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吕梁箫声(加籍华人作家李彦小说自选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吕梁箫声(加籍华人作家李彦小说自选集)》的作者李彦,北京人,曾任记者、翻译。1987年赴加拿大留学。1996年起在滑铁卢大学任教。现任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副院长、东亚系中文教研室主任。1985年开始发表中英文作品。本书包含了《罗莎琳的中国》、《盘丝洞酒吧》、《小厍的推背图》、《地久天长》等作品。

内容推荐

《吕梁箫声(加籍华人作家李彦小说自选集)》是加籍华人作家李彦女士的小说自选集,包含6篇短篇小说,3篇中篇小说,3篇长篇小说的节选。小说集从回首熟悉的故园往事,到描述扎根异地的艰辛,在中西方文化价值观比较、思考的基础上,探索人类命运的异同,文笔优美,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目录

自序昨夜星辰

1.地久天长

2.吕梁箫声

3.罗莎琳的中国

4.盘丝洞酒吧

5.黑管

6.白喜

7.小厍的推背图

8.姚家岭

9.忘年

10.故园——长篇小说《红浮萍》节选

11.噩梦——长篇小说《海底》节选

12.庄园逸事——长篇小说《嫁得西风》节选

试读章节

地久天长

白雪皑皑的冬日里,他再次来到阔别三载有余的小镇。小镇位于北部原始森林的边陲,仅有几条单调的街巷,数排低矮的房屋,然而在地广人稀的加拿大,这巴掌大的小镇,可是通往林区腹地的交通要道。

小镇虽没有什么稀罕景物,却给他留下了清晰的印象,至今难以忘怀。上次出差,就是在这里换乘小型飞机,前往北部一家矿业公司的。飞往那里的班机,每日仅有一次,傍晚去,清晨回。

那次登上飞机后,发现自己竟是唯一的乘客。然而年约半百、头发花白的驾驶员却一丝不苟,他在面前的小桌上放下几包炸薯片、花生米,然后操起话筒,把乘客注意事项一字不漏地给他背诵了一遍。

起飞时,夜幕已低垂。他嚼着薯片,眼睛盯着花白头发的后脑勺,心里默祷着平安。飞机升空后,倾斜着翅膀,在小镇上方绕了一个大圆弧。这时,只见花白头发从座位下摸出一只大号手电筒,朝着地面,咔,咔,咔,一明一灭,接连闪了三下。

他觉得好奇:“你在做什么呢?”

花白头发收回电筒,呵呵笑道:“和我老伴儿打招呼呢!每天这个时辰,她都站在窗前,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就用灯光告诉她,我——爱——你!二十多年了,一直如此!”

他听了,一怔,默然从舷窗望下去。小镇的点点灯火,在夜色中似繁星闪烁,充满了诗情画意。渐渐地,灯光模糊了。他眼前浮现出一条柳林掩映的黄土小径。

一双天真烂漫的小儿女,尖声细气叫着,笑着,向他扑来。他举高了尚未洗净油泥的手,弯下腰亲着苹果似的小脸:“告诉爸爸,今天晚饭有什么好吃的呀?”

“馋嘴!没有好东西给你吃!”古老的树干后,闪出娇俏的身影。手中编织的红毛线,在春日的晚霞里,似一团火苗跳跃。

“爸爸,爸爸,妈妈骗你哪!今天咱们吃蒸榆钱儿,浇蒜汁儿,是我剥的大蒜!”

浑身的疲惫,便在这醉人的温馨中消失殆尽……

时隔三年,重返林区小镇,他的脑海里又浮现出那个花白头发来,不知今晚是否还要与他结伴同行。在机场休息室里,他一面喝咖啡,一面隔着玻璃窗,凝视着远远的天际。落日的佘晖,正一点点被黑暗吞噬。

他当初在沪西虹桥机场离境时,已经四十出头了。在“文革”前入大学的那批人中,算是搭乘的末班车。一晃,就过去了十几年。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老去。

扩音器喇叭响了起来,念出他的航班号。他用纸巾擦净唇角的咖啡,对着玻璃窗,端详着自己。里面映出一张充满倦容、肌肉松弛的脸。想起早晨离开家时,新婚的妻子仍在枕畔酣睡,秀发半掩着她红润的腮。他咧开嘴苦笑了一下,用手指梳理着染黑的头发,将它们拉过头顶,小心翼翼遮盖住亮得刺目惊心的那片地方。

钻入机舱后,一眼便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老朋友,端端地坐在机舱前方。他心里生出几分快活来,放好手提箱,便像上次一样,紧挨着坐在了花白头发身后。炸薯片,花生米,注意事项。时光在重复,一切都照旧。

飞机升入空中,翅膀倾斜了,他连忙伸着头,向舷窗外寻觅着。小镇灯影幢幢,不知在哪间屋子的窗后,正有一双深情的眼睛,痴痴地仰望着夜空呢!

蓦地,他仿佛看见了那双红肿的泪眼,在法庭上对他投来的最后一瞥。那是怨恨的一瞥……

从上海交大毕业后,被分配到青海高原上那个荒僻的山沟工厂里,一熬许多年,眼看没了指望,才只好结婚安家。

谁能料到,世事还会变呢?他考上研究生,回到上海,又遇到了初恋时的女人。

他自己也清楚,离婚的理由,实在太牵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黄土高原,又怎能贵陉她没有都市女人的远见卓识,鼓励他升学,留洋,追求梦想?

多少个傍晚,在等待他下工归家的山路上,顺风飘过来她哼唱的西北民歌小调。听上去虽然带些乡土气,却为他孤独单调的生活,添上了些许色彩。

那次,她兴致勃勃地给他做了家乡饭尝鲜。玉米面糊糊放凉后,切成小块,拌上辣椒、油醋,说是她幼时最爱吃的饭食。他虽觉得难以下咽,却实实地感念那一片苦心。

本来说好了,孩子让他带出国的。可她却临时变了卦,满面尘土,突然出现在虹桥机场。孩子们被母亲拉走时的情景和那哀怨无助的眼神,是他记忆中最不敢触碰的一个角落。

他眼眶一热,鼻子抽动了几下。唉,若是早知第二次婚姻也难以维持,终落得分手结局的话,又何必当初呢?

他揉揉眼睛,扭过脸去,目光搜寻着,落在了驾驶员座旁的那支手电筒上。

然而,飞机默默盘旋了一周后,便悄然离开小镇,径直去了远方。花白头发似乎忘记了那殷殷的期待。

他正自纳闷,只见前面那只大手,已经操起电筒,对准下面苍茫的夜空,一明一灭,扎扎实实,连按了三下。

“你,是不是弄错了地方?”他不禁脱口而出。下面没有街道,没有灯火,只有连绵不绝的旷野。

“没错。”花白头发将手电筒放回原处,没有回头,平静地答道,“两年前,她患癌症去世了,就睡在下面那片山岗上呢。”

(发表于2002年2月北关《世界日报》小说版)

序言

昨夜星辰

我生于北京,在那座美丽的古城度过了儿时岁月。“文革”十年,曾辗转北方不同省份生活,因而对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所接触了解,也经受了磨练。

八十年代中期,我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华社对外部做英文记者。我却毅然放弃一切,赴加拿大求学,从零开始。

我生性愚钝,属于跟着感觉走的那类,即便错了,也甚少患得患失、怨天尤人,打起背包再出发便罢。在祖国这一文化悠久、需要耗费心思才能顺利生存的环境里,我常会感觉不被理解,活得很“累”。倒是在北美这片年轻广袤的原野上,与人的交往简单轻松,因而活得惬意自如。

二十世纪,当“作家”还是一个神圣的字眼时,我却从未想过当作家,更不会为了“作家”的头衔而去舞文弄墨。在我心目中,一个好作家应当关注人类的命运,并能用作品推动和影响社会的变革,“纤笔一枝,三干毛瑟”。

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纯系偶然。作为温莎大学历史系录取的第一个来自中国的研究生,每个周末,我都成了教授们的座上客。历史系的、哲学系的、政治系的、宗教系的,甚至数学系的学者们轮番宴请我,只因他们对刚刚开启大门的中国充满了好奇与不解。这种义务咨询员的角色扮演了一年多之后,我萌生出提笔创作的冲动。何不亲自撰写一本英文书,用真实的生活阐释我身后的母国?

当许多来到海外的文科生为了饭碗而纷纷改入实用的行当之时,我却没有勉强自己为金钱与虚荣去做不愿做之事。这其实并不难,只要甘于贫贱,耐得住寂寞便可。

一九九五年,当我的第一部英文小说在多伦多出版之后,名誉、地位等东西竟不期而至。我所教授的中国现代史、中国文学通史、中国文化概述、汉语等课程,均颇受欢迎。看到课堂里挤得满满当当的学生,看到一张张聚精会神听讲的年轻的面庞,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生活对真诚、勤奋者的厚爱。

教课之余,我用中英文两种文字交叉创作,分别满足不同族裔人群对了解这个世界的需求。不少作品被北美的大学、中学选为课程阅读材料,借以扩展青年学子的视野,令我欣慰。

感谢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独到的目光与温馨的关怀,把我近年来用中文创作的一些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节选选编入此书,以利于读者对我的创作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满足我这海外游子与国内同胞之间交流的卑微心愿。

李彦

二○一五年五月写于加拿大滑铁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吕梁箫声(加籍华人作家李彦小说自选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李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601807
开本 32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9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4
CIP核字 2015222587
中图分类号 I711.45
丛书名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6
144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