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金小说经典(珍藏版)/中国现代名家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巴金小说经典(珍藏版)》为《中国现代名家经典》之一。

巴金的小说主题与意境,既把握时代又富有美感;结构布局精巧,而悬念丛生,线索环环相扣;人物塑造真实立体,性格复杂,感情丰富;情节贴近生活,又以最普通的、日常的、平淡无奇的生活,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把普通生活中琐碎的小事件,与广阔的社会背景有机地、自然地联系起来。

巴金在创作中将感情完全内化,不是靠作者的议论而是靠对生活的客观性描写,靠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和对人情世态的细腻描绘来体现强烈、深沉的感情。感情也因此渗透进了每一个细节之中,构成低沉、压抑的娓娓叙述的格调,创造出悲凉而大气的意境。

内容推荐

巴金在作品创作中似乎有意将感情内化,靠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和对人情世态的细腻描绘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强烈、深沉的炽热情感。这种情感也因此渗透进了每一个细节之中,构成了低沉、内敛的叙述格调,由此创造出了一种悲凉而大气的感人意境。

《巴金小说经典(珍藏版)》选收了巴金先生最经典的短篇小说6篇,中篇小说2篇,长篇小说1篇。

为了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现代文学经典名著,编选者对原著中生僻的字和词做了必要的注释,并在每篇小说后附有简短的解读评点。相信读者朋友翻开本书的同时,一定会体验到高效通畅的阅读快感。

目录

导论

马赛的夜

将军

罗伯斯庇尔的秘密

沉落

海的梦

春天里的秋天

寒夜

巴金年表(1904—2005)

试读章节

1

我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自己的年纪。我像一块小石子似地给扔到这个世界上来,于是我生存了。我不知道谁是我的父亲,谁是我的母亲。我只是一件遗失了的东西。我有黄的皮肤,黑的头发,黑的眼珠,矮的鼻子,短小的身材。我是千百万人中间的一个,而且是命定了要在那些人中间生活下去的。

每个人都有他的童年。我也有我的童年。我的童年却跟别人的童年不同。我不知道温暖,我不知道饱足,我也不知道什么叫做爱。我知道的只是寒冷和饥饿。

有一天,正确的日子已经记不清楚了,总之是有一天,一个瘦长的满脸皱纹的老年人站在我的面前,他严肃地说:“在你这样的年纪应该进学校去读书。求学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

于是我去了。我忘记了自己的饥饿,忘记了自己的寒冷。我四处找寻,我发见了富丽堂皇的建筑物,我也发见了简单的房屋,据说这都是被称为学校一类的东西。我昂着头走了进去,因为我记住求学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

“去!这里不是你可以进来的!”无论在漂亮的建筑物或者简单的房屋,无论在门口遇见的是凶恶的面孔或者和善的面孔,我总会听见这一句同样的话。这句话像皮鞭一样地打着我的全身。我觉得全身都在痛。我埋下头走了。从里面送出来孩子们的笑声,长久地在我的耳边荡漾。我第一次疑惑起来,我究竟是不是一个人。

我的疑惑一天一天地增加。我要不想这个问题,可是在我的耳边似乎时常有一个声音在问:“你究竟算不算是一个人?”

破庙里有一座神像。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我这样想。神龛,里没有帷幔神的庄严的相貌完全露了出来。虽然身上的金已经脱落了。甚至一只手也断了,然而神究竟是神啊。我在破烂的供桌前祷告着:“神啊,请指示给我。我究竟是不是一个人呢?”

神的口永远闭着,甚至在梦里他也不肯给我一点指示。可是我自己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我说:“像这样怎么能够算做一个人呢?这岂不太污辱了这个神圣的字吗?”于是我明白我并不是一个人。

我断定我的生活是很合理的,我乞讨残汤剩饭,犹如狗之向人讨骨头。我并不是一个人,不过是狗一类的东西。

有一天我又想:既然是东西当然可以出卖。我自己没有办法好好地活下去。不如把自己卖给别人,让别人来安排我的生活,我也可以给他作牛作马,只要他把我买到家去。我便下了决心要出卖自己。我插了一根草标在背上,我走过热闹的与不热闹的街市。我抬起头慢慢地走,为的是把自己展览给人们看,以便找到一个主顾。我不要代价,只要人收留我,给我一点骨头啃,我就可以像狗一样地忠心伺候他。

可是我从太阳出来的时候起一直走到太阳落下山去,没有一个人过来向我问一句话。到处都是狞笑。的歪脸。只有两三个孩子走到我身边玩弄我背上插的草标。

我又倦,又饿。然而我不得不回到破庙里去。在路旁,我拾起半块带尘土的馒头,虽然是又硬、又黑,但是我终于吞下去了。我很高兴,因为我的胃居然跟狗的胃差不多。

破庙里没有人声。我想,连作为东西,我也卖不出去了。我不但不是人。而且也是人间完全不需要的东西。我哭起来,因为人的眼泪固然很可宝贵,而一件不需要的东西根本就不值一文钱。

我跪在供桌前痛哭。我想哭个够,因为我现在还有眼泪,而且我只有眼泪。我不仅在破庙里哭,我甚至跑到有钱人的公馆门前去哭。

我躲在一家大公馆门前的墙角里,我冷,我饿。我哭了,因为我可以吞我的眼泪,听我的哭声,免得听见饥饿在我的肚子里叫。

一个穿漂亮西装的青年出来了,他并不看我一眼;一个穿漂亮长袍的中年人进去了,他也不看我一眼;许多的人走过了,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我,好像我没有站在这里一样。

最后,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从里面走了出来。他注意到我了。他走到我面前。骂道:“去,滚开!这里不是你哭的地方!”

他的话跟雷声一样响亮,我的整个脑子都震昏了。他踢着我的身子,像踢着狗一样。我止了哭声,捧着头走开了。我不说一句话,因为我没有话可说了。

回到破庙里,我躺下来,因为我没有力气了。我躺在地上叫号,就像一只受伤的狗。神的庄严的眼睛看上来,这双眼睛抚着我的疼痛的全身。

我的眼泪没有了。我爬起来,我充满了感激地跪在供桌前祷告:

“虽然不是一个人。但是既然命定了应该活在世界上,那么就活下去吧。生下来就没有父母,没有亲人,像一件遗失了的东西,那么就请你大公无私的神作为我的父亲吧,因为我不是人,在人间是得不着谁的抚爱的。”

神的口永远闭着,他并没有说一句反对的话。

于是我有父亲了,那神,那断了一只手的大公无私的神啊。

我虽然跟平常一样每天出去向人们讨一点骨头,但是只要有了一点东西塞住我的饥饿以后,我便回来了,因为我也跟别的人一样,家里有一个父亲。虽然这个家就是破庙,父亲就是神,而且他的口永远闭着,不说一句安慰我的话,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不肯离开我的就只有他。他是我唯一的亲人。

虽然是在寒冷和饥饿中,日子也过得很快,我是一天一天地长大了。  一种奇怪的东西也渐渐地在我的身体内生长起来。

我自己明白我并不是人,而且常常拿这样的话提醒自己。但是人的欲望渐渐地在我的身体内生长起来了。

我渴望跟别的人一样:有好的饮食,大的房屋,漂亮的衣服和温暖的被窝。

“这是人的欲望了。你不是人,怎么能够得到那些东西呢?”我发见自己有了奇怪的思想以后,就这样地提醒自己道。

然而话是没有用的,人的欲望毕竟在狗一类的身体里生长起来了。虽然明知道这是危险的事,自己也没法阻止它。

P5-7

序言

巴金,原名李尧棠,生于1904年11月25日,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0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季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之一《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曹禺曾评论巴金,“你是文学巨人,高举火炬照亮人心。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诚然,巴金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举世公认的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出色的翻译家、卓越的编辑家、出版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2003年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的作品经历了几个变化,上世纪30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激烈的情感喷发来倾吐对不合理社会的痛恨和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而后对现实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巴金开始关注小人物的生存悲剧,发表了《憩园》、《寒夜》等感情更蕴藉、思想更深刻的作品,为后来的研究界更为推崇。“文革”后,巴金拷问自‘我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随想录》发表,1989年获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

在《(沉落集)序》中,巴金曾说他的作品都是在“愤慨的情绪下写成的”,而且自述:“态度是一贯,笔调是同样简单。没有含蓄,没有幽默,没有技巧。而且也没有宽容。这也许会被文豪之类视作浅薄、卑俗,但是在这里面却跳动着这个时代的青年的心。我承认我在积极方面还不曾把这个时代青年的热望完全表现出来,但是在消极方面我总算尽了我的力量:在剪刀和朱笔所允许的范围内,把他们所憎恨的阴影画出来了。”这段话大体上概括了巴金作品的特色。巴金笔下的人物大多都是青年,而他的作品的读者主要也是青年,他也一直是最受青年喜爱的作家。青年知识分子热情勇敢,富有朝气,易于接受新思想,但同时,小资产阶级的知识青年的出身和教育所赋予他们的缺点也很多,对此,巴金往往采取同情和原谅的态度,也因此有些消极影响。但是,巴金的创作密切关注青年人彼此间热情的鼓舞和心灵的交流,其风格也因此单纯、热情、坦白、明朗,语言流。贯串在他作品中的,是对旧制度强烈的憎恨,和热情地鼓吹反抗和变革的精神,这样的作品鼓动了许多青年读者的正义感和不满旧现实的激情,并引导他们走向反抗和革命的道路。巴金也远远超越了一般小说家所追求和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但善于刻画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善于巧妙地构筑情节。而且自觉地追求艺术的完美,其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小说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却能从普通生活的描写深入社会的底里;没有传奇人物。然而却从平凡人物探人人性的深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平淡中蕴涵着醇厚;没有生硬的说教,却令人回味无穷。

从巴金创作的艺术发展来看,1927年到1931年是巴金在文坛上的崛起,以《灭亡》为代表的一系列小说,描写带有“安那其”主义色彩的青年革命者斗争活动。故事简单但矛盾尖锐、氛围紧张、情节摇曳多姿、感情充沛富含诗意之美。1931年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代表了巴金小说创作的成长。作品把握和概括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重大深刻的主题,手法纯熟,人物个性鲜明,心理描写细腻,组织宏大而结构严谨,展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1940年以后,经过十多年的创作实践,巴金对于小说的艺术也已驾轻就熟,而经过抗战时期的流亡生活与救亡活动实践,他对社会下层生活的了解与认识也更深入,其间巴金创作了《憩园》(1944),《第四病室》(1945),以及《寒夜》(1944—1946)。这些作品展现出作家创作在艺术上已炉火纯青,尤其是《寒夜》的创作作为“压轴之作”,如司马长风所说的,这几部小说标志着巴金“踏进了彩耀千秋的艺术之宫”,“艺术技巧也超拔群伦”。

巴金的小说主题与意境,既把握时代又富有美感;结构布局精巧,而悬念丛生,线索环环相扣;人物塑造真实立体,性格复杂,感情丰富;情节贴近生活,又以最普通的、日常的、平淡无奇的生活,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把普通生活中琐碎的小事件,与广阔的社会背景有机地、自然地联系起来。巴金在创作中将感情完全内化,不是靠作者的议论而是靠对生活的客观性描写,靠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和对人情世态的细腻描绘来体现强烈、深沉的感情。感情也因此渗透进了每一个细节之中,构成低沉、压抑的娓娓叙述的格调,创造出悲凉而大气的意境。

巴金的小说偏爱第一人称的写法,以“我”作为倾吐感情的“喷火口”不仅他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运用了第一人称形式,而且部分中长篇小说也运用了第一人称写法(如《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利娜》《新生》《第四病室》等)。某些作品虽属第三人称形式,但其表述语调也颇似第一人称的变种。巴金对第一人称形式的偏爱,显然是出于重内不重外的审美取向和主观抒发的需求。为了着意抒发强烈的主观感受,他不过多地伸延时空疆域和外界天地,而把笔力集中在自我的内心世界,并借助作品中“我”所特具的抒情职能,淋漓尽致地宣泄自我的炽烈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剖析呈现人物的内心感受。发出激越的“灵魂的呼号”。

有人曾预言巴金先生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实际上,巴金的百年人生、伟大精神、美好理想、崇高品质、杰出艺术将永远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和中国人的心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金小说经典(珍藏版)/中国现代名家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巴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822225
开本 16开
页数 4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1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
CIP核字 2016212837
中图分类号 I246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9
165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