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方法导论(精)》为傅斯年的代表作,不仅详细分析了各种史料的分析、鉴别与应用方法,而且强调了“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的观点。另附其残稿“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何兹全先生评价此稿“足以使傅斯年坐上20世纪中国史学大师的宝座,享有大师荣誉”。
图书 | 史学方法导论(精)/中国文化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史学方法导论(精)》为傅斯年的代表作,不仅详细分析了各种史料的分析、鉴别与应用方法,而且强调了“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的观点。另附其残稿“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何兹全先生评价此稿“足以使傅斯年坐上20世纪中国史学大师的宝座,享有大师荣誉”。 目录 史学方法导论 拟目 史料论略 第一章 史料之相对的价值 第一节 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 第二节 官家的记载对民间的记载 第三节 本国的记载对外国的记载 第四节 近人的记载对远人的记载 第五节 不经意的记载对经意的记载 第六节 本事对旁涉 第七节 直说与隐喻 第八节 口说的史料对著文的史料 夷夏东西说 一、亳一商一殷 (一)商代发迹于东北,渤海与古兖州是其建业之地 (二)亳 (三)商代拓土之三期 二、夏迹 三、夏夷交胜 四、诸夷姓 (一)太嗥之族 (二)少嗥之族 五、总结上文 姜原 一、姜之世系 二、姜之地望 三、姜姓在西周的事迹 四、姜羌为一字 周东封与殷遗民 大东小东说 一、大东小东的地望和鲁、燕、齐的初封地 二、周初东向发展之步骤 三、周公之事功 论所谓五等爵 一、五等称谓的淆乱 二、公侯伯子男释字 三、既非五等,更无五等爵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史学方法导论(精)/中国文化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傅斯年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1119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7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5-11-01 |
首版时间 | 2015-11-01 |
印刷时间 | 2015-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2 |
CIP核字 | 2015161057 |
中图分类号 | K20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5.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7 |
宽 | 15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