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沉疴
内容
编辑推荐

赵月斌的小说立足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和拷问,不仅追求内涵的凝重深邃,在形式上也勇于进行大胆的实验和探索。这部小说大胆运用了真实的手记与素材,不留虚构成分。

《沉疴》以爷爷的病为轴心,记录一位老人生命最终阶段,家族的亲情与冷漠、坚守与纠结,是一部关于死亡的众生相;本书的编排独出机杼,如一份全方位的细密档案,在叙事以外,编入了当事人的真实手记,更从礼俗、方言方面留下了珍贵的考据记录,使文本具备了一种自足的形式感。

内容推荐

赵月斌的小说《沉疴》分两部分:卷上为非虚构作品《沉疴》,以爷爷的病为轴心,述写了他病危过程中亲人们表现出的各自迥异的亲情,以及他们对“死”的不同态度;同时,通过对爷爷生前和死后事的回顾,展示了人与人的疏离。共九章,每章四节,以三、二、一、○的顺序排列。“三”的叙述者是何斯,以现在的姿势回顾爷爷去世后的家庭矛盾及和解;“二”采用第三人称,讲述爷爷从生病到去世的过程;“○”为方言礼俗的注释。以三、二、—、○这样的顺序排列,表达了一种时间感,它基本上是上溯式的:从现在到从前。看似无关紧要的“○”,实际上是故事的根柢之所在,它们(即词语)产生在故事之前,并将存在于故事之后,它们的生命比任何故事都要长久。除了文本的自然形式,这部小说还可以有其它不同的阅读方式,读者可以自由玩味,比如您可以重新编排,也可以将某些部分(比如○)完全忽略。

卷下虚构作品与卷上有互文之效,其人物、情节与《沉疴》多有互通。

上下卷相互呼应,构成一部形式独特的长篇。

目录

卷上

 沉疴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卷下

 一九六○年的月饼

 十年怀胎

 寻父记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一开始就跟弟弟说过,不排除父母因为面子、时间的关系,渐渐和那些人通气的可能,但是我没想到会这么快。那时父亲伤心透顶,一贯委曲求全的他终于说出,再也不操心办这样的场了。以后不再过问老太太的事了。不再跟那几个女人有亲戚。我就说,你早就该明白,你给她十分好她能知你一分情吗?我记得丧事办完后,父亲趴在堂屋的帆布上的情景,他那么疲惫,外面的吵闹声也不影响他呼呼大睡。可他又那么痛苦,不时地惊叫,低语,不在这里住了,走,我得走,一会儿也不能在这里蹲了。父亲太累了,太苦了。他宣扬着不问他娘的事了,却没有相应的铁石心肠。丧事刚办完那几天,老太太天天哭号。母亲说听听,听听,又号了,她是不想叫你过一天安生日子。我说,她哭,她不嫌累呗,叫她哭去哩。父亲总是默默无言,总是关上屋门,坐在那里抽烟。有时他也走到院子里,静静地听那边的哭声。毕竟那是他母亲。母亲哭,儿子当然难受。

他把母亲当母亲,可是母亲把儿子当儿子了吗?父亲告诫我:别不理你奶奶。他自己也不能不理他娘。可是奶奶痛恨着她的儿子、儿媳和孙子,甚至不愿看我们一眼。她一看见我们就躲开,哪怕正走个对面。她用这种方式表示对我们的轻蔑。我只觉得这是心虚。她不敢正面看一眼她的儿孙。

我们家有一只大公鸡,老是朝她家跑,跟她的鸡争食,她就骂那只鸡,成天往这死嘛!还用棍子赶,用砖头砸,把只鸡吓得扑棱棱乱飞。母亲说,看看她,人得罪她了,鸡也得罪她了,那个死鸡怎不要脸的,天天挨打挨骂还没记性。我说杀了吃算了,省得它尽给咱添乱。父亲说,不能杀,得留着烧“五七”时用。那也得先把它逮住拴上,母亲说,省得天天替它挨人家的骂。我们就追赶那只大公鸡,可它偏偏往奶奶家里飞。我趴在墙上轰它,它倒好,在那里悠闲地啄起粮食来了。奶奶没在家,我拿了个木块扔了下去,那只鸡被吓飞了,在街上拼命逃窜。父亲从屋后绕过去堵它,我和母亲继续追,没追几步,那家伙真刁,又掉过头来,一头扎进奶奶家,不出来了。我和母亲又回到家里,趴在墙上,朝奶奶院里看,没找到那只鸡的影子。它肯定躲在什么地方了。母亲让我过去找,反正老太太没在家。我虽然怕见到她会尴尬,还是硬着头皮过去了。那只鸡正哆哆嗦嗦地藏在柴垛里,我猫着腰,往上一扑,又没抓着。鸡又咯咯叫着飞到我家院里了。母亲拿起扫帚拍它,它又飞到外面去了。我们又去追,母亲还气吁吁地说,你大哪去了,逮鸡逮鸡,鸡跑了,怎么他也没影了?那只鸡累了,跑不动了,撞到一个墙角里抖成一团。鸡不跑了,我们也抬不起腿来了,母亲扶着一棵小树,我蹲在地上,喘着粗气。等我们终于把鸡抓回来时,父亲正坐在院里抽烟。我们来了,他也没话。母亲问他怎么了,他还是没话。母亲问他,是不是见到你娘了?父亲只是抽烟。是人家没理你吧?母亲说,肯定了。不理不理呗,不理正好。是她不理你,又不是你不理她。P35-37

序言

沉疴

我的朋友何斯曾向我讲述他的家族故事,尤其细致地回忆了他的爷爷何参丘之死,这位老人的死亡过程像何斯的叙述过程一样沉重而冗长,我的记录过程也不得不随之徐缓低回,后来,我据此写成了中篇小说《沉疴》,也想借机考究一下人如何面对死。可小说完成后,何斯大为不满,他说,我的小说太单薄了,他说,他觉得,我不应该只注重死本身,因为对于人来说,死是次要的,重要的还是活。何斯再一次动情地向我诉说,有时还拿出他的笔记本加以佐证。他太感情化了,也容易激动,当我把他的谈话记录交给他看时,连他本人也惊讶万分。那些方言和礼俗真让人着迷,它们包含着多么古老的秘密和信息啊!很多方言那么独特、准确、生动、形象,用普通话是难以替代的;而有些烦琐、鄙陋、陈旧、乖戾的礼俗,为什么让人难以摆脱?我的好朋友何斯,又当仁不让地充当了一回训诂家,帮我考证了那些礼俗和方言,同时,他还向我提供了他的父母曾向他唠叨的话。这样,我手里的材料就丰富起来了,面对这些活着的文字,我已没有虚构的勇气,我无法回避朋友何斯向我提供的真实。我根本不必再把它们贩卖成小说,只消稍加整理就是一个特别的文本。

说来此书绝大部分的作者应是何斯,可他不同意署名,我只好掠美了。

遵照何斯的意愿,书中人物的名字都是另拟的,当然,何斯也只是化名。

全书共九章,每章四部分,均以三、二、一、○为序号,三为何斯自述,二为《沉疴》原文本,一为何斯父母口述,○为何斯注解。

作者

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后记

这本书所写的都是旧事。二十多年前,乃至更远的几十年前,已经过去的事。这些事发生在我的老家,发生在我的家人、我本人身上。尽管小说家的话不足为信,不过我还是得承认:这一切都是真的。当然,我所说的“真”有其时间限制——二十年前的那个时候,我看到的想到的,就是那个样子,当时的看法和想法只能那样。所以我放弃了小说家的想象力,老老实实地当了一回观察者、记录者,以非虚构的方式写出了《沉疴》。那是我第一次亲身经历亲人的死亡,我不仅亲眼看到了病重的爷爷痛苦万状的样子,也看到了爷爷的病、死产生的巨大冲击,原本一团和气的亲情关系瞬间倒塌,亲人们反目成仇,乱成了一锅粥。现在回过头去想,应该是爷爷的死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大家惊惶失措,不知如何接受爷爷缺损的现实。如今,爷爷离世已二十年。自他死后,又有更多的病故和非正常死亡:外祖父病死,二奶奶病死,四老爷病死,二姑夫病死,四姑夫病死,北京姑夫、姑母病死,大表哥服毒自尽,二舅割腕自杀,舅姥爷自缢身亡。他们的死成了活人的背景,我们就是在亲人的死中活着。二○一三年八月三十一日,奶奶病故,享年九十岁。因为她的死,我打算重写《沉疴》,我想写奶奶活着的二十年,写我们活着的二十年,写写我的父亲母亲,写他们辛苦遭逢的大半生。因此,这次出版的《沉疴》大概只能算是半部书,另外半部尚在设想中。不过,为使此书更显完备,我特将非虚构的《沉疴》作为“卷上”,而“卷下”三篇虽为虚构作品,却与《沉疴》有互文之效,其中的人物亦有互通,所以,卷上、卷下完全可以合而为一,构成一部完整的书。

最后,也许我还要申明:这本书真正的叙述者并不是我,而是何斯。

作者

二○一五年四月十九日

书评(媒体评论)

赵月斌以一个犀利的批评家的面貌为人所注意,实际上他的小说也写得好,且颇具风骨。《沉疴》是一部很有批判精神和人文情怀的诚挚之作。他以真切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辨,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人性的斑驳图画?

——张炜

《沉疴》在有限的篇幅中充分展示了独出机杼的创造性。作者从乡村生活的细部出发,为我们制作了一个有待索解的乡村套盒

——吴义勤

《沉疴》是赵月斌少有的离现实生活最近的作品,同时也是最具文体自觉意识的一部小说。

——施战军

即使用挑剔的眼光来看,《沉疴》精微的语言与同样精微的叙述方式也足以让人赞叹,而二者的内存联系与对称性几乎让人惊讶。在这个意义上,如何将日常生活复杂化,提取出具有形上意义的形式,甚至重塑小说观,赵月斌在这部小说中都做出了有益且无所畏惧的探索。

——宁肯

由一斑窥豹,赵月斌调用他的智识与才情,恰应而独特的设计方式,带我们走向生活的巨大阔芜以及生命和伦理深处。它迫近问题核心,追问死也审视生,加之多个声部的交响纠缠,从而使得《沉疴》成为一部有着丰富未尽之意和不绝回声的大书。

——李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沉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月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89258
开本 32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2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2016002965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2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