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彼得堡之恋(冈察洛夫集)(精)/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内容
试读章节

怎能把亚历山大称之为缺乏感情的人!就因为他决心离家远行吗?他已二十岁了。打小生活一直向他微笑。母亲呵护他、娇宠他,就像人们对待独生子一样。保姆对着摇篮为他哼唱曲子,祝愿他将来走着黄金之路,享受荣华富贵,而且无病无灾。老师们常说他会鹏程万里,大有出息。当他回家的时候,邻居的闺女也朝他微笑。连那只老公猫瓦西卡对他比对家里的其他人都更加亲热。

他只是从传闻里听说有什么痛苦、眼泪、灾难,就像人们知道某种尚未显现,但潜伏在人们身上的传染病一样。因此他觉得前途是美好的、光明的。有某种东西吸引他向往远方,但究竟是何物,他却不甚了了。远方隐约闪烁着迷人的幻影,可他无法把它们端详个分明。又听到一些纷杂的声响——时而是荣誉的呼唤,时而是爱情的呼唤。这一切使他的心甜滋滋地直发颤。

家里这块小天地很快令他感到太狭小了。自然的景色、慈母的爱抚、保姆和全体下人的崇敬、柔软的床铺、美味的佳肴、瓦西卡的鼾声——所有这些在人生的晚年会觉得特别可贵的东西,他都乐于用它们换取那种尚未见识过的、极富吸引力的神秘而美好的东西。就连索菲娅的爱情,那柔情似水的无比美妙的初恋,也留不住他。这种爱情对于他算得了什么呀?他幻想着一种伟大的激情,它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能建立丰功伟业。他对索菲娅的爱只是一种微小的爱,他期待一种伟大的爱。他也幻想去造福祖国。他勤奋地学了很多知识。文凭上写明:他通晓十多门学科,懂得五六种古今语言。而他最向往的则是作家的名声。他的诗作令同学们惊叹不已。他面前伸展着许多条道路,似乎一条胜于一条。他不知奔哪一条好。不过有一条便捷的坦途他却视而不见;要是他当时看见了,也许就不想离家远行了。

他怎么会留下来呢?母亲希望他留下,那是另一回事,也是很合情理的。她心里的一切情感都衰亡了,唯有一种情感例外,那就是对儿子的爱,她热烈地抓住了这最后的对象。他离去了,她怎么办?只有死路了。女人的心没有了爱是活不了的,这早有证明了。

亚历山大是被家里的生活宠惯了,但还没有被它毁了。造物主把他造就得这般美好,慈母的宠爱和周围人们的崇敬只是影响着他善良的品性,比如过早地发展了他心中的志趣,也引起他对一切事物的过分轻信。也许就是这个激发了他的自尊心,可是自尊心本身只是一种外形,一切都取决于灌注其中的内容。

对于他来说,极大的不幸在于,他的母亲虽然给了他无比的慈爱,但却不能给予他正确的人生观,也没有培养他的奋斗精神,激励他去克服所遇到的和每个人在前进道路都可能遇到的困难。这需要精巧的手、敏锐的智慧和超越于狭隘的农村视野的丰富经历。甚至要对他少些宠爱,不要时时刻刻为他着想,不要让他避开各种烦恼和不愉快,不要在他年幼时代他哭泣、代他受苦,而是要让他亲身体验风暴的临近,用自己的力量去应付,并考虑自己的命运。总之,要让他明白,他是个堂堂男子汉。安娜’帕甫洛夫娜哪能懂得这些呢,尤其是哪能做到呢?读者已经明白她是个怎样的女人。要不要再瞧一瞧呢?

她已经忘记了儿子的自私。亚历山大·费多雷奇看到她又重新放好各类衣服。她又忙着为儿子收拾旅行的行装,似乎把痛苦全然忘记了。

“喂,萨申卡,好好记住,我把什么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她说,“放在最下面箱子底的是床单,有一打。你瞧一下,是这样写着吗?”

“是这样,妈妈。”

“瞧,全绣上你姓名的缩写:亚·阿。都是亲爱的索纽什卡绣的!要是没有她,我们那些蠢娘儿们是干不了那样麻利的。现在看什么来着?对啦,看枕套。一、二、三、四——瞧,这儿整整一打。这是衬衫,有三打。多好的亚麻布,瞧着就可心!这是荷兰货,是我亲自去厂里找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买的,他为我挑选了最优质的三匹料。亲爱的,你每次从洗衣服的那儿拿回来时,都要查对一下单子;全是崭新的衬衫,在京城那边这样的衬衫也少见,兴许有人会偷换的,要知道就有一些连上帝都不怕的坏蛋。袜子二十二双——你知道我想出了什么主意?把你的那钱夹子藏在一只袜子里。你在去彼得堡的路上是用不着这笔钱的,所以千万要保存好!万一出了什么事,任人怎么翻找也找不到。给你叔叔的信也放在那里面,我想他定会很高兴的。要知道也有十七年没有通音信了。可不是开玩笑!这儿是围巾,这儿是手绢;还有五六条在索纽什卡那里。亲爱的,别把这些手绢丢了,都是上好的细麻纱!是从米赫耶夫那儿买的,两卢布二十五戈比一条。好,内衣、床单等全齐了。现在理一下旁的衣服……叶夫塞在哪儿?他怎么不来瞧着?叶夫塞!”P11-13

书评(媒体评论)

冈察洛夫的小说在彼得堡博得了热烈的喝彩,成就是空前的——它会给社会带来多大的益处啊!它对于浪漫主义、爱好空想、温情伤感和乡下人的保守落后等现象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打击啊!

——【俄国】别林斯基

目录

译本序

第一部

第二部

尾声

序言

我们面前的这个文库,其前身是“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或者说,现今的这个文库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以前一个书系为基础的,对此,有必要略作说明。

原来的“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是明确以社会文化积累为目的的一个外国文学编选出版项目,该书系的每一种,皆以一位经典作家为对象,全面编选译介其主要的文学作品及相关的资料,再加上生平年表与带研究性的编选者序,力求展示出该作家的全部文学精华,成为该作家整体的一个最佳缩影,使读者一书在手,一个特定作家的整个精神风貌的方方面面尽收眼底。“书系”这种做法的明显特点,是讲究编选中的学术含量,因此呈现在一本书里,自然是多了一层全面性、总结陛、综合性,比一般仅以某个具体作品为对象的译介上了一个台阶,是外国文学的译介进行到一定层次,社会需要所促成的一种境界,因为精选集是社会文化积累的最佳而又是最简便有效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同时满足阅读欣赏、文化教育以至学术研究等广泛的社会需要。

我之所以有创办精选书系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专业是搞文学史研究的,而搞研究工作的人对综合与总结总有一种癖好。另一方面,则是受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七星丛书”的直接启发,这套书其实就是一套规模宏大的精选集丛书,已经成为世界上文学编选与文化积累的具有经典示范意义的大型出版事业,标志着法国人文研究的令人仰视的高超水平。

“书系”于1997年问世后,逐渐得到了文学界一些在各自领域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翻译家的支持与合作,多年坚持,惨淡经营,经过长达十五年的努力,总算做到了出版七十种,编选完成Jkt种的规模,在外国文学领域里成为一项举足轻重、令人瞩目的巨型工程。

这样一套大规模的书,首尾时间相距如此之远,前与后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平衡、不完全一致、不尽如人意是在所难免的,需要在再版重印中加以解决。事实上,作为一套以“名家、名著、名译、名编选”为特点的文化积累文库,在一个十几亿人口大国的社会文化需求面前,也的确存在着再版重印的必要。然而,这样一个数千万字的大文库要再版重印谈何容易,特别是在人文书籍市场萎缩的近几年,更是如此。几乎所有的出版家都会在这样一个大项目面前望而却步,裹足不前,尽管欣赏有加者、啧啧称道者皆颇多其人。出乎意料,正是在这种令人感慨的氛围中,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总贺鹏飞先生却以当前罕见的人文热情,更以真正出版家才有的雄大气魄与坚定决心,将这个文库接手过去,准备加以承续、延伸、修缮与装潢,甚至一定程度的扩建……与此同时,上海三联书店得悉“文库”出版计划,则主动提出由其承担“文库”的出版任务,以期为优质文化的积累贡献一份力量。眼见又有这样一家有理想追求的知名出版社,积极参与“文库”的建设,颇呈现“珠联璧合”、“强强联手”之势,我倍感欣喜。

于是,这套“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就开始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当然,人文图书市场已经大为萎缩的客观现实必须清醒应对。不论对此现实有哪些高妙的辩析与解释,其中的关键就是读经典高雅人文书籍的人已大为减少了,影视媒介大量传播的低俗文化、恶搞文化、打闹文化、看图识字文化已经大行其道,深入人心,而在大为缩减的外国文学阅读中,则是对故事性、对“好看好玩”的兴趣超过了对知性悟性的兴趣,对具体性内容的兴趣超过了对综合性、总体性内容的兴趣,对诉诸感官的内容的兴趣超出了对诉诸理性的内容的兴趣,读书的品位从上一个层次滑向下一个层次,对此,较之于原来的“精选书系”,“文库”不能不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与变通,最主要的是增加具体作品的分量,而减少总体性、综合性、概括性内容的分量,在这一点上,似乎是较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后退,但是,列宁尚可“退一步进两步”,何况我等乎?至于增加作品的分量,就是突出一部部经典名著与读者青睐的佳作,只不过仍力求保持一定的系列性与综合性,把原来的一卷卷“精选集”,变通为一个个小的“系列”,每个“系列”在出版上,则保持自己的开放性,从这个意义上,文库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容与拓展。而且,有这么一个平台,把一个个经典作家作为一个个单元、一个个系列,集中展示其文化创作的精华,也不失为社会文化积累的一桩盛举,众人合力的盛举。

面对上述的客观现实,我们的文库会有什么样的前景?我想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一个自称继承了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并已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的中华大国,一个城镇化正在大力发展的社会,一个中产阶级正在日益成长、发展、壮大的社会,是完全需要这样一个巨型的文化积累“文库”的。这是我真挚的信念。如果覆盖面极大的新闻媒介多宣传一些优秀文化、典雅情趣;如果政府从盈富的财库中略微多拨点儿款在全国各地修建更多的图书馆,多给它们增加一点儿购书经费;如果我们的中产阶级宽敞豪华的家宅里多几个人文书架(即使只是为了装饰);如果我们国民每逢佳节不是提着“黄金月饼”与高档香烟走家串户,而是以人文经典名著馈赠亲友的话,那么,别说一个巨大的“文库”,哪怕有十个八个巨型的“文库”,也会洛阳纸贵、供不应求。这就是我的愿景,一个并不奢求的愿景。

2013年元月

内容推荐

《彼得堡之恋(冈察洛夫集)(精)》是1844年冈察洛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847年发表于《现代人》杂志。小说中描写一个在外省贵族庄园长大的、不谙世事的、满脑子充满幻想的青年亚历山大,在农村养尊处优的度过了20年,开始不满足于这种生活,觉得“家庭这个天地太狭小了”。他疯狂地向往城市生活,然后带着满脑子的田园式浪漫主义幻想来到彼得堡,与新兴资产阶级实业家彼得叔叔相处,彼得堡新兴资产阶级文化与传统的贵族庄园文化和宗法制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二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激烈碰撞。亚历山大在彼得堡风花雪月地混了7年,一事无成。母亲去世后,他第二次来到彼得堡,决心为自己开辟一条新路,他终于认同了叔叔的一套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经过曲折的道路最终取得了成功,也成了有产者。小说结尾时,他已经是一个气派十足的挺着大肚子、脖子上挂着勋章的六品文官了,并且找到了一个拥有30万卢布陪嫁和500个农奴的未婚妻。

编辑推荐

彼得堡之恋——平凡的故事!

俄罗斯作家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处女作!

一个单纯的农村青年融入大都市成为庸人的故事!

世界上大多数人的人生版本!

看现实如何一步步征服最初的梦想和爱恋!

世界文学经典名著!

国内权威译本!

《彼得堡之恋(冈察洛夫集)(精)》是1844年冈察洛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847年发表于《现代人》杂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彼得堡之恋(冈察洛夫集)(精)/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冈察洛夫
译者 张耳
编者 李辉凡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52645
开本 16开
页数 39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38
CIP核字 2015176382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26.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6
153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