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当诗意地栖居
阳春三月,微风和煦,绿柳含烟。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由十堰市家居艺术研究会和俊发家居主办的十堰市首届家居艺术论坛暨“俊发·中国古典家具鉴赏中心”揭牌仪式3月9日下午在俊发家居广场如期举行。来自十堰市文艺界的专家学者,部分企业界的精英,家居艺术的研究者、爱好者参与此次活动。
下午2时30分,十堰市首届家居论坛拉开序幕。十堰广播电视台台长王志林为“俊发·中国古典家具鉴赏中心”揭牌。
随后,论坛就家居、文化、艺术的融合与发展趋势话题进行了讨论。市家居艺术研究会副主席、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市美术馆馆长宋杰讲解如何欣赏中国画;市家居艺术研究会副主席、市作协秘书长、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科长肖鸿分享了与花草树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俊发家居总经理王玉巧、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滕家龙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家居艺术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中国古典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几千年来的沉淀,已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体系,浸润、滋养和丰富着人们的心灵。家居艺术之道,是品位与格调的体现,是德行与境界的体现,研究家居艺术,提升家居艺术,必然会使我们的家居生活更加充满情趣和诗意,而这也是十堰市首届家居艺术论坛的真正意义所在。
略谈如何欣赏中国画十堰市家居艺术研究会副主席、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术馆馆长宋杰
对中国画审美特征的理解会敏锐我们的直觉,欣赏时再结合想象,方能领略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气韵、神韵。中国的书法与绘画是在一种特殊而古老的文明环境中产生的。几千年来,它们曾走过了从发端、童稚、成熟到升华变化,从实用到艺术化的漫长路程。毫不夸张地说,书与画是华夏民族的聪慧与创造力最集中的表现之一,并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中国乃至东方世界对宇宙自然的看法,对社会人事的态度,对美与永恒性的追求,都在中国书画里得到了显化,并通过它们而获得了千百万炎黄子孙、东方朋友乃至世界各国朋友的认同。
历代那些稚拙或者雄健或者秀美的碑帖书法,那些或神秘或灿烂或淡雅的绘画名品,都是我们民族的精华,是书画艺术家们以审美方式与主客体世界进行心灵对话的形象记录。这种对话有时达到了哲学化的高度。在“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的纵横笔画之间,在“丰致、缥缈”的笔情墨象之中,蕴含着情思,也体现着“道”,表现着人格乃至对生命宇宙的体验。可以说,每幅字、画都凝结着民族与时代的心态,积淀着民族精神的文化层。要理解与感受神秘的陶绘,狞厉的青铜纹饰,静穆的佛像,意在笔墨之外的文人画和高度抽象、流动的书法点划结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欣赏中国书画,允许欣赏者持的某种主观态度,这需要情感与想象,需要理性、确切的知识与判断。
书法艺术与现代生活
十堰市家居艺术研究会副主席、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叶继成
中国的书法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锤炼,它不单单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而且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于最早的文字每一个字都是极其精美简练的图画,有着极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所以历来人们都把这种文字图案和各种花纹应用到生活用品、生产工具、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从记事和表达语言的信函,到建筑材料、商业牌匾、陶瓷制品、工具武器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无不与文字有密切的联系。P147-148
纪录与记念
这部书即将与读者见面了。我感到几分欣慰。首先要感谢的自然是沈宏宇。如果没有她的大胆设想,没有她的努力,是不可能有这部书的。关于这部书的前前后后,沈宏宇在序言中已经讲了,我在此不再多说。
这部书原来的设想是准备围绕一座城市的风景来做的。书名就用《十堰·光荣与梦想》,因为《大悦风尚》所刊发的文字图片大多可列入其中。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一直也定不下来,与沈宏宇沟通了几次,也还是定夺不了。因为,仅是《大悦风尚》里的那些东西,是不可能全面而深刻地呈现十堰这座美丽城市的发展变化的——那些文字图片毕竟只是一帮小青年在那里苦心孤诣折腾出来的(尽管还有一两个年岁大的)。那些文字图片所传达出来的意味与思想还远远不够!这也是我一直为此不安的原因。
“光荣与梦想”这个名字,也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那是我年初在市委党校学习期间的事。大悦公司因种种原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再度难以为继的时候,我就在想如何借助报业集团的影响力来办一份有别于《大悦风尚》的双月刊或者季刊。至于刊名则早就在我心里。就在这期间,有一天,我从电视上听到了一首歌,那旋律,那歌词,那画面,让我生出少有的激动。歌唱完了,我又回看了两次。原来,那歌就叫《光荣与梦想》!当时,我真的是激动万分!我当着老婆孩子的面,兴奋不已。我说,我这想作书刊名的光荣与梦想早就被中央电视台给播出来了!再看,这光荣与梦想,竞被诠释得如此雄壮豪迈大气磅礴有如千军万马不可阻挡!这不就是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吗!
因种种原因,原定的三卷本压缩为一卷,书名也改为了《十堰·城市荣光与文化记忆》。本书中文章大多刊发于2013年的《大悦风尚》,这些文章重点在搜寻十堰人文历史,讴歌十堰建设者的奇功佳绩,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给我的未来增加一些信心。
感谢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谢兰善清老师、代继跃行长为周刊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当然,还要感谢书中的所有作者。
刘焱清
2014年10月30日
时尚,是一种哲学;时尚,是一种品位,一种高度;时尚,也是一种永远不会过时而又魅力无限的艺术。十堰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大悦风尚》,就是一份引领时尚潮流,既有看点又有深度的时尚周刊。
这份周刊是我今年暑假在《楚天都市报》实习时,与师兄一道去十堰市采访时看到的。那时,我们几个搞新闻的朋友正在一家咖啡厅说话。一旁的书架上,一帧颇有异域风情的照片吸引了我。我便拿了这本杂志看起来。从文字到图片,我一一浏览着。然后,我又看目录上这份杂志所设的一些栏目。我是学新闻的,虽然对时尚杂志没做过多的研究,但这份周刊中透露出来的那股新锐超前而又自然清新的气息不能不让我感到既震惊又欣悦。其中的一些栏目,诸如大悦观天下、热评、专题、休闲、养生、人物、悦读等版块做得都很有特色,尤其是所刊发的照片和版式的设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还有一些标题也颇见功底,如《天女下凡尘,瞪目又惊魂》《奢华富贵,珠宝让你如明星般璀璨》《房车,让旅行随行所欲》等。当时,我就在想,十堰能有这么一份时尚刊物真是不容易,而且还能办得如此花枝招展,有品位,有亮点,有深度,更是不简单。后来,在一次新闻采访后的小聚中,我见到了这份杂志的总编辑刘焱清,副总编辑兰善清等,那一刻,我吃惊得不得了——原来,他们都已是我的父字辈!
两位男总编,带着一帮刚从学校毕业的小青年,费心劳神地办着一份时尚杂志,真的是让我有点吃惊。言谈交流中,我感到他们都是那种热衷于学问、勤于思考的读书人。这就更让我感到不可思议了!在我的印象里,办时尚杂志的,就应该是那些观念前卫,甚至有些叛逆,有些诡异,不拘小节,长发飘飘,手舞足蹈的风流小哥或新潮大姐!如此看来,一个人的智慧与潜能真是无限的。
我是十堰人。对十堰这座以仙山、秀水、汽车城享誉世界的新兴城市充满着感情。我时时刻刻在关注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我也在关注着这份名叫《大悦风尚》的时尚周刊的办刊理念与刊物质量。大约是八月下旬的一个周末,我与《楚天都市报》驻十堰记者站站长关前裕应郧阳师专高等专科学校宣传部聂在垠部长之约去丹江口市六里坪镇采访范氏家族口传文学时,又遇到了这位时尚杂志的总编辑刘焱清。我们又谈起了这份杂志。刘总谈到现任《楚天都市报》随州站站长曾进对这份杂志所付出的辛劳;谈到股东马斌、汪宏斌;谈到近两年来与兰善清副总编,还有那帮小青年常常为按时清样印刷而熬到深夜二三点钟的情形;谈到落雪的夜晚,他们与十几个姑娘小伙在编辑部津津有味地吃着盒饭的情形;自然,谈得更多的则是组稿、写稿、改稿时的困难与烦恼,还有杂志生存发展的艰辛。辛苦、揪心并且快乐着——这应该是两位总编当时的心境。我也能理解这一点。后来,我了解到,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能坚持办这类时尚杂志的并不多见。
听着刘总编辑的叙述,一个设想在我心中萌生。十堰市,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以其独特的历史记忆、人文景观令世人瞩目,而今天的十堰。无疑是一座既时尚又充满着激情与梦想的现代都市。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份时尚杂志所刊载的那些凸显十堰人文特色、城市风情的作品汇集成册,向更多的人推介这座新兴的现代都市不同凡响的永恒风景!
刘总编听了我的想法,高兴地说,那太好了!
经过几个月的筹划,增删,终于有了读者诸君面前的这部书。因才疏学浅,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沈宏宇
2014年10月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沈宏宇编著的《城市荣光与文化记忆》是一本关于十堰的历史、文化和当下的散文集,是一本介绍十堰杂志的文章精选,内容广泛。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十堰的方方面面,大到历史文化源流,小到十堰的街道巷子和那些十堰土地上默默耕耘的人。本书通过对十堰文化精神的观照,全面反映了十堰当下的发展情况,赋予了十堰浓厚的文化气息。
沈宏宇,女,湖北十堰人,出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长期从事新闻、杂志工作,主编过多本刊物,作品发表于各大报纸和杂志,获得过一些新闻奖项并受到表彰。《城市荣光与文化记忆》中文章大多刊发于2013年的《大悦风尚》,这些文章重点在搜寻十堰人文历史,讴歌十堰建设者的奇功佳绩,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