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味道(文学批评的散文形式)》这本书以散文的形式,出版了近五十篇文学评论文。内容涉及三个方面:文学问题、批评方法和生命方式。作者是秦晋,系光明日报社高级编辑,原文艺部主任。著有文学评论集《演进与代价》、学术随笔集《感觉中的思维》。
图书 | 咖啡的味道(文学批评的散文形式)/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咖啡的味道(文学批评的散文形式)》这本书以散文的形式,出版了近五十篇文学评论文。内容涉及三个方面:文学问题、批评方法和生命方式。作者是秦晋,系光明日报社高级编辑,原文艺部主任。著有文学评论集《演进与代价》、学术随笔集《感觉中的思维》。 内容推荐 秦晋著的这本《咖啡的味道(文学批评的散文形式)》分为文学问题、批评方法、生命方式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了《卡夫卡和袁枚》、《红楼梦中的家事》、《咖啡的味道》、《幻想的真实》、《突然陌生》、《文化与习惯》、《文化的理解》、《喧嚣与宁静》、《怀念老房子》、《死死活活相跟上》、《生命的维度》等文章。 目录 文学问题 卡夫卡和袁枚 马尔克斯论争——一个关于小说是什么的问题 红楼梦中的家事 咖啡的味道 倾听伍尔夫——文学奥秘的感性思考 诗,在那后边的某个地方. 传统被解构之后——评何大草的后现代叙事 现代人的精神问题 幻想的真实 构筑灵魂的场所——从张忌作品想到小说叙事的几个问题 印象与表现——大师们眼中的小说 突然陌生 新散文现象和散文新观念 天地人生——评余秋雨、史铁生、雷达的三篇散文 可以感觉到的生活世界——彭程印象及散文思考 思想者的风采——评韩春旭的新人文散文 纪实与文学 马勒《大地之歌》第二第三乐章试解 《泰坦尼克号》画外话 晋如愁如——文学的演进与代价 文学批评答问录 变革时代的文学批评——在全国文学评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文艺的路子要越走越宽——在中国作家协会纪念邓小平同志 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批评方法 切近:一种新的批评姿态 解读灵魂——茨威格的传记式批评 文化与习惯 文化的理解 随笔时代 历史与人——从秦始皇在历代帝王庙缺位说起 观念美学——读《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 命运沉重的吹拂——评张洁的长篇小说《无字》 一个“村”和一个时代——评长篇小说《中关村进行曲》 从《八月桂花遍地开》看新历史小说 诗的自我思考——读《我是我的神》随感 为了忘却的回忆 鸟事与人事 生命方式 被轰毁的笑靥——悼朱颖 天下谁人不识君——读《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 未曾消失的生命——怀念张锲 江天一色无纤尘——江晓天同志周年祭 他带走了一种风格——悼章正续 喧嚣与宁静 忽然想到顾颉刚 怀念老房子 死死活活相跟上 生命的维度 名字问题 离去的方式 试读章节 名字问题 起名字是一种高度凝练的综合艺术,要把人生的体验和对未来的期望包容在一两个字里,而且立意、含义、读音、书写都得考虑到,哪一方面照顾不到都不行。我在武汉工作时有个同事姓韩,是人民大学毕业的,娶了个武汉妻子,生了双胞胎取名韩松、韩柳。典出毛主席的要有松树的原则性和柳树的灵活性,很雅。但武汉是个火炉,人们有一句常挂在嘴上的话叫“热得汗流”,所以孩子在学校总被同学取笑,有一回我这位同事出差,老婆在家发动“政变”,从学校注册表到派出所的户籍簿统统改过。等他回到家里,“原则性”和“灵活性”已经无影无踪了。 注重字义,是中国人起名的传统习惯。一个好名字用字除了普遍意义外应该包含独特的意思。否则都集中在那些大家都认为好的字上,不仅使本来不错的名字显得单调乏味,而且会造成越来越多的同名。重名太多,是当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难题。《黄河东流去》的作者、著作家李准见报时一般都用繁体字“凖”,就是因为有好几个“李准”,作家李凖常收到不是给他的信,有的甚至是争辩问题的,他不堪忍受误解和骚扰,才逆文字改革之潮流,不得已而采用繁体字,当时光明日报文艺部就收到过李凖的通知。据说这个主意是王蒙给他出的。80年代初还是铅字印刷,所以每遇到他的名字见报,编辑须到排字房和校对科反复订正,稍一疏忽,“凖”字就不知在哪道程序上被简化了。与作家李凖同名的评论家李准,曾是我的同事,那时我们同在文艺部文学专刊做编辑,小李准发文章一直用他的原名,自然也碰到不少麻烦,但这位山东籍的评论家无意改换父母给的名字,所谓“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也。谁能想到一个名字会带出这么多的事儿来呢? 当初,我并不怎么喜欢我这个名字。大约是1946年我要去上小学时,父亲为我起名秦晋,这个晋字在当时的晋绥地区到处可见,我搞不懂它除了是山西的简称之外还有什么意思。地委机关的李文书,人们都称他秀才,有一次对我说:你可以改成“进”,前进的进,革命队伍向前进!多好。于是我去找父亲说这个事,被父亲训斥了一顿,说:名字不能随便改,你以后大了就懂了。父亲是地委书记,是晋绥三地委的最高领导,李文书关于“向前进”的动议一句话就被否了。此后在学校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上历史课,凡是讲到秦国晋国、秦朝晋朝时总要引起全班同学的关注,好像这都是我们家的事情似的。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两个字对我是再恰当不过的了:父亲是山西人,母亲是陕西人,晋是山西,秦在陕西,春秋时两国世代联姻,因而有“秦晋之好”、“秦晋之盟”的典故。此其一;原本姓秦,又是山西人,此其二;祖籍在晋,出生在秦地,像一首古诗所写的:“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此其三;晋字本身就有进的意思,而且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象日:明出地上,晋。”大概当时父亲已经强烈地感觉到,他们为之献身奋斗的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如毛泽东所说的,“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此其四。这第四条很可能是在七大之后全国解放之前父亲为我起这个名字并十分严厉地说不许改名的最重要的原因。认识自己的名字实际是在认识我的父亲。父亲秦力生1993年过世,他曾是我们党在科学界的一位领导人,参加革命前家境贫寒只读过初等中学,却能在如此高深的领域里担当如此重任,我非常敬佩他的学识和才能,包括他为我起的名字。 因此,我发表文章时,就采用原名,极少用别的名字。虽然偶尔也能见到同名的,但彼此误会的时候很少。不过麻烦有时自己会找上门来。前不久忽然有朋友问我,你在杂文报上发了篇文章?我说,什么文章?朋友道,讲开放问题的,署名秦晋,难道不是你写的?我说,我从来没有给杂文报投过稿,连杂文报是什么样都没见过。既已说起,但我倒真想找来那文章看看。在一家图书馆里,费了好大劲才查看到那篇文章:题目是“开放要有开放的度量”,署名“北京秦晋”。我仔细拜读了这篇大作。它是和别人论战的,且不说观点是我所不能接受的,其架势之高,口气之大,用语之烈,均令我吃惊。我虽与之同名,但自愧弗如。我不过是写点文学评论,近几年也写点文艺或文化随笔,小品而已,不登大雅之堂。我在文艺部主管《东风》副刊十年之久,编审过的杂文不计其数,但从不涉此行当,更不敢操此“投枪”评古论今、指点江山、论辩时政,因为这不是我的所长,也不合我的性格和文风。 真没想到,同名之累是一种让你说不清道不明的苦衷。如果人家的文章极漂亮,我则有掠人之美之嫌;倘若那人的文章很糟糕,我又负代人受责之虞。而两者都不是我所愿意的。当然,人名尚无专利之说,我无权禁止别人以“秦晋”为名写文章,但我希望以此为名者,应当尊重这个成语所反映出来的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致力于一种与“秦晋之好”相匹配的祥和友善气氛。别那么剑拔弩张,更不要惹是生非。 人最早为自己起名字的时候,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没想到这符号竟成为学问,有时还成了问题。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衍生出许多始料不及甚至有违初衷的事来,难怪一位哲人说:人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1996年1月 P227-229 序言 梦想的批评 从1979年至1984年法国《世界报》每周都发表一篇采访欧洲杰出知识分子的访谈,1980年4月6-7日《世界报》发表了福柯与克里斯蒂昂·德拉康帕涅的访谈《哲学的生命》。福柯在回答德拉康帕涅关于作品的价值的精确评价时说: 我不知道公众是否期待批评家来评判作品和作者。在他能够开口之前,评判已经存在了。 我忍不住梦想一种批评,这种批评不会努力去评判,而是给一部作品、一本书、一个句子、一种思想带来生命;它把火点燃,观察青草的生长,聆听风的声音,在微风中接住海面的泡沫,再把它揉碎。它增加存在的符号,而不是去评判;它召唤这些存在的符号,把它们从沉睡中唤醒。也许有时候它也把它们创造出来——那样会更好,下判决的那种批评令我昏昏欲睡。我喜欢批评能进发出想象的火花。它不应该是穿着红袍的君主。它应该挟着风暴和闪电。 福柯对批评的理解值得思考。似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窗户,举汇而求,昭然可鉴,借为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咖啡的味道(文学批评的散文形式)/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秦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39212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5 |
出版时间 | 2016-12-01 |
首版时间 | 2016-12-01 |
印刷时间 | 2016-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2 |
CIP核字 | 2016255961 |
中图分类号 | I206.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2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