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家搜救(寻找MH370)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场突如起来的空难,牵动世界人民眼光。一场紧急有序的救援,展现国家搜救力量。“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绝不放弃搜救!”

马航MH370航班失联20个月,追踪采访18个月610余天于宛尼编著的《国家搜救(寻找MH370)》一书带你走进搜救现场,发现新闻中看不到的故事、网络上看不到的图片,挖掘背后的“真相”、国家博弈间的“秘密”,慰藉失联乘客家属的心灵。搜救继续,真情抒写。

内容推荐

在马航MH370航班失联一周年之际,于宛尼编著的《国家搜救(寻找MH370)》一书出版上市。书中忠实记录了事件的一个个瞬间,通过回顾搜救MH370事件,突出海事一线员工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风貌。通过报告文学,向社会公众讲述中国搜救力量全力响应、迅速组织、全程跟踪、有力保障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参与搜救行动的人,有人离职,有人离世,但曾经的经历都是他们人生的经典。希望这本书可以为所有关注该事件的读者打开一扇窗,更进一步接近“真相”,追寻那些不为人知的国家博弈和“秘密”。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突然消失的航班

第二章 失联航班上的美丽“谎言”

第三章 “我要找到你,我要找到你”

第四章 不知路在何方的多国搜救

第五章 一路向南,你可在远方?

第六章 黑匣子里的秘密

第七章 离别的规程

第八章 失联百日的祭与记

第九章 海底迷踪下的较量

第十章 永不消失的希望

后记

试读章节

“你说这次南巡,我们会参与搜救失联航班吗?”陈炜伟问。临出门前,所有事情都不确定,他只和妻子说要坐船到南海,一周就回家。

“不知道,上了船,就由不得咱们想了。”张弛一边擦拭相机一边说。他更担心的是,如何完成这次采访任务。

“这样在海上漂着,要是什么也搜不到,我们也写不了什么新闻。”陈炜伟从上船那一刻起就纠结着。现场采访搜救失联航班这样的突发事情,大多数新闻记者一辈子也赶不上一次。但是,如果搜到的结果是“黑色的”,那也就意味着断送了失联乘客家属的最后希望。

9时许,手机信号渐渐强了起来,海巡01轮距离西沙永兴岛的港口越来越近,随船采访的14名记者全都站在甲板上眺望。

这是一个完全颠覆想象的西沙,随处可见正在施工建设的痕迹。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海水的清澈,近岛处的海水呈现出让人心醉的蓝绿色,仿佛整块的绿松石从岸边一直镶到目光穷尽处。

按照计划,海巡01轮靠岸进行短暂补给和检查,记者们都是第一次来到西沙,自然要下船到岛上看看。水手长金永康再次要求大家遵守船上纪律,反复确认每个人是否牢记这两天传授的安全逃生知识。

永兴岛就像一颗从海底长出的巨大蘑菇,蘑菇头露出水面,蘑菇颈伸人海底与海床相连,从几米的水深到百余米的深海,过渡的距离只有一二十米,就像海上悬崖,水性稍差,极易溺水,因此岛上禁止游泳。岛上的椰树甚多,路人可以随意采摘。

由于出发匆忙,很多记者没有带齐生活用品,一上岛就直奔小超市,把沐浴液、电池和防晒霜一扫而光。

趁着还有网络信号,陈炜伟早早回到船上,查阅MH370失联航班的最新信息,试图从中分析出海巡01轮究竟将驶向何方。

事实上,由于信息发布渠道散乱,加上形形色色的专家分析,使得MH370航班失联事件变得越发波诡云谲。

守候在北京的失联乘客家属,正在慢慢失去耐心,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出面采取行动。

3月12日,吉隆坡。

中国政府联合工作组和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与马方举行联合工作会议。中方要求,马方应以统一渠道及时发布权威、具体信息。

会议室中,马来西亚国家安全理事会、外交部、交通部、移民局、海事局、吉隆坡国际机场和马航等方面的人员均在场,空气中弥漫着焦灼的味道。

“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对事件极度关切。习近平主席也作出了指示,要求与你方加强沟通协调。”作为中国政府联合工作组组长,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郭少春开宗明义。  “现在各路消息满天飞,信息发布分散,为搜救方案制订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一些信息相互矛盾,也造成家属们情绪波动。”郭少春把现阶段亟须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他微微皱眉:“中国上下,特别是乘客家属,都在急切盼望获知马方详细工作进展。”

马来西亚民航局官员回应说:“欢迎中方工作组来马工作。事件发生后,马方高度重视,先后派出25艘舰船、20余架飞机进行24小时不问断搜救,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未发现飞机下落。飞机上也有很多马来西亚公民,马方充分理解中方的关切,对此感同身受。”

郭少春把家属们列出的诉求清单转交给马方。他说:“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仍然是加快搜救和调查。中方愿继续与马方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建议双方主管部门建立对口联络机制。”

“请你们相信,我们一定会根据中方要求,继续加大相关搜救、调查工作力度。”马来西亚交通部代表诚恳地说。“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吉隆坡,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都会全力做好对中国乘客家属的沟通与服务。”

海巡01轮上,张良在网上搜索着外媒的消息。

路透社、美联社等多家媒体报道,参与马航失联客机调查的调查人员说,在MH370航班从雷达消失后,不止一颗通信卫星收到来自客机的微弱电子脉冲信号。信号每隔大约一小时传输一次,卫星大约监听到5至6次这样的信号。

美国白宫发言人说,由于得到一些“新信息”,美国将把搜寻失联航班的行动向马来西亚以西的印度洋海域扩展。

两名熟悉马航失联客机调查的消息人士透露,客机在马来半岛东侧海域失联后不到一小时,一个疑似失联客机的飞行目标在马来半岛西侧先后通过两个导航点,最后向印度洋方向飞去。

P58-60

序言

他们因为一架飞机的消失而成为失联者。

这个古怪的名词,加在这些普通的乘客身上,让人觉得他们的生活被撕裂了,被抛出了原来的轨迹。

整整328天,盼着奇迹发生的亲属们一直苦苦等待,不敢从悲伤中醒来。因为担心“一旦没有了悲伤,失联者就会被大家遗忘”,那就没有人再去寻找了。

2015年1月29日,马来西亚民航局总监阿兹哈鲁丁正式宣布MH370航班失事,并推定客机上23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已全部遇难。

阿兹哈鲁丁使用英语单词“accident”,为这场旷日持久搜寻失联飞机的事件定性。

得知即将召开有关MH370的发布会后,一些乘客家属成员到场。

1月29日是马航MH370失联的第328天。在MH370官网上,马方公布了包含有关事故调查、搜寻努力、家属赔偿等31点内容的声明全文,坚称将继续搜寻飞机,并启动相关赔偿程序。

阿兹哈鲁丁表示,在国际公约之下,当正式的搜救工作结束之后,如一架飞机仍失踪,可以被视为已发生意外。

阿兹哈鲁丁解释说,最终确定的南印度洋搜寻区域,依据是卫星数据。“我们认为,飞机在飞至印度洋南部上空某特定区域时耗尽燃料,目前位于该区域附近的海底。这个区域位置偏远,远离所有可能的降落地点,且已知水深逾6000米,海洋条件恶劣。”

阿兹哈鲁丁的这番陈述,引起现场一些家属的哭声。

“基于现有数据和上述情况,该区域在327天后(截至2015年1月28日)仍有人员生还的可能性十分渺茫。”阿兹哈鲁丁说:“因此,我们怀着最沉痛的心情,代表马来西亚政府正式宣布,根据《芝加哥公约》附件12、13有关规定,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事,并推定机上所有23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已遇难。”

阿兹哈鲁丁表示,马来西亚政府保证,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会承担相应责任,保障家属根据相关国际公约、国内法并合理参照国际惯例所应享有的正当权益,包括通过协商或诉讼等方式完成赔偿程序。

“如各位家属已做好准备,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可立即启动赔偿程序。”阿兹哈鲁丁说,MH370官方网站为家属设立了一个专属版块,内容包括通报搜寻及调查工作、赔偿程序、回应家属质询及其他形式的协助。

“宣布失事绝不意味着结束。”阿兹哈鲁丁试图用这样的承诺,安慰乘客和机组成员的家属们。“我们将与中国和澳大利亚政府合作并在两国的协助下,继续推进有关工作。”

但是,阿兹哈鲁丁同时承认,由于缺乏实物证据,“特别是飞行记录仪”,关于MH370航班的调查会受到限制。因此,现阶段没有证据证实关于事故原因的任何猜测。

北京。几乎就在马来西亚方面宣布“马航MH370失事”后的第一时间,外交部发言人迅速发表谈话,“对机上人员遭遇的不幸深感痛心,对他们的家属表示深切同情和诚挚慰问”。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国政府动用包括21颗卫星、19艘舰船、13架飞机等大量资源,参与到这场史无前例的搜寻工作中,并派出专家深度参与事件调查。“我们深知,接受马航MH370客机失事的事实对乘客家属而言非常艰难。请所有中国乘客家属相信,党和政府始终挂念和关心着大家,始终与大家同在。”

更高级别的声音来自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1月29日下午,在同来访的法国总理瓦尔斯共同会见记者时,李克强应询就马来西亚宣布马航MH370客机失事发表谈话,坦承“对于每个遭遇不幸的家庭和我们大家来说,这都是一个艰难的时刻”。

在承诺中国政府将继续全力做好相关工作的同时,李克强总理强调,希望马方履行承诺,做好事件调查、理赔、家属协助等工作,特别是要继续千方百计找到飞机和乘客下落。

从吉隆坡到北京,确凿无疑的是搜寻失联航班的行动不会停止。

25个国家,65架飞机,95艘舰船。这是自2014年3月8日MH370失联以后,国际社会动用的搜寻和救援力量。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中国政府派出的舰船上,有2500多名参与搜寻人员。

在南印度洋搜寻海域,常年5-6级的偏西风和4-5米的涌浪,强气旋来临时可造成高达十几米的巨浪。

面对广阔复杂的搜寻海域与极端恶劣的海况条件,中国的搜寻者不畏惧、不退缩,分秒必争、连续作战,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各方密切沟通与合作,始终不放弃一丝希望。

“如果只要不放弃,你就能回来,我永远坚持着。”失联乘客的家属们迟迟不愿开始新的生活,只求时间永远定格在2014年3月8日,仿佛这样就可以把曾经的幸福永远留下。

后记

从筹划、集中采访、成稿、审查、后期制作历时8个月,《国家搜救--寻找MH370》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同样经历过515天,MH370航班终于有了一点儿音讯。2015年7月29日,位于印度洋的法属留尼汪岛海滩发现了一块飞机残骸。8月6日凌晨2点,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临时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国际专家小组已经有足够的物证,证明法属留尼汪岛发现的飞机残骸来自MH370航班。

马航称,此次发现是MH370失联以来的一次“重大进展”,希望这些飞机残骸能帮助解答MH370失踪悬案。

残骸确定来自失事MH370客机,对于马航寻找没有更进一步的帮助,但至少确认MH370的搜寻地点和方向是正确的。目前,南印度洋上商业搜寻的船队已经开始进行另一段核心区搜寻,预计12万平方公里将于2016年完成搜寻。

2014年3月8日,MH370航班失联。早晨当我听到新闻后,心里咯噔一下,这是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我急忙跑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1年的记者从业经历,让我敏感地意识到23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下落不明,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个灾难,对于一名长期在交通战线的记者来说,应该是我新闻生涯里很难遇到的新闻题材。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我的人生和MH370交织在一起。

刚失联的几天里,我每天守着交通运输部希望可以“侦察”到更多的内部消息;每逢马航或相关政府机构在丽都饭店发布重大消息时,我都提前2个小时抵达,希望能抢到一手新闻。

在与失联乘客家属的采访接触中,我慢慢地融入了他们,近距离看见、听见他们泪水背后的无助,触摸到突如其来的生死离别。似乎,抢新闻只是插曲,帮他们更进一步了解真相、寻找亲人,成为我的使命。

而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我始终关注MH370航班失联事件,采访参与搜救人员、相关部委决策者、执行者、军方、家属、行业专家、媒体人员、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商,等等。每一位被采访者的使命、执着、辛酸牵动着我,让我体会到生命的多舛与无奈,甚至让我更为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光。

采访中,海巡01轮上的姜龙、张博、张良,他们的业务素质、精湛技术、不抛弃、不放弃的坚持;南海救115轮上刚参加工作的窦甲甲,他面对国际救援行动冷静、从容;中国空军、海军在前方搜救时,所显现的执行力、国家力量等都深深地震撼着我。

于是,把家属“带到”搜救现场,让他们看到前方各国人员为他们寻找亲人所付出的努力,以告慰家属们的心灵,成为我筹划此书的动力。

书中,忠实地记录了事件的一个个瞬间。参与搜救行动的人中,有人离职,有人离世,但曾经的经历都是他们人生的经典。希望这本书可以为所有关注该事件的读者打开一扇窗,更进一步接近“真相”,追寻那些不为人知的国家博弈和“秘密”。

我知道,失联乘客家属们还在执着的等待、追寻真相,不愿走进新的人生。希望这本书可以慰藉你们的伤痛;希望有一天,你们的心愿能够达成;生死离别已经是人生的剧终,再留恋已然是徒劳和蹉跎,时间会愈合现在的孤寂,将悲痛留在人生的角落,把曾经的美好留在心中,好好过!

感谢所有接受我采访的人,以及为我采访提供帮助的人。应部分被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家属采用化名。感谢我的实习生张子鑫为我收集、整理采访资料,感谢帮我进行部分外文资料翻译的张皓扬先生,以及陪同我去澳大利亚采访的郑宇先生。最后,感谢为此书出谋划策的编辑和老师们。

于宛尼

2015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家搜救(寻找MH370)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宛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61973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2015139167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