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一样的中国面孔/解读中国书系
内容
试读章节

一提起数万里之遥的南极,借用年轻人一句时髦的惊叹语:哇——噻!能有几人身上不起层鸡皮疙瘩?的确,南极的“寒极”、“风极”,只要稍稍提醒,那也是让人头皮发麻,毛骨悚然的。

南极,其大陆总面积14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lO%。它是全球最寒冷的地区,比北极气温还要低20℃左右,故有世界“寒极”之称。它常年平均气温为零下15℃,最低气温达到零下88.3℃。它95%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平均厚度高达2000米的冰雪所覆盖,最厚处达4800米。南极覆盖的冰雪占全球总量的90%以上。还有20多万座从大陆挤压断裂的海水冻结的冰山在海域洋面上飘移……冰雪,成为南极最突出的象征。

南极,又是世界上风力最烈之地,8级以上大风每年平均高达300天,且以强风暴著称于世,谓之全球“风极”。一般的,大陆沿海平均风速为每秒17—18米,而南极平常就能达到每秒40—50米,最高风速竟然高达每秒近百米!百米——什么概念?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号称“万物之灵”、不可一世的人,在它的面前渺小得简直就似一粒扬尘!

最让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的是,一个接着一个气旋风暴沿大陆边缘顺时针方向高速运动,形成100多米高的风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把三四百斤重的石头吹得满地骨碌碌乱滚。1957年3月,狂风曾把苏联刚建起的铁塔吹倒、飞机毁坏,考察站的房屋被一扫而光。那情景用飞沙走石、翻江倒海一类词汇来叙述,大概也是轻描淡写很不到位的。

然而,这样一个几乎是“人类绝境”之地,却是一座地大物博、富甲天下的聚宝盆。

这里风力世界第一。这里更是全世界最大的淡水库。其贮藏量占全球总量的72%。形象地说,假如南极冰盖全部融化的话,地球的海平面将上升60米!

这里蕴藏着全球最大的煤矿,能供人类使用200多年的露天“铁山”,以及200多种高品位矿藏。这里蕴藏着全世界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在西部陆架区蕴藏着450亿桶石油!

这里是企鹅的故乡,海豹的家园,有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从几十吨重的蓝鲸、巨大的象海豹、各种贝类,直到几厘米长的磷虾,应有尽有,取之不尽。单是磷虾就有10亿一50亿吨,足以满足全人类食用蛋白质的需要。

这里又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大陆。所以,与其说南极是“人类绝境”,莫如说是人类的“希望之洲”。

自从1492年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世界上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的探险家、生物学家、海洋学家和地质学家们,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前赴后继,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在地球的最南端找到了“南方大陆”——南极洲。

人类对南极的探险历经了帆船探险、英雄探险、航空考察和常年考察站这四个时期。

帆船探险时期是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17世纪70年代前期,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第一个环绕南极航行一周。随后,不少国家的探险家们驾船越过险滩暗礁进行南极探险。

英雄探险时期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907年11月,澳大利亚探险家道格拉斯·莫森,最先登上南极大陆,到达了南极极点。接着,他亲自组织和领导了两支南极探险队,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并第一次在南极大陆使用无线电通讯。今日屹立在南极大陆上的澳大利亚“莫森站”,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探险家而命名的。

航空考察时期是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1929年11月,美国著名探险家查理德·伯德第一次驾驶飞机,飞越南极点,并进行了大量的航空测量工作,取得了许多珍贵资料。

常年考察站考察时期,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直到现在。据报道,现在全球已有26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50多个常年科学考察基地和100多个夏季考察站。目前有增无减,各国仍争先恐后地在极地建立多学科综合考察和研究基地。

P1-P2

目录

笔耕不辍与生命同在

开头的话

将军报国岂止在战场

国家栋梁

“洁如雪霜”董寿平

非凡的林凡

中央电视台有位刘将军

凌霄云,人生的一部大书

泥腿子·市长·麋鹿摄影家

“下辈子不再做导演”

雨露苍生黄春元

“拓荒牛”卢鸿炳传奇

顾吾书社,“在有限空间,做无限善举”

北京冰人

“冰鸳鸯”

序言

《山海经》描述过一位立志追赶太阳的神话人物——夸父。他在前行路上,面朝大海,正对太阳,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一直追到太阳的入口处。饥渴难耐之际,一连喝干了黄渭两河之水,最后还是渴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密广数千里”。

“夸父追日”感天动地,可歌可泣。他的悲壮,他的执著,源于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追求,演绎和光大了中华儿女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和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悠悠数千载传统的“文脉”、“香火”,正是由千千万万个像夸父那样,苦行僧般燃烧自己如梦如炬、如诗如歌、如水如茶、如棋如尺的人生,义无反顾、百折不挠地传承延续下来!

内容推荐

陈贻林认为,衡量一个人能量和毅力的尺度,不是看他在顺境中爬升的速度,而是看其身处逆境中反弹的高度。《诗一样的中国面孔/解读中国书系》所收的13篇文章,无论是《将军报国岂止在战场》中的陈德鸿将军、《国家栋梁》中的陈吉余院士,还是《“洁如雪霜”董寿平》中的书画大师董寿平、《非凡的林凡》中的画家林凡、《中央电视台有位刘将军》中的中国纪录片领军人物刘效礼将军、《凌霄云,人生的一部大书》中的“老革命”凌霄云、《泥腿子·市长·麇鹿摄影家》中的多重身份杨国美、《“下辈子不再做导演”》中的电影“得奖专业户”萧锋等各色人等,职业千差万别,性格南北迥异,但一个个专业上都出类拔萃、事业上忠于职守、喜好上淡泊名利……这些形象无不真实、可信、丰满,跃然纸上,从而留下值得人们珍视的一道道亮色。

文章自然、醇厚,常于不经意间显沟壑,平淡处见深情,不仅文学性高、可读性强,而且具有很高的史料留存价值。

编辑推荐

衡量一个人能量和毅力的尺度,不是看他在顺境中爬升的速度,而是看其身处逆境中反弹的高度。陈贻林在《诗一样的中国面孔/解读中国书系》中写下了诸多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职业各异,性格不同,但都是能够在逆境中逆流而上,坚韧不拔的人物,书稿文学性很高,可读性很强,人物阳光正面,具有精神引领作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一样的中国面孔/解读中国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贻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137479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2016053061
中图分类号 K820.76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