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读管理经典(珍藏版)/陈春花管理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陈春花老师在《我读管理经典(珍藏版)》一书中尝试着用历史观、系统思考的角度来探索管理的本质。陈老师本人就是一位资深的管理学研究者,也深谙把书读薄、读懂、读透的阅读之道,本书是她经年累牍的阅读积累,30年教育工作、20年管理实践的结晶,是一部呕心沥血的诚意之作。

内容推荐

在从事管理教育、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的20年间,作者陈春花发现,身边非常多的人喜欢尝试各种新理论,只要有新概念、新理论或者新观点、新模式出现,人们就会蜂拥而至,希望可以找到成功的诀窍。现在又走到另外一个方向,去管理化成为时尚,人们纷纷开始质疑管理,甚至认为互联网技术会有新时尚,管理已经过时。但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时尚,而是经典;不是概念,而是规律。

从科学管理理论一直到管理创新理论,这些管理理论在近30年间都引进中国,经典著作的出版,本身正是为了解决如何理解管理的基本问题,这也是作者一直希望回归到基本层面的根本原因。所以阅读经典著作是作者自己的选择,也是她给读者的建议,我们需要清晰理解管理基本的理论,需要明确管理理论的核心内涵,更需要真正理解管理的本质。

源于这样的认识,作者认真去阅读和理解管理学的经典著作,并把这些阅读的感悟记录成《我读管理经典(珍藏版)》一册,分享给大家。这些感悟只是作者自己的心得,并不能够代表这些经典著作本身,她非常强烈地建议,各位去阅读经典著作本身,相信你的收获会给你极大的帮助。

目录

总序 比使命更重要的是行动

推荐序 华章,一个邂逅经典的地方

前言 管理是经典而非时尚

上篇 管理的本质:效率

第1章 劳动生产率

 泰勒与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原理》

第2章 组织效率

 福列特的四个管理基本原理 《福列特论管理》

 法约尔与组织效率最大化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韦伯与现代组织管理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管理行为中的有限理性判断 《管理行为》

 我们常常关注组织而忽略个体 《组织与管理》

第3章 人的效率

 人际关系中关键活动是激励人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巴纳德的意义和经理人员的意义 《经理人员的职能》

 领导方式的有效性取决于环境条件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

 如何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再论如何激励员工》

 人的潜能和价值 《人类激励理论》

下篇 管理的特征:结果评价

第4章 企业管理基本原理

 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实践的基本原理 “彼得·德鲁克先生管理系列”

 企业是什么 《管理的实践》

 创新需转化为行动及结果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第5章 企业管理的领域

 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营销原理》

 竞争力与组织管理的关系 《Z理论》

 远离竞争 《竞争战略》

 产品意图 《竞争大未来》

 重塑企业的经营 《营销想象力》

 选择成就卓越 《选择卓越》

 如何让管理者胜任 《领导梯队》

试读章节

我常常听一些企业家讲企业的效率不够了,应该调整工资,大家会认为涨工资可以改变劳动效率,可是涨工资与效率没有关系。效率跟什么有关系?泰勒在他的著述中已经告诉大家,我们因为没有学习泰勒的理论。所以没有理解到根本的原因从而做错。又有些企业家说公司效率不够,应该是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不够,所以他们会对我说:“陈老师你来给员工洗一下脑吧!”可能在这些企业家看来我比较会洗脑。洗完了员工的脑之后还是没用。因为员工的脑袋被洗清楚时,他们会发现真正的原因不在他们,是老板分工不明确。如果我们理解泰勒的管理就会知道,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于管理没有产出,分工不明确、不科学。

这几十年来我们在管理上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也学习了很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同时也不断地寻找可以参照的管理模式,但是我们的效果仍然不好。请看这样一个数据:2013年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共95家(内地企业89家),第一次逼近美国企业数,但是从已经上榜的中国公司看,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首先,上榜公司主要分布在钢铁、汽车、资源、化工、金融等领域,而来自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则较少——这是中国经济重投资而轻消费的必然结果;其次,上榜公司的主体是国有控股企业,其中的多数处于受管制的行业,而完全市场化经营的民营企业则较少——这说明中国经济通过改革开放提升效率的空间仍然很大;最后,利润在行业分布中失衡,上榜的9家商业银行占据了所有89家公司利润总额的55.2%。

与中国内地相比,美国有8家商业银行上榜,利润仅为其所有上榜公司利润的11.9%。我们可以对比中美上榜的金融企业利润占上榜所有公司利润的情况:中国内地金融业共有13家公司上榜——9家商业银行、4家保险公司,其利润占比为56.5%;美国金融业共有27家公司上榜——8家商业银行、4家多元化金融公司及15家保险企业,其利润占比仅为25.9%。这一现象说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还远远不够。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在管理中做了很多很多的投入,但是我们并没有关心它的产出,所以我们的竞争力不够。

当面对这些事实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回归到管理的本质含义上,才可以保证我们的管理行动是有效的,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很认真地学习和理解泰勒对管理的界定,如果劳动效率不能真正提升起来,我们的GDP规模再大,发展也会停滞,因为发展依赖于投资,而投资产出不足的话,当没有那么多的钱投入时,发展就没有机会了。

也许我说得还不够,借用德鲁克先生的话:“《科学管理原理》的理论无论在哪里都很适用。生产力成倍地增长,工人的实际收入急剧上升,工作时间减少,工人的体力、精神压力减小。同时,销售收入和利润提高,而产品价格降低了。”这就是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魅力,正如泰勒本人在书中所说的那样,对那些开始关注科学管理的人们,必须搞清楚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科学管理与通常的管理的区别在哪里?

第二,为什么科学管理会比其他类型的管理带来更好的结果?

第三,把合适的人选派到领导岗位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如果你已经物色到合适的人选,你敢于授权他去选择管理制度吗?

泰勒此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对上述问题给予满意的答复。而这些答案虽然早在100年前就已经给出,但即便是今天,这些答案依然能够清晰明了地帮助到我们的管理实践。我只是很惊讶于,为什么在100年后的今天,泰勒已经告诉我们的规律性认识,我们没有体认到而是相信自己的经验,让管理无法发挥作用并消耗了很多很多员工的付出。

德鲁克先生在自己的著作中曾经这样描述过泰勒,他说,泰勒的研究动机不仅仅是为了效率,也不是为资方创造利润。在德鲁克先生看来,泰勒直到去世还坚持认为:生产力的提高,最大受益方必然是劳方,而不是资方。他的主要动机是要创立这样一个社会,即通过将管理知识应用于工作过程,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劳资双方都可以从中受益,从而停止对抗,构建和谐的关系。德鲁克先生进一步说明,迄今为止,最能够领略其中真义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企业。我引用德鲁克先生的观点,只是想表达,泰勒的著作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才会发现今天组织管理面对的很多问题,可以在其作品中找到理解的视角。

当我潜心去学习这本经典著作的时候,一再感受到这些洞见对今天管理的价值与意义,所以请大家安静下来,好好学习和体认本书,你一定会收获甚丰。

P7-9

序言

华章,一个邂逅经典的地方

我是一个理工男,一个读书人,读了半辈子书,做了20多年的出版,书读得越多,反而越发觉得自己无知,而这种无知,是大师德鲁克先生所述的“有意识”无知,正是因为“意识”到“无知”,我才决定放弃从政之路,一心与书为伴,安心从事出版。从业20余载,其间十年苦读,甘为学徒,师从的是国内外的诸位大师。我的学徒生涯并不是在课堂里,而是在大师们的作品中学习,是在每个深夜与清晨,在书桌旁、在飞机上、在灯下,在跃动的字里行间与大师神交,接受触及内心与灵魂的洗涤,聆听大师们鲜活的历史与故事。

读书是个苦差事,在动荡而浮躁的年代尤其如此。我们恰好就生活在一个这样的时代,这既是一个充满激变与机遇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不确定与困惑的时代,我们的组织在为方向困惑,我们的个人也在为未来疑惑。因此,我们都有种莫名的焦虑,都在担心因为走错一步而与稍纵即逝的机会擦肩而过。但在这样的时代,最该做的,也是最难做的,却依然是静下心来阅读。

读书需要勤奋。孜孜不倦地积跬步,经年累月,终以至千里。但书海无涯,人生有限,面对知识的汪洋,仅有勤奋,依然会迷失,因此我们必须有所取舍,我们需要系统性的阅读、需要思考与实践,更需要灯塔与罗盘来寻找方向。

读书的困惑。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是经营者、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经常问我的问题,他们希望通过阅读,解决企业与管理的难题。时间久了,读书成了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而对这些怀有使命的读书人来说,选择的困扰与支离破碎的阅读使得他们无所适从,甚至焦虑。

大师与经典就是灯塔与罗盘,大师之所以称之为大师,就是因为他们高瞻远瞩;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就是因为足够浓缩而不容错过。握紧这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真知灼见,才是我们征服知识海洋的唯一捷径。

基于此,华章走过了20载。20年间,我们集结出版了一大批国内外管理、金融、经济、技术的经典大作。在今天的华章,我们不仅能邂逅泰勒、法约尔、熊彼特、德鲁克等这些百年一遇的一代宗师,也能接触到像定位之父特劳特与里斯、营销之父科特勒、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精益之父大野耐一、欧洲管理名家马利克,这些属于我们时代的大师。在华章,读者既能享用陈春花、包政、杨斌、赵曙明、刘澜等高端知识生产者亲手烹制的智慧盛宴,也能倾听柳传志、张瑞敏、宁高宁、马蔚华等一流企业家的炉边经营私语。

可以说,华章出版20年,就是在践行德鲁克先生的箴言“不断地搜集、编纂并出版,把经验转为知识,把匠人的手艺转为书籍,把技术秘密转为方法论,把工艺流程转为应用知识”,而大师的断代方法也颇耐人寻味:“资源”一“资本”一“知识”社会如此变迁,我笃信“知识”时代已经到来。

很荣幸华章一路上能与一流的管理者、企业家、作译者同行,20年间,我们与国内外学者、企业家不断探索什么是经典、什么是传世之作,在这期间,无数的国内智囊为我们献计献策,梳理经典思想的脉络,而陈春花老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陈老师是中国管理学界少有的学者型企业家,是真正践行“知行合一”的研究者与企业家。正是有她的指导、期待并一路相随,才成就了华章的“经典”之路。

与其说策划不如说是心有灵犀,源于读书尤其是读管理书的困扰,才有了陈老师的这本《我读管理经典》。陈老师在书中尝试着用历史观、系统思考的角度来探索管理的本质。陈老师本人就是一位资深的管理学研究者,也深谙把书读薄、读懂、读透的阅读之道,本书是她经年累牍的阅读积累,30年教育工作、20年管理实践的结晶,是一部呕心沥血的诚意之作。

站在大师智慧的肩上的思考与实践,相信中国的企业终会走出国门,屹立世界之巅,华章愿做读书人、企业家孤独前行中的萤火虫,用一点微亮点亮心灵,温暖这个世界。

借此作序之机,感谢所有像陈春花老师一样支持知识的作译者,感谢这些年与华章同行的读者,有了你们,华章出版的经典才有了意义、生机与价值。期待着与天下读书人相约华章,来一次长久的邂逅,在这个最好的时代,让阅读链接彼此,用经典迎接知识的洗礼,我深信,唯有经典不辜负。

周中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读管理经典(珍藏版)/陈春花管理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春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546597
开本 16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9-01
首版时间 2016-09-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2016200954
中图分类号 C93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