,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少年儿童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而这套丛书作为文化启蒙读物,对于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广大少年儿童通过阅读这套丛书,既可以较全面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同时可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格、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这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