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品读长洲
内容
编辑推荐

庄汉山、袁建华主编的《品读长洲》是一扇窗,它让我们借助作家诗人的文字和摄影家的镜头,更好地读懂一部忍辱负重、顽强奋争的中国近代史,解开心中的诸多疑问。读史可以明鉴,读经过作家诗人咀嚼过的历史,观赏精致的新老照片,枯燥的历史将变得鲜活起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希望这本书能给你带去更多阅读的快感,带去更多心灵的慰藉。

内容推荐

庄汉山、袁建华主编的《品读长洲》立足当下,回眸历史,视野开阔,关注细微,引领读者登上长洲岛,开启一段寻古探幽的文化之旅和轻松休闲的养生之旅。读者朋友可以透过《品读长洲》这扇窗,借助作家诗人的文字和摄影家的镜头,读懂一部忍辱负重、顽强奋争的中国近代史,解开心中的诸多疑问。渎史可以明鉴,读经过作家诗人咀嚼过的历史,观赏精致的新老照片,枯燥的历史将变得鲜活起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希望给读者带去阅读的快感,带去心灵的慰藉。

目录

第一章 热血长洲

 孙中山黄埔公园受大元帅印◎袁建华

 炮口余生的抉择◎贾泽阳

 陆军军官学校“落户”长洲◎贾泽阳

 到黄埔去!◎冯惠

 一生魂牵梦萦黄埔的传奇人物◎文钦梅

 用生命呵护幼苗的“慈母”◎文钦梅

 军校驶向成功的扬帆人◎贾泽阳

 两个江浙人的历史机缘◎周晓瑾

 苏联顾问助军校走向辉煌◎文钦梅

 英雄际会,将星闪烁◎冯惠

 不同颜色党旗下的护旗勇士◎文钦梅

 初出茅庐第一功◎陈东彩

 屹立不倒的精神丰碑◎陈东彩

 捍卫民族尊严的中流砥柱◎陈东彩

 承载历史的铁血战舰◎贾泽阳

 延续血脉的海峡两岸“黄埔军校”◎冯惠

 天下黄埔是一家◎袁建华

 见证一份来自东洋的深隋◎冯惠

 长洲岛上也有纯粹的红色文化◎陈东彩

 缅怀“国父”孙中山的好去处◎林思源

第二章 开禁长洲

 丝路守望,黄埔门户◎易取远

 无声之塔,丝路指印◎王乐

 踏访竹岗外国人公墓◎吴晓松

 长洲炮台思古◎易取远

 祸起“亚罗”号◎王敏

 长洲:詹天佑的家国情缘◎易取远

 海防教育在长洲◎王敏

 柯拜船坞断想◎王乐

 长洲,军工不仅百年◎陈小瑜

 孙中山与南方大港梦◎袁建华

第三章 悠然长洲

 家族精魂的寓所◎林荫

 粤乐秃笔写碑人◎谭畅

 痴迷珠绣的曾氏后人◎高镛舒

 文王后裔,悠悠望族◎彭书会

 愚园:挺立着民族的脊梁◎张成

 民国闺秀凌叔华◎闵强

 崇文重教的图腾◎刘丽春方向玲

 走进深井浪漫古村◎陆永佳

 流传民间的记忆◎林荫

 渡船·码头·长洲情◎叶志鹏

 长洲岛上探龙舟◎李品

 长洲岛上的老龙潭◎陈小瑜

 长洲情,海军梦◎李敏张玉振雷显明

 鱼水情深话长洲◎林蔡萍

 体验军旅生活的好去处◎刘干武

 当月光照进歌谣◎吕寅森

 不辞常做长洲人◎林娟

 慢岛芬芳◎杨山

 体验乡野生活的天堂◎庞汉昭

 在深井,遇见霸王花◎刘海燕

 长洲寻果香◎林娟

 深井烧鹅与黄埔蛋◎陈鑫

 未来列车带你游览新长洲◎林思源

第四章 诗意长洲

 忆长洲◎吕君恺

 长洲旅游度假村◎李昆泉

 绿道◎李昆泉

 长洲袖海亭◎刘贤基

 白鹤岗炮台◎刘贤基

 金花古庙◎陈大伟

 圣堂山公园◎李景超

 深井霸王花◎李镕铮

 深井安来市◎李镕铮

 古坞春秋◎李镕铮

 长洲夏日观荷⑤凌伟添

 过长洲新担涌◎凌伟添

 新担涌赛龙舟◎凌伟添

 中山纪念碑◎凌伟添

 深井民居◎凌伟添

 金洲农庄少年夏令营◎凌伟添

 长洲中山公园芙蓉花开◎凌伟添

 中山公园凭吊◎凌伟添

 读凌叔华作品◎凌伟添

 长洲野趣◎罗菁

 深井古村◎罗菁

 白鹤岗炮台感怀◎刘荣基

 外国人公墓感咏◎刘荣基

 黄埔军校◎杨芬邦

 中山纪念碑◎杨邦杰

 古村生辉◎钟志雄

 深邃古文楼◎钟志雄

 深井古塔◎杨学强

 孙中山纪念馆◎杨学强

 浣溪沙·长洲掠影◎李昆泉

 浣溪沙·忆长洲◎李昆泉

 浣溪沙·辛亥革命纪念馆◎李昆泉

 浣溪沙·军校感怀◎李昆泉

 天净沙·深井古村◎刘贤基

 水调歌头·辛亥革命纪念馆◎李镕铮

 十六字令·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杨学强

 浪淘沙·黄埔军校◎杨学强

 如梦令·心系长洲◎贾泽阳

 长洲赋◎陈绪生

 金花娘娘◎谭畅

 惜金花◎谭畅

 梦飞长洲◎贾泽阳

 题孙总理纪念碑◎贾泽阳

 军校本部◎陈飞

 中山公园◎陈绪生

 安来市,被遗失的繁华市井◎方向玲

后记

试读章节

创办军队,是中山先生很早就有的设想。

早在1894年,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就着手举办军事训练班,培训起义所需的军事人才,还聘请曾任中国南洋练兵教习队长的丹麦人来做教练。

郑金、郑照兄弟,许直臣、陆灿、叶桂芳等40人参加练兵活动。多数学员嫌丹麦教练要求太严格,纷纷退出,坚持下来的仅有几人。

后来,孙中山东奔西走,忙于为各次反清武装起义筹款,已无暇顾及此事。当然,最主要的是没有相对稳定的根据地,缺乏经费、教官、枪支弹药等必要的资源,办学练兵这个设想就被搁置了。

陈炯明反叛的枪炮声,再次敲响了警钟。没有自己的军队,革命是不会成功的。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在于他能见微知著,在危机中看到机遇。孙中山先生就是这样,通过这次蒙难,悟出了加强革命队伍建设的道理,从而坚定了实现革命目标的信心。正如周恩来为纪念孙中山在《党刊》发表的文章所言:“革命的领袖,贵在能洞微知几,尤贵在能为人之所不敢为。”

说起来容易,可怎么建设?如何建设?没有路子可循。孙中山脑子中,还没有成熟的想法。重重困难摆在面前,致使这一计划迟迟未能实施。

苏联十月革命中列宁领导的革命队伍发挥的重大作用,给了中山先生莫大的启迪。

1921年12月,孙中山在一篇题为《军人精神教育》的讲话中指出:“苏俄军人有主义,有目的,所以能与工农联合而造成新国家,相信‘吾国今日之军人,倘亦具有主义及目的,决心改造新中国,其效果必然在俄国之上’。”他还说:“革命事业的完成,需要革命精神,这种革命精神即为军人精神。”此时的孙中山,对共产主义已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提出国共合作,跟共产党开始进一步接触。

1921年12月10日,共产国际特使马林,接到国民党宣传部部长张继的邀请,由上海起程,经武汉、长沙到桂林会见孙中山。

到了桂林,马林与孙中山进行三次长谈。具体谈到了苏俄承认孙中山的南方政府,孙中山与苏俄结成联盟等问题。马林还向孙中山提出改组国民党、建立军官学校等建议。多年的设想,再次被燃起。孙中山十分赞同这个意见,并请求中国共产党及列宁帮助建校。

举办军校事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为了学习苏联红军的经验,1923年8月16日,孙中山组织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专程到苏联,进行为期3个月的访问。

该团以蒋介石为团长,沈定一、王登山为团员,与中国共产党人张太雷一起由上海乘“神田丸”起程赴苏。

代表团在苏联考察3个月,参观了苏联红军的各类军事学校,考察了苏联红军的组织原则和教育制度。

同一时期,孙中山把国民党改组和军校筹办作为头等大事来抓。1923年10月,孙中山委任廖仲恺、李大钊等五人为国民党改组委员,组成革命核心,推动国民党改组和军校筹办工作的开展。

至此拉开了军校建设的大幕。

今天习以为常的军校,当年还是个新鲜事。

那时普遍称呼的还是“学堂”。因此军校是以“讲武堂”为名提出议案的。

10月15日,国民党召开党务会,通过了一项“建立陆军讲武堂”的提案,讨论于广州建立陆军讲武堂,“训练海外本党回国之青年子弟,俾成军事人才”。

黄埔军校的建设以学堂的面目开始了。后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审议决定,命名为“国民军军官学校”,以东山的测量局及西路讨贼军后方病院为校址,孙中山拟任校长,廖仲恺和苏联顾问鲍罗廷筹划开办和选定教职员工。

P18-19

序言

2012年11月,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中国日报网等网络媒体,广州地区的各大报刊、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同时发布一条征稿启事,引起各界关注——广州市黄埔区为了把长洲岛打造成“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岛”,面向全社会“重金悬赏”长洲岛形象宣传口号,一等奖奖金高达1万元。征稿启事要求,长洲岛形象宣传口号的内容需反映长洲岛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特色;口号要简明达意,朗朗上口,适于传播。这次公开征集活动收获颇丰,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达2万多条。经过多轮评审,2013年9月8日,黄埔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获一、二、三等奖和入围奖的作品。

此次获奖的口号既有对长洲岛的整体形象推介,也有针对岛上景点的宣传广告词。其中,“长洲,让心灵憩息的慢岛”一句在诸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桂冠拿下万元大奖; “一岛历史典故,满目生态风情——长洲欢迎您”获得二等奖。评审组专家解释,获一等奖的口号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青睐,缘自其“憩息”二字吻合长洲特质,写出了长洲生态之美、人文之秀,充满慢岛情韵;获二等奖的口号,生动诠释了长洲岛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在我国众多江心岛中是独一无二、无可匹敌的。

广州市黄埔区乘势而上,组织省市主流媒体记者和征稿获奖者骑游长洲,体验长洲慢岛生活;同时,推出一系列“慢岛长洲”宣传品,诸如: “黄埔新生活”特刊《长洲——让心灵憩息的慢岛》、长洲手绘地图、长洲实景明信片、“慢岛长洲”APP等。到长洲岛的游客只需拿出手机或平板电脑,搜索“慢岛长洲”或直接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长洲资讯。这套组合拳,提升了长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今长洲已成为“驴友”们心驰神往的旅游名岛、都市人流连忘返的休闲慢岛,到长洲岛的游客呈爆发性增长。

但,黄埔人总觉得走到这一步,对长洲的宣传推介只是开了个头,爱长洲、游长洲的大众,需要更多贴心周到的服务。说长洲拥有一岛的“历史典故”,具体有哪些内容?品读这些“典故”,置身于“满目生态风情”的长洲,为什么心灵会得到“憩息”?这些厚重的“典故”,又该如何去品读?

2014年初,一批由省市区三级作家、诗人、摄影家组成的队伍,开始了对长洲岛文化、生态宝藏的深度发掘,他们一次次登岛,细细梳理长洲的每个角落,对驻岛的公务员、海军部队官兵、军工企业管理者、教育机构学者、岛上的原住民等各阶层人士进行深入采访;赴各处档案馆i~图书馆查阅大量史料。多少次头脑风暴,商讨写作大纲;多少个夜晚苦苦思考,呕心沥血,终于,这本图文并茂,行文风格兼顾严肃厚重与轻松活泼,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品读长洲》来到读者面前。本书立足当下,回眸历史,视野开阔,关注细微,引领读者登上长洲岛,开启一段寻古探幽的文化之旅和轻松休闲的养生之旅。

读者朋友可以透过《品读长洲》这扇窗,借助作家诗人的文字和摄影家的镜头,更好地读懂一部忍辱负重、顽强奋争的中国近代史,解开心中的诸多疑问。读史可以明鉴,读经过作家诗人咀嚼过的历史,观赏精致的新老照片,枯燥的历史将变得鲜活起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希望给读者带去更多阅读的快感,带去更多心灵的慰藉。

《品读长洲》全书分四章,由53篇散文、46首诗词赋、144幅图片构成。

第一章“热血长洲”,收录了20篇散文。人们慕名登上长洲岛,大多是奔着世界四大著名军校之一的黄埔军校而去的。大家除了接受“黄埔精神”的感召和熏陶外,也许希望更多地了解黄埔军校的前世今生,解开心中的一个个谜团:一代伟人孙中山为何对长洲岛情有独钟?蒋介石为何一生魂牵梦萦着“黄埔”?廖仲恺为何被称为军校“慈母”?周恩来和苏联顾问对军校有何独特的贡献?黄埔军校有何“魔法”,能在短期内把大批热血青年培养成捍卫国家统一,挽救民族危亡的中流砥柱?军校本身为何被誉为国共两党的“将帅摇篮”?“永丰舰”为何更名为“中山舰”?“黄埔军校”为何从广州办到武汉、南京、成都、洛阳、桂林、昆明、南宁、西安、台湾?为何孙中山铜像是由日本友人赠送的?2011年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时,为何要在长洲岛建一座辛亥革命纪念馆……

第二章“开禁长洲”,收录了10篇散文。中国对外贸易的海上商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千百年来从未中断,长洲岛是其中一个重要节点。长洲炮台、粤海关黄埔分关旧址、柯拜船坞、录顺船坞、安来市旧址、深井外国人公墓、巴斯楼、巴斯墓等一批文物,标志着一度辉煌的岁月在长洲岛上留下的深汤{痕迹。作家们殚精竭虑试图把这段沉睡的历史唤醒。他们想告诉读者:长洲岛为何被称为“黄埔岛”,波斯教徒为何有“大耳窿”的外号,美国第一任驻华公使为何长眠在深井竹岗山上,两次鸦片战争为何与长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选择的第一份工作为何是在长洲岛博学馆当一名洋文教师,我国第一个外商独资企业为何出现在长洲岛上,当今岛上赫赫有名的军工造船厂为何与这家外商企业存在着基因遗传关系……

第三章“悠然长洲”,收录了23篇散文。长洲是坐落于珠江出海口的主航道上的一个江心岛,四面环水,是南北河道分支合流处冲积而成的岛屿,与洪圣沙、大吉沙、白兔沙、鳖鱼洲等四个沙洲成雁行排列,以其形状最长而得名“长洲”。长洲岛虽是弹丸之地,却在田园阡陌上、水光山色中,掩映着上庄、下庄、深井三个古老的村落。这里河道纵横,红棉吐艳,古榕参天,透出浓浓的岭南水乡气息。曾氏、凌氏作为岛内望族,偕同其他20多个姓氏的族人在此居住,一代代繁衍,伴着潮起潮落的珠江,度过了近千年的岁月。曾氏宗祠、凌氏宗祠、深井古民居、深井文塔、中山公园、长洲一号涌、百年古荔、绿道、新担涌、渡轮码头、游艇码头、军博中心、金花古庙、洪圣祠、圣堂山公园、长洲旅游度假村、君逸酒店、姚林轩等都是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黄埔蛋、深井烧鹅、深井软骨鸡、深井霸王花、长洲年糕、长洲大果杨桃、长洲粉葛等土特产,风味独特。作家们拿着手绘地图,用诗意的笔触、活泼趣致的文风,把长洲的人文之秀、生态之美、慢岛风情,描摹得多姿多彩、美不胜收。希望诸君品读这些文字后,能登上宝岛,融入自然,卸下生活的压力,让心灵得以憩息。

第四章“诗意长洲”,收录了律诗、词、赋、现代诗共46首。诗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细细发掘、梳理、展示了“一岛历史典故”的厚重,“满目生态风隋”的韵致。品读这些诗词,如沐古风,如品甘茗,值得一试。

《品读长洲》,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文学作品。

以长洲岛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和各种专著很多,用散文、诗歌、美图去展示长洲的文艺作品却很少。

有人说:“珠江是一条玉带,长洲岛是这条玉带上一颗闪耀的明珠。”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那一篇篇散文、一首首诗歌、一幅幅美图,就像一杯杯清醇扑鼻的香茗,让你通过细斟慢酌的唯美“品读”,去深入领略这颗明珠的内在魅力;在气定神闲的“品读”之中,融入长洲的厚重历史、辉煌当下和灿烂未来的时代画卷之中。

后记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广州市萝岗区和原黄埔区,两区合并,设立新的黄埔区。为了进一步擦亮黄埔文化品牌,给新黄埔区送上一份珍贵的文化厚礼,区文联组织文艺家把创作激情投射到对中国近代史产生巨大影响的珠江中的一座江心岛——长洲岛上,推出长洲题材的文艺精品。

在黄埔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编委会各成员单位的支持下,黄埔区文联于2013年5月组织策划了“美丽长洲”系列文艺创作活动。2014年6月,在上述创作活动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特邀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袁建华等几十位作家、诗人、摄影家组建了《品读长洲》创作团队。各位文艺家不辞辛劳,多次深入长洲采风,开始了一年多的艰辛创作。

本书设“热血长洲”“开禁长洲”“悠然长洲”“诗意长洲”四章,袁建华、贾泽阳、王敏分别提供了部分章节的写作大纲初稿,庄汉山进行了统筹提炼,形成了全书最终的创作大纲。庄汉山对每篇散文初稿进行了第一轮审读,逐一提出书面修改意见。2015年春节前,庄汉山、袁建华主持召开了集体审稿会,作者们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集思广益,对每篇稿子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2015年3月,贾泽阳对“热血长洲”20篇散文、王敏对“开禁长洲”10篇散文、袁建华对四章的全部书稿提出书面修改意见。4月至5月,庄汉山在全面吸收几位正副主编修改意见的基础上,对每篇文章逐一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最终的送审稿。本书“前言”由袁建华提供初稿,庄汉山修改完善。本书的图片编辑工作由赵红亮负责,项目秘书刘干武做了大量的联络协调、后勤保障等服务工作。

本书插图来源广泛,广州市黄埔区摄影家协会的黄承伟、谢正新、赵红亮、崔月林、刘广强、苏柳霞、林荫、黄钦杰、陈钢、林思源,以及海军某部的于志强奉献了他们的精品力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黄埔区国家档案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台湾陆军军官学校资图中心、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黄埔青少年军校、深井小学、长洲旅游管委会提供了宝贵的图片资料。此外,编委会还从黄埔军校同学会网、黄埔信息网、全景网、大洋网、金羊网、乐读网等下载了部分图片。由于部分图片无法找到作者,请网络图片的有关作者与本书编委会联系,领取稿酬。

本书得以创作出版,要特别感谢广州市文联、黄埔区委区政府、广州出版社、编委会各成员单位、黄埔区财政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感谢长洲曾氏和深井凌氏宗亲会各位父老乡亲的大力帮助;感谢各位编著者的辛勤笔耕。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之我们能力水平有限,在组织协调和编务工作方面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敬请各方谅解。本书有疏漏不周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斧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品读长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庄汉山//袁建华
绘者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222257
开本 16开
页数 4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864
CIP核字 2015247296
中图分类号 K296.51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5
19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