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后殖民论述所引发的有关“欧洲中心主义”(Eurocentrism)的讨论点燃了“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的另一波讨论。然而截至目前为止,何谓“本土化”、本土化的目的为何、以至于如何达成本土化都没有定论,重要性也被许多亚、非学者所漠视。汪琪著的《本土研究的危机与生机/中西对话》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由社会科学的特质、西学引入的历史背景、以及华人治学传统等议题深入讨论本土化的意义、目的、以及在方法上如何可能由深入本土去达成全球化的最终目标。
图书 | 本土研究的危机与生机/中西对话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近年来由后殖民论述所引发的有关“欧洲中心主义”(Eurocentrism)的讨论点燃了“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的另一波讨论。然而截至目前为止,何谓“本土化”、本土化的目的为何、以至于如何达成本土化都没有定论,重要性也被许多亚、非学者所漠视。汪琪著的《本土研究的危机与生机/中西对话》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由社会科学的特质、西学引入的历史背景、以及华人治学传统等议题深入讨论本土化的意义、目的、以及在方法上如何可能由深入本土去达成全球化的最终目标。 内容推荐 “理论上盲目追随西方”、“实务上疏离本土需求”是本土社会科学研究经常被检讨的缺失。但“本土化”就可以带来学术发展的生机吗?“回归本土”又是否必须舍弃“国际接轨”? 汪琪著的《本土研究的危机与生机/中西对话》深入隐藏在研究层面背后的历史因素,由中西文化思想典范的差异人手,着力解决这个本土学界必须面对的危机。 目录 丛书序 导读 自序 第一章 “本土化”:错误的答案 “在地化”与一片迷雾中的“本土化” 本土研究的陷阱 在理论论辩中缺席:契机带来的危机 第二章 自己的敌人:“西方主义” 遭遇西方 “西方主义”与“东方主义”论述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西用”扩张 对于“中体”信心的崩溃:自我与他者冲突的高潮 21世纪的“西方主义” 全盘接收主流西方所发展的方法与理论 跟着西方贬抑自己 第三章 “治学”与“思辩”(dialectic):道不同,可相为谋? 文献性质:“学问”与“知识” 研究取径:“治学”与“求知” 春秋战国论述典范与西方的“不可共量”与“可共量”特质 第四章 找路 回归本土的两种取径与目的 关键与吊诡:普世性与“一”“多”的论争 第五章 在学术巴贝尔高塔的废墟中寻找生机 理解、诠释、翻译 对于诠释的挑战 “不可共量性”的种类 共同性、兼容性与可共量性(Commonality,Compatibility and Commensurability) “共量性”与“不可共量性”的相依相随 由“普世”到“不可共量性” “不可共量性”到“可共量性” 超越“欧洲中心主义”与“普世性”:可共量性与共通性 第六章 实战手册:找回主体性、面对异质文化 代结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本土研究的危机与生机/中西对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汪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54656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6 |
出版时间 | 2016-04-01 |
首版时间 | 2016-04-01 |
印刷时间 | 2016-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4 |
CIP核字 | 2016021694 |
中图分类号 | C0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1 |
宽 | 148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