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内容
试读章节

朵朵木姓朵,这看上去有些怪异,好在中国百家姓里确有此说,才不至闹出类似东洋人“龟田小队长”式的误会来,但朵姓后面那个多出来的谐音字,和天干地支搭配的“木”,又实实在在构成了南方一座城市里的一句颇含贬义的方言俚语,通常是指比较笨的意思。当然,还远不是那种真笨蛋和真傻瓜。

朵朵木本名叫朵油,排行老三,兄弟姐妹依次为柴、米、油、盐,只有最小的妹妹跑了题,叫朵红。朵朵木火候没到就半生不熟掉进了人间,先在保温箱里过了一下,后来就去了垃圾桶,再后来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因而他一直生得磕磕绊绊身单力薄,风一大就有跟着比谁跑得快的危险。这很让他的父母揪心,如果刮的是西北风,朵朵木放学回来就会比往常多花一倍的时间,如果是东南风,似乎下课铃还没响完他就已经到家了。好在朵朵木兄弟姐妹众多,命也就不显得金贵,多他不多少他不少,父母盼的只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问题是朵朵木不光弱不禁风,学习也不好,不见他上房揭瓦调皮捣蛋,叫班主任或学生家长堵上门来兴师问罪,也没见他认认真真看书写作业,就喜欢一个人蜷着发呆,像个上了年纪的小老头,叫上三遍吃饭也回不过神来。遇上做饭炒菜少了佐料,他倒是一个随时可供差遣的“通讯员”,可偏偏他脑子里装的又全是糨糊,钱握在手里,在棚户区的草街陋巷里练“跳起投篮”,钱什么时候被投出去了也浑然不觉,直到菜烧煳了才见他空手而归。对一家人望眼欲穿的等待他视而不见,径直回到自己的窝棚里又去自顾发呆了。父母看他屡屡漫不经心的眼神和孤僻的模样,只能叹口气,摇头叫他朵朵木了。如果朵朵木只是埋头看书才神魂颠倒丢三落四,那他们是很乐意叫他一声书呆子的,哪怕成了近视眼的“四眼鸡”,也比叫“朵朵木”强百倍千倍啊。可惜他就是个朵朵木!

朵朵木朗朗上口,当事人也不吭不哈似半推半就,先是家里人叫,后来左邻右舍也朵朵木、朵朵木地叫,传进校园同学老师也喊得爽口,时间久了朵朵木里原有的意思渐渐淡去,成了任何人任何一个名字的泛指,谁也不再奇怪。朵朵木一直以来就讨厌自己的名字,尤其讨厌刨根问底探求含义的追问,因为这要费去他不少口舌将柴米油盐都连带叨上一遍才能使人明白,而人家一旦明白却有了与柴米油盐相反的看法:寡淡无味,狗屁不通。所以,有了“朵朵木”后他倒也觉得简单了,无需再废话连连,咬文嚼字,而且语调昂扬节奏明快,颇为悦耳。他默认了这一称谓,谁叫都有反应,尤其在心情不错时还会眯上眼睛,像听一首童谣一样,无限欣赏地陶醉在那三个字组合的音阶里。只有在遇上斗嘴打架对方再叫他“朵朵木”时,他才会醍醐灌顶重拾起其中三昧。这种时候他就把朵朵木三个字看得比什么都重了,回击的语气相当严厉:戳你娘卖逼!一场恶斗便由此而生。

初中开学第一天,朵朵木父亲颇为心疼地把一大把刨皮子(零钱)捧到他手上,“学杂费啊!”朵朵木单手接着,表情干冷也不搭腔。父亲嘴角抽动了一下。在他看来朵朵木虽然有了“小学文化程度”,也只够混恰(吃)混喝的水平,如果再有“初中文化程度”,就有了一路连升的可能,否则就只能步他哥哥姐姐的后尘,早早辍学去当临时工了。好像他们朵家生来就有做临时工的理想,一个比一个猴急。对朵朵木,他们只能逼着他把书读下去,因为与哥哥姐姐相比,他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恐怕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何况他们也从未死心朵家能祖坟冒青烟蹦出一个有出息的崽来,一改几代人毫无体面的巷里人生,跳出七口人狭窄拥挤的平房,住上预制板的楼房。父亲这种殷殷之情时常被朵朵木那面无表情的麻木弄得心烦意乱,这回见他又随意把钱团在了手上,便连撸带拍一掌掴在了他的后脑勺上,试图将他唤醒过来与他相向而思。朵朵木却脚底踉跄,像飘忽在瞬间起步的公交车上,顺势冲出去好几步,好在房间狭小,墙壁很快撑住了他,否则真不知道他会跑到哪里去。父亲摇摇头,重重叹了口气。母亲过来替他把钱塞进了荷包深处,还十分谨慎地抚平了已成飞檐的搭盖。直到朵朵木瘦小的身躯快趔出巷子口时,父母还在那儿翘首遥望。“不要发神经啊!”父亲的高声叮嘱表达了一百个不放心的焦虑。

朵朵木死死按着口袋,迎着瞬间而起的狂风,迈着进二退一的狐步,跨进了本在同一院里小学升进初中的学校。房子还是那些房子,同学还是那些同学,老师还是那些老师,“朵朵木”“朵朵木”还是那样语焉不详地召唤,这使他觉得一点新意也没有。

P1-3

书评(媒体评论)

与长篇小说写作不同,郭潜力在中短篇小说不再着迷于全景叙事,而是巧设各种新视角,比如以少年之眼,对成人社会的政治和道德,构成大反差的感光。这便于化繁为简,以实寓虚,文学性释放由此获得了更自由的空间。繁复的情节套路被他轻松闪过,而奇诡意象、浪漫景观、性格和情感的震击等却喷涌而出美不胜收。少年之眼是自然之眼,美学之眼,大巧若拙的终极之眼,在艺术上经常能够以小博大。

——韩少功

后记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传奇。它隐藏在历史的皱褶之中,潜伏在记忆的小径深处,以若有若无的形态,等待着人们的发掘,咀嚼,回味,或重现。而文学,在很多时候,就是为了抖开那些被遗忘的历史皱褶,唤醒各种沉默的记忆,再现生命的种种传奇,并借此检视个人与历史、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审度人性的丰繁、微妙或吊诡。所以,迈克尔·伍德在谈论小说时,就直言不讳地说:“秘密是从历史中拯救出来的,或者是四散在历史各个不起眼的角落中的”,而小说的特殊魅力之一,就是揭示历史深处的各种秘密,激活那些遥远的记忆,展示一个个生命中所蕴藏的传奇。

郭潜力或许不会想得这么复杂,但他的小说却明确体现了对生命传奇的高度迷恋。他不是一个专业作家。写作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世俗功利的干扰,也没有任何理论圭臬的制约,仅仅是一种审美表达的快意,是一种回望记忆和质询生命的方式。因此,他的写作,总是显得别样的自由、丰沛和自足,在看似轻松甚至不乏怪诞的叙事中,再现了一个个生命的传奇。通过这些传奇性的生命轨迹,我们可以很好地品味到历史、现实、人性的反复与驳杂。收录在这部小说集里的四部中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些作品都很好看,可谓妙趣横生,但读着读着,我们又会深切地感受到,它们在叙事上的鲜活、丰盈和从容,它们对历史、现实和人性的叩问,都远超很多专业作家的创作。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阅读感受,也说明了远离功利的自由心境,对于一个作家的创作是多么的重要。在这部小说集中,《朵朵木》、《豹子湾》和《逃》都是书写成长记忆的,也是一组耐人寻味的作品。它们轻逸,诡异,乖张,幻想与冒险齐飞,自由与逃避共存,呈现出某种少年式的游侠气质。我想,这可能与郭潜力自身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也与那个年代的特殊历史密切相关。换言之,它们是作家童年心结的一次再现和展览。众所周知,童年时期的成长记忆,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着人的一生,舍之不去,召之即来。孙犁先生就曾说过:“幼年的感受,故乡的印象,对于一个作家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正像母亲的语言对于婴儿的影响。这种影响和作家一同成熟着,可以影响他毕生的作品。它的营养,像母亲的乳汁一样,要长久地在作家的血液里周流,抹也抹不掉。这种影响是生活内容的,也是艺术形式的,我们都不自觉地有个地方的色彩。”正因如此,很多作家总是无法摆脱童年记忆的纠缠,自觉不自觉地迷恋着童年的生活。

但郭潜力的童年并不像一般作家那样,拥有一个稳定的故乡,一圈固定的朋友。父辈们的军旅生涯,在频繁的调防过程中,使他的成长总是处于某种漂泊的状态,让他自幼便体会到“在路上”的人生况味。更重要的是,作为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历史又赋予了郭潜力这一代人极为特殊的精神背景。他们的心灵,几乎从接受启蒙的那一刻起,就承受着一次次尴尬的错位。他们的信念,几乎从接受熏陶的那一刻起,便历经了一次次的自我颠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理想,也无法获得某种坚定的人生信条。他们常常用羡慕的眼光去仰视那些挥舞着“革命铁拳”的风云人物,却永远也无法真正看懂那些人内心深处的精神操守和人性尊严。

我以为,这也许是他将这部小说集取名为《逃》的缘由。按我的理解,这里的“逃”,不是回避,不是拒绝,更不是逃跑,而是告别,是回望,是祭奠。它试图传达一种“在路上”的成长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算作是一种“为了告别的纪念”。所以,在这组小说中,始终活跃着一位翩翩少年——他总是带着好奇的心理,探险的姿态,神出鬼没地穿梭在各种特殊的场景中,用懵懂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世界,捕捉到各种传奇性的生命景观。像《朵朵木》里那个木讷而孤独的朵朵木,既不受家人待见,又饱受师生们的欺凌。他渴望拥有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于是他开始学习倒立,试图以这种特立独行的方式彰显自己的价值。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倒立游戏中,他并没有收获到任何赞许和尊重,相反却逐渐发现了整个世界的混乱和无序,尤其是见证了女同学孟革革的命运转折。作为市革委会副主任的女儿,孟革革有着不可一世的骄纵与蛮横,权力支撑下的家庭优越感,让她的少年心理产生了空前的膨胀,也使她的性格显得乖张而刁蛮。然而,当父亲的权力被彻底颠覆之后,这个政治强权庇护下的少女虽然改名为孟红,却依然逃脱不了命运的戏弄,终于在绝望中走向自杀。从孟革革到孟红,不只是名字的更替,也不只是身份的更替,而是心灵的更替和异化,是一颗被“革命时代”的政治权力所扭曲了的灵魂的错乱与崩溃,它所隐喻的目标,正是她的父辈人物荒诞而又真实的历史命运。而朵朵木不断地选择倒立方式,来求得自己对世界的真实看法,更是对那个错乱时代的一种生动的反讽。

……

郭潜力非常清楚这种精神的本质,就像德国学者孙志文在《现-代人的焦虑》中所阐释的那样,它是心灵信仰缺席、精神无法回归自然的必然结果。因此,作者将叙事的着力点始终放在人物的精神层面上,沿着韦瑞的困顿心绪不断地盘旋:线静的爱情拯救不了他,工作环境的更换拯救不了他,物质的刺激更是拯救不了他。他只能以不可遏止的冲动,一次次地享受着种种环境下的裸奔,享受着裸奔时身体飞翔、灵魂出窍的快意,以及裸奔结束后一夜无梦的安稳。这些充满诗意的细节,不仅让叙事完全回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道出了现代人灵魂无依的尖锐之痛,而且凸现了整个小说的灵性气质,使它跃升于现实之上而获得了某种超迈的理想品质。它将现代性所追求的生存理念和它引发的生命境况之间的悖论揭示得触目惊心,可谓现代人心灵焦虑的一个精神范本。

任何一个个体的生命,都是一种历史的存在,文化的存在;即使是最普通、最卑微的个体,也都承载着无限丰富的精神内涵。一个作家,如果对任何个体的存在都保持着足够的好奇心,拥有足够的思想穿透力,同时具备必要的审美感知力和叙事能力,我以为,写出令人回味的作品,并非高不可攀。这个道理很简单,似乎谁都明白,然而真正去身体力行的作家,却始终寥若晨星。令人欣慰的是,郭潜力却一直恪守这一写作原则。他总是带着巨大的好奇心去搜寻记忆、观察现实,并调动所有的艺术智性来讲述故事。所以,他的作品虽然不多,但都充满了意味深长的传奇性特质,就像丽质和涵养兼具的女人,亲近之余,便永难释怀。

2015年8月于北京

目录

朵朵木

豹子湾

今夜去裸奔

内容推荐

本书为实力作家郭潜力中篇小说结集。其中的《今夜去裸奔》讲述一个“精英人物”的精神处境。一次午夜偶遇的抢劫,使他不得不赤身裸体地返回家中。这次裸奔,改变了他的个性和人生轨迹。《豹子湾》、《朵朵木》、《逃》等三部中篇是通过少年视角,在一种记忆还原的过程中,将历史自身的沉重与悲怆隐藏于叙事中,以不容回避的姿态,极为细腻地展示出灵魂深处的隐痛。

在这些小说中,作者以他独特的生命情怀和伦理观照,对这一代人的内心成长做了一次深情的回眸与祭奠。

编辑推荐

郭潜力编写的《逃》是一部奇特之书。四个中篇,人物各异,环境变迁,时空流转,其奇诡的成长记忆,尖锐的灵魂之痛,如一柄利剑,直刺包围于人生之帷幕。这样一种无所保留的袒露方式,既是妥协,亦是思省,既是奔逃,更是反击。那里有迷茫和荒诞,那里也诞生异地之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潜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84376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2015218402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3: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