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有效学校(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
内容
内容简介

  《有效学校》是一本从现代学校建设的角度,探讨学校管理者应当确立什么样的学校理念、如何创建有效学校的培训教材。该书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修为主,以科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突出学习者能力的培养,强调教材内容与所要形成的能力的对应性。
  《有效学校》从中小学实际出发,编写意图在于:形成新的学校理解,新的理解学校方式,反思学校,建构学校的意识、态度、习惯与方法。全书对有效学校的九个基本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探讨、反思和研究,从而使得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形成九个方面的能力,包括有效学校的理解力;有效学校的领导力;有效学校的设计力;有效学校的经营力;有效学校的文化力;有效学校的知识力;有效学校的研究力;有效学校的评价力;有效学校的联系力。

目录

单元一 什么是有效学校
第一节 摆脱平庸,走向卓越:理解有效学校
第二节 让学校成为学校:有效学校与无效学校的边界
第三节 为学校增值:有效学校的使命
案例与思考
诊断与评价
研修与设计

单元二 如何成为有效学校的领导者
第一节 校长的影响力:校长是学校的精神领袖
第二节 校长的领导力:发展高效能的学校领导者
第三节 校长的学习力:走向专业发展
案例与思考
诊断与评价
研修与设计

单元三 如何有效地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第一节 理解学校发展规划
第二节 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自主发展
第三节 学校发展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节 校长作为学校规划的设计者
案例与思考
诊断与评价
研修与设计

单元四 如何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第一节 组织识别:学校的形象设计
第二节 品牌至上:学校的品牌塑造
第三节 校长作为学校经营者
案例与思考
诊断与评价
研修与设计

单元五 如何发展积极的学校文化
第一节 文化是真正的学校
第二节 用文化再造学校
第三节 校长作为文化管理者
案例与思考
诊断与评价
研修与设计

单元六 如何管理学校的知识资源
第一节 知识创造智慧:认识学校知识管理
第二节 从个人知识到共享知识:学校知识管理的境界
第三节 校长作为知识管理者
案例与思考
诊断与评价
研修与设计

单元七 如何进行有效学校的研究
第一节 走研究型学校发展之路
第二节 基于学校发展的校本研究
第三节 校长作为专业研究者
案例与思考
诊断与评价
研修与设计

单元八 如何实施发展性学校评价
第一节 发展性学校评价:抵及学校效能的核心
第二节 发展性教师评价:生成有效教师
第三节 发展性学生评价:突破“一把尺子”模式
案例与思考
诊断与评价
研修与设计

单元九 如何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
第一节 学校是社区大家庭
第二节 教师是团队成员
第三节 家长是合作伙伴
案例与思考
诊断与评价
研修与设计

附录1:研修反馈
附录2:研修资源
后记

精彩书摘

  《有效学校》:
  学校领导者在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方面,也应该进行规划和创新。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在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在这里,基于学校的同伴互助方面可以采取“合作叙事”、“开放教室”和“课例研究”等方式。
  1.“合作叙事”
  教育叙事研究是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尝试。美国学者伯格甚至认为,人的一生都被叙事所包围,尽管我们很少想到这一点。我们听到、读到或看到各种传闻和故事,我们就在这些传闻和故事的海洋中漂游,从生到死,日日如此。学校是“故事”的场所,正因有“故事”,学校才具有交流、尊重和教育的价值。通过讲述个人的故事和集体的故事,教师会进一步明确教学信条和教学实践的联系,从而将叙事作为更新教师专业实践的媒介。
  教育叙事研究包括个案研究和团体研究。例如,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教学信仰是如何变化的?专业身份是如何形成的?自己“个人的实践性”教育知识是怎样发展而成为课堂教学观的?学校场域的叙事包括:①现场工作:体验经验;②从现场到现场文本;③口述史;④故事;⑤年鉴和编年史;⑥照片、记忆箱;⑦研究访谈;⑧日记;⑨自传和传记的撰写;⑩书信;⑩谈话;⑥现场笔记和来自现场的其他故事;⑩文献分析。
  2.“开放教室”
  教学研究需要教师集体努力。如果一个教师“单打独斗”,游离于集体之外,那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达到“优质的课堂”境界。教师是一个“孤独的行者”,这种隐喻强调教师需要个人反思经验;教师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这种隐喻强调教师需要合作成长。建立“开放教室”制度,有利于合作、开放、真实的课堂文化的生成。
  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建设就是所有教师都进行公开教学、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学习经验的创造性的合作的活动过程。什么是成功的公开课?它并不是指教师执教的“一节课”本身成功与否,而是指执教者与听课者一同努力,透过“一节课”能够学习到什么。这才是“开放教室”的真谛。如果一个教师孤立自己,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就不可能完成一节好课。过去,学校公开课制往往是教师逃避的话题。通过“开放教室”,教师发展某一种角色认同感:学生、班级将不分彼此,“同事”的学生将是“我们”的学生,而不再是“我的”、“你的”、“我们的”、“你们的”学生。
  3.“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指关于一节课的研究。而实质上,“课例研究”不是着眼于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是一种以教学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
  “课例研究”的开展过程包括:①小组会谈:研究与准备。教师共同为“研究课”作出详细的计划。②研究课1:实施。由一名教师讲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③小组会谈:反思与改进。教师团体聚集一起讨论“听课情形”。④研究课2:第二次实施(可选择)。另一名教师(或同一名教师)在另外的课堂里教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⑤小组会谈:反馈与存档。随后教师讨论“听课‘隋形”。①
  课例计划是“课例研究”的主干,它支撑着课例研究的过程。作为教学工具,它为“课例”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剧本”;作为交流工具;它向其他教师传递着主讲教师课堂构想的信息;作为观察工具,它为教师观课提供了方向和指南,为观察者记录和分享提供了场所。“课例研究”是教师与同事分享知识的过程。其间,教师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开始将自己视为真正的专业人员。参与“课例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知识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其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学校发展规划引领教师生涯成长
  学校要引导教师制定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个人发展规划。
  在一定意义上,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教师职业生涯设计就是对终身学习的设计。与此同时,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的渐进过程,需要学校管理者进行设计与规划、引领与帮助。
  1.教师阅读计划
  一旦学校能够引导教师展开“教师读书”(“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教师将由读书而获得“自我超越”的热情。在教师有了“自我超越”的热情之后,学校管理者接下来的责任就是在适当的时机“与教师一起”提升出学校的“办学理念”(相当于彼得·圣吉的“共同愿景”)和相关的“教育信念”。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相关的“教育信念”必须以各个教师“自我超越”的热情为前提,并成为各个教师“自我超越”的一种需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有效学校(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谌启标,刘芳 编
译者
编者 谌启标
绘者
出版社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033540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2006054558
中图分类号 G451.2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