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泳超编写的《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地方民间传说生息的动力学研究)》通过对于山西洪洞县一个非常悠久的信仰活动“接姑姑迎娘娘”中关于娘娘的身世传说持续8年的田野调查,来理解和分析地方民间传说与人群的各种实际关联,尤其关注传说演变的动力机制,由此探讨永远处于变动之中的地方传说,并非只是文学层面的精神活动,而是由人群不同的现实诉求直接推动的。
图书 | 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地方民间传说生息的动力学研究)/博雅文学论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陈泳超编写的《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地方民间传说生息的动力学研究)》通过对于山西洪洞县一个非常悠久的信仰活动“接姑姑迎娘娘”中关于娘娘的身世传说持续8年的田野调查,来理解和分析地方民间传说与人群的各种实际关联,尤其关注传说演变的动力机制,由此探讨永远处于变动之中的地方传说,并非只是文学层面的精神活动,而是由人群不同的现实诉求直接推动的。 内容推荐 传统民间文学研究的范式基本是以文本为中心的,陈泳超编写的《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地方民间传说生息的动力学研究)》将传说当作在地方生活世界中持续发生作用的一套话语体系,通过对山西洪洞地区“接姑姑迎娘娘”信仰活动中关于娘娘身世传说持续八年的田野调查,来理解和分析地方民间传说与人群的各种实际关联,尤其关注传说演变的动力机制,揭示出地方传说的生存与变动并非只是文学性的精神活动,更是由人群不同的现实诉求直接决定的。 目录 序:转过身来的大娘娘 吕微 绪论 作为地方话语的民间传说 第一章 活动概貌及其历史 第一节 活动概貌 第二节 地方文献中的历史脉络 第三节 口述现代史 第二章 身世传说的生命树 第一节 灵验传说 第二节 身世传说 第三节 形态之树 第三章 传说的附加身份 第一节 元传说与核心传说 --传说与仪式的多层面纽结 第二节 大小传统之间 第三节 附加身份与拟亲属关系 第四节 拟亲属关系的历史对应 第五节 通婚禁忌的信仰实践 第四章 层级性动力 第一节 传说动力学 第二节 传说动力学的层级分析 第三节 "身份-资本"的交流与转换 第五章 民俗精英 第一节 "民俗精英"的概念 第二节 话语威权:发明与压制 第三节 松散的联合体:三公主传说案 第六章 地方性动力 第一节 地方内的地方 第二节 中心之间的传说争夺:万安纠纷案 第三节 一次人神合谋的民间调停 第七章 时代性动力 第一节 申遗行为 第二节 规范传说:二姑姑庙传说案 第三节 民俗精英的重组 第八章 写传说 第一节 内部写本与写手 第二节 写传说与讲传说 第三节 内部写本与外部写本 附录一 2007年"接姑姑迎娘娘"活动调查报告 附录二 罗兴振口述生平 附录三 内部写本示例 附录四 洪洞地区"圣王庙"神主名实考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告别传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地方民间传说生息的动力学研究)/博雅文学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泳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6390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40 |
出版时间 | 2015-10-01 |
首版时间 | 2015-10-01 |
印刷时间 | 2015-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8 |
CIP核字 | 2015238362 |
中图分类号 | I207.7 |
丛书名 | |
印张 | 2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6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