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吉、费宇红、张凤娥、钱永、李亚松等著的《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方法(精)》按地下水污染调查和评价两大内容编写。调查部分详细阐述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评价部分给出地下水质量评价、地下水污染评价、检出和超标评价、地下水污染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等方法。书中的各种调查和评价方法均来自国内外最新成果的总结和我们的工作实践,并辅以案例,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希望能引领我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
图书 | 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方法(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兆吉、费宇红、张凤娥、钱永、李亚松等著的《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方法(精)》按地下水污染调查和评价两大内容编写。调查部分详细阐述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评价部分给出地下水质量评价、地下水污染评价、检出和超标评价、地下水污染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等方法。书中的各种调查和评价方法均来自国内外最新成果的总结和我们的工作实践,并辅以案例,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希望能引领我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 内容推荐 张兆吉、费宇红、张凤娥、钱永、李亚松等著的《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方法(精)》以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为依托,给出了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和评价方法,提出了地下水污染评价理念。书中对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管理、地下水质量评价、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辅以案例。 本书可供水文地质、水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工作者及大专院校的相关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地下水面临危机 1.1.1 地下水是宝贵的资源 1.1.2 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1.1.3 地下水超采导致水质变差 1.1.4 人类活动污染地下水 1.2 地下水污染源 1.2.1 污染源的分类 1.2.2 工业污染源 1.2.3 农业污染源 1.2.4 生活污染源 1.2.5 区域性污染源 1.3 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1.3.1 地下水天然化学成分 1.3.2 地下水无机污染物 1.3.3 地下水有机污染物 1.4 地下水污染特征 1.4.1 地下水污染途径 1.4.2 污染物迁移转化 1.4.3 地下水污染的危害 1.5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 l.5.1 国外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 1.5.2 我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 1.5.3 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思路 第2章 地下水污染调查方法 2.1 地下水污染调查阶段划分 2.1.1 前期资料准备 2.1.2 野外基础调查 2.1.3 地下水样品采集 2.1.4 地下水样品检测 2.2 基础调查方法 2.2.1 遥感技术 2.2.2 地面调查 2.2.3 地球物理勘探 2.2.4 水文地质钻探 2.2.5 示踪技术 2.3 地下水样品采集方法 2.3.1 采样要求 2.3.2 采样设备 2.3.3 采样容器 2.3.4 样品采集与保存方法 2.4 野外工作质量控制 2.4.1 野外基础调查质量控制 2.4.2 样品采集质量控制 2.5 实例——地球物理方法确定垃圾场淋滤液渗漏通道 2.5.1 测区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2.5.2 地球物理方法 2.5.3 资料处理与解释 2.5.4 小结 第3章 数据管理 3.1 数据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3.1.1 数据管理的重要性 3.1.2 数据管理的发展 3.1.3 我国地质调查数据管理现状 3.2 数据内容 3.2.1 数据的分类 3.2.2 数据的层次关系 3.2.3 数据内容 3.3 数据的合理性分析 3.3.1 数据可利用性检查 3.3.2 区域地下水化学数据的校验与评估 3.3.3 采样精密度评估 3.4 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库 3.4.1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 3.4.2 数据库的管理功能 第4章 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1 国外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4.1.2 国内地下水质量评价现状 4.2 相关标准及规范 4.2.1 国外地下水质量相关标准 4.2.2 我国地下水质量相关标准 4.2.3 对完善地下水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议 4.3 评价方法研究 4.3.1 内梅罗指数法及其改进 4.3.2 灰色聚类综合评价法及其改进 4.3.3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 4.3.4 基于分类指标的单指标综合评价法 4.3.5 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4.4 地下水质量影响因素识别方法 4.4.1 目的和意义 4.4.2 识别方法的构建 4.5 实例——滹沱河冲洪积平原地下水质量评价 4.5.1 研究区概况 4.5.2 区域地下水质量评价 4.5.3 区域地下水质量影响指标分析 第5章 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 5.1 地下水污染评价与背景值获取方法 5.1.1 国内外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 5.1.2 背景值获取方法 5.2 检出和超标限值 5.2.1 检出限 5.2.2 超标限 5.3 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评价法 5.3.1 评价指标设置 5.3.2 评价方法的构建 5.3.3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5.4 实例——滹沱河冲洪积平原地下水污染评价 5.4.1 检出和超标评价 5.4.2 地下水污染评价 第6章 地下水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6.1 国内外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6.1.1 国外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6.1.2 国内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6.1.3 存在问题 6.2 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6.2.1 数据收集和数据评估 6.2.2 毒性评估 6.2.3 暴露评估 6.2.4 风险表征 6.2.5 不确定性分析 6.3 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 6.3.1 主要化学物质的健康风险评价指标 6.3.2 生理学指标 6.3.3 与化学物质性质相关的指标 6.4 实例——某市工业区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6.4.1 背景 6.4.2 毒性评估 6.4.3 暴露评估 6.4.4 健康风险评价 6.4.5 影响因素分析 第7章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与防治区划 7.1 研究综述 7.2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7.2.1 基本理念 7.2.2 评价方法 7.3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7.3.1 评价模型 7.3.2 评价方法 7.4 地下水污染荷载评价 7.4.1 评价方法 7.4.2 指标体系 7.4.3 指标等级划分和赋值 7.4.4 指标权重 7.5 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价 7.5.1 层次分析法 7.5.2 矩阵系统法 7.6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 7.6.1 分区原则 7.6.2 分区方法 7.7 实例——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与防治区划 7.7.1 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7.7.2 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 第8章 成果图的编制 8.1 编制原则 8.2 成果图及内容 8.3 编图要求 8.4 图元参数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方法(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兆吉//费宇红//张凤娥//钱永//李亚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30444851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40 |
出版时间 | 2015-05-01 |
首版时间 | 2015-05-01 |
印刷时间 | 2016-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9 |
CIP核字 | 2015116237 |
中图分类号 | X523.8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7 |
宽 | 194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