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八月末(精)/五叶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那时的爱情也是碧蓝的

伊终于可以不受困扰了。在深秋的海岸,远远地,地平线消失在翻滚的阴云下。仿佛暗灰色的斑翳。模模糊糊的,那迷蒙的混沌。

伊裹着白色丝巾。在沙滩上飘荡。难以抵御的太平洋上的海风。她终于孤单了。那是她梦寐以求的。再没有左邻右舍的喧哗,楼上楼下的响动。或许也没有了,可以窥见的他人的隐秘。静寂。在海的浪中,只剩下一种景象了。那千篇一律的不舍昼夜的撞击。永远不变的浪涌。伊还是看到了远方的灯塔。在昏暗的光里。仿佛有歌声飘起。在海面上。那么遥远。再普通不过的灯塔了,却曾承载梦想。

伊,她从来不曾真的经历过凶杀案,更没有想过会发生在她身边。被杀的人和杀人的人她都认识。这案件就像秋季的阴雨一般,始终环绕在她的脑海中。只要闭上眼睛她就能看到,那个满身是血渍的姑娘。就站在伊的窗外。雨淋在她的身上。衣服紧贴在肌肤上。那血迹于是淡泊了下来,向下淌着,那夹带着血的雨滴。她就站在伊的窗外。仿佛在乞求着什么。但伊却什么也听不到。她只记住了,那一刻窗外雨中的那张扭曲而惊恐万状的脸。

伊一直觉得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当她功成名就的时候却已年华老去。不,不单单是年华老去,而是几近于行将就木的时刻,她才拥有了这座海边的房子。这里远离城市中心,每天能看到大海波澜。在海边有这样一处房舍,是伊过去不敢想的。现在却踏踏实实地住进了“海岸家园”,从此每天凭栏远眺。

为了每日在沙滩上漫步,伊为自己定制了各种飘逸的服装。尤其那些能与海的不同色彩相搭配的丝巾,就更像是一道道彩虹,斑斓地排列在伊的衣橱中。

是的,搬来海边的时候伊就想到了,这里的寂寞。她还知道只要搬来这里,就意味着她将一年四季在此长住。她不像“海岸家园”的其他住户,只把这里当做夏天的房子。或者那些开车的人们,每天不辞劳苦地往返于城市和海边。

伊赤着脚走在沙滩上。白色丝巾被海风拖起一道白色的飘曳。想着几个月前这里的熙熙攘攘。尤其周末的时候人们蜂拥而至,让海滩变得嘈杂肮脏,甚而密不透风。那时候她真的很厌烦,以为这个喧嚣的夏季不属于她。现在好了,海边一片萧瑟荒凉,有时候甚至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伊反而有点怀念那炎热的纷扰了,尤其当左邻右舍的房子里,再不会亮起午夜的灯光。

黄昏的风和黄昏的海浪。伊急急忙忙从厨房走出来。厨房的这扇门通向临海的阳台,而阳台下的木栈道则直接伸向大海。这就是“海岸庄园”的诱人之处,尤其沿海岸建造的这些房子,就像是建在海面上的宫殿。

伊合上了那本书。眼前晃动的只有疑惑。一个如此智慧的女人,何以为一个男人而失去了几乎全部的自我?那么就不是什么女权主义者了,起码不再是彻底的女权主义斗士。

伊突然想读一两页书,就顺手从书架上拿到了这一本。她不记得这本书是什么时候买的,更无从想象自己为什么要把一本莫测高深的书带回家。

伊读书是因为她已经对书一无所知。或者她并不是为了读书,只是为了等待书中的一个什么人。她知道她等的那个人并不是她的情人。她怎么可以用情人来形容他呢?不,她和她正在等的那个人素不相识。他只是他得以存在的一个载体。已经很多的夜晚,她等不到他。她想,为什么要称女人水性杨花?在爱情上无拘无束、瞬息万变的明明是男人。

或者,她读书是因为她觉得她对书是有责任的。她不想从书中看到什么,或者她只想做出读书的姿势来。她对她读到的文字一无所知。不过她只能做到这些了。她已经这样做了几十年。几十年她确实读了很多书。在那些崇尚阅读和鄙薄阅读的年代里。而她能够记下并铭刻于心的却不过几十行,所以读书对于她很可能只是一种姿势。P1-3

目录

1.那时的爱情也是碧蓝的

2.远离荒漠一般的繁华

3.走进来就闻到了咖啡的香

4.黄昏的时候女儿坐在沙滩上

5.那时候他们不知廉耻

6.午夜中滋生的放荡

7.她把 《 第二性》读了很多遍

8.那些往事就像糟粕

9.每天都如同行走在刀锋上

10.她靠在那里死去的样子很感人

11.被噩梦扭曲的瞬间

12.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和哀伤

13.各自孤独地灭亡了

14.油画上的裸体是谁

15.伊的恋爱往昔

16.直到落叶开始飘零的深秋

17.就那样发生了,那场杀戮

18.每个人都像嫌疑犯

19.太阳穿透清晨的迷雾

20.电影就是他的墓碑

序言

因为害怕那条毁灭的路

小说来自于一个深夜,闭上眼睛,黑暗中却依然能看到变幻不定的蓝色幽光。那是种不停向外涌动的光波,像海浪一般地,从漩涡中涌出,并永不间断。于是想起托马斯·曼的话,无论今日还是过去,通向邪恶与毁灭的道路总是敞开的。

然后便有了这个午夜的故事。因为害怕那条通向邪恶和毁灭的路。但最终还是毁灭了,就像伍尔芙的《到灯塔去》。渔船被大海无情吞没。却不知道被海浪淹没的感觉是怎样的。渔夫们在被吞没的那一刻高声喊道:我们灭亡了。各自孤独地灭亡了。

是的,这才是最深刻的感受。眼看着生命在你面前消失。于是将思绪抄录在稿纸上。故事始于一场家宴。而家宴是一场无法预知的冒险。不同的人物被纠结在一起,必然会衍生出爱恨情仇。但其实我最想写的是大海。一直被那种黑暗中的钢蓝色所迷惑。总觉得那是很美的意象,所以要用很美的语言去描述。

回头看时才蓦然发现,小说和原先的设想早已面目皆非。所以不是意念在控制你的文字,而是文字在引导你的思绪。于是不经意间你就成了文字的奴隶,像那些被海浪淹没的渔夫一样灭亡了。于是何谈诗一般的语言和意象,于是任凭语言比故事更重要。

所以,《八月末》首先是一个大海的故事。海是小说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海,各色人等才可能汇聚海边,献演他们纠结或疏离的生死篇章。

《八月末》还是一个关于季节的故事。虽然只截取海边的夏季,但四季流转中,还是泄露了人们世事难料的命运。

《八月末》又是一个关于艺术的故事。无论电影、绘画还是舞蹈,以及操持这些技艺的艺术家们,都将在这里撞击出疼痛而惨烈的火花。那是一种闭上眼睛就能看到的蓝色幽光,是扭曲并璀璨的一种生命的景象。

当然《八月末》也是爱的故事。只是无论怎样的爱都太坎坷,也太艰辛。所有的人都在冒险,也都在追逐,却又始终不能摆脱那种即将被淹没的恐惧。

所以《八月末》也是一个毁灭的故事。一些人死去,一些人在悔恨自责中煎熬。各种各样毁灭的方式,自毁,或置他人于死地。总之血淋淋的,那是理性的凋零。于是《八月末》可能又是一个犯罪的故事,只是犯罪者的心在滴着奇异的血。

小说源于现实,又游离现实。主题是模糊的,也许又是多义的。人物的边缘化,导致了人物关系的斑驳陆离。他们追逐着唯美,却破碎着激情;他们此若即若离的感觉,风流云散的凄惶,就仿佛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其实要写的原本是一部轻松的小说,但最终呈现的却依旧是沉重的悲伤。那是人所不能避免的某种宿命。暧昧而凄婉的,读后会伤心,却是不会落泪的那种忧伤。

内容推荐

赵玫创作的《八月末(精)》的书名来自戏中戏——小说中电影的名字。

宁静的海边,有四栋别墅,住着四户人家,他们多是电影、绘画、舞蹈的艺术家。

电影导演与住在海边的电影女编剧经常来往,反复磋商电影的杀人结尾,想给电影设置一个余味悠长的结尾。没想到,世事难料,在小说的现实中,真的出现了杀人情景——情人杀害了负心的男友。大款前妻因爱成仇,借画家画前夫女友的裸体画而离间前夫和其女友,最后借刀杀人,除掉了大款前夫。

无论怎样的爱都太坎坷,也太艰辛。小说里面,所有的人都在冒险,也都在追逐,却又始终不能摆脱那种即将被淹没的恐惧。这种纠结或疏离的生死篇章或是人生常态。

编辑推荐

著名女性作家赵玫继《高阳公主》之后力作典藏 一桩诗般唯美的凶杀案,中国版《危险关系》。《八月末(精)》源于现实,又游离现实,人物关系班驳陆离。他们追逐着唯美,却破碎着激情;他们期冀着温暖,又无端地残酷。如此若即若离的感觉,风流云散的凄惶,就仿佛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八月末(精)/五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67422
开本 32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2015227224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5
14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