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地图里的兴亡(第2部三家分晋烽火中原上)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式笔刀,廓清春秋战国史。上迄黄帝时代,下至秦始皇统一六国,一仗一仗打,一仗一仗写,着重分析地理形势,剖析战争双方优劣、人物性格、外交利益关系,一气呵成。

风长眼量编著的《地图里的兴亡(第2部三家分晋烽火中原上)》讲述了赵国从光荣的御者,到大国上卿,再与魏、韩三家分晋,经胡服骑射,终成强国。赵国多慷慨悲歌之士,晋阳保卫战、邯郸之战,赵人不屈的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长,战争多,长期处于冷兵器时代,地缘对中国国家的形成影响极大。要突出地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选择历史时期非常重要。风长眼量编著的《地图里的兴亡(第2部三家分晋烽火中原上)》讲述了赵国从光荣的御者,到大国上卿,再与魏、韩三家分晋,经胡服骑射,终成强国。赵国多慷慨悲歌之士,晋阳保卫战、邯郸之战,赵人不屈的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地图里的兴亡》以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制作地形图来重写春秋战国史,用美式思维将地理与历史放到同等高度。左图右史,带给读者更多独特的思考视角和阅读体验。

目录

1.赵氏,光荣的御者

2.西周灭亡,晋国两分,赵、魏家族的选择

3.曲沃代晋,老诸侯脱胎换骨

4.倾城骊姬,晋献公的桃花运

5.假虞伐虢,河东一统

6.并卫入晋,奠定大国地位

7.重耳出亡,艳福不浅

8.半分东周,春秋霸主晋文公

9.城濮之战,晋楚全面冲突

10.伯爵滑国,秦穆公的大礼

11.争夺河西,晋秦霸主之争

12.赵盾弑君,天下之大不韪

13.东西打通,雄霸南太行

14.赵氏孤儿,祖债孙来还

15.大国上卿,流血的仕途

16.赵、魏、韩抱团取暖

17.定都晋阳,开三百年霸业

18.代国多骏马,尽归赵氏

19.晋阳保卫战,春秋战国分水岭

20.三家分晋,谁的算盘更精

21.河西归魏,吴起镇守

22.中山国,魏斯的称霸蓝图

23.春秋霸主谢幕,晋侯的诅咒

试读章节

1.赵氏,光荣的御者

中国的姓氏,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母系社会,那时候一个大部落有姓,部落里面的族群又各自有氏。由于是母系社会,“姓”字由“女”+“生”组成。

到了夏、商、周时期,姓被保留下来,各诸侯国和贵族大夫通常将封地作为氏。

将封地作为氏的家族,如战国时期赵国、秦国、魏国、韩国,就是因为曾被封在赵地、秦地、魏地、韩地,从而得到赵氏、秦氏、魏氏、韩氏的称呼。其中赵氏和秦氏有着共同的姓——嬴姓,魏氏和韩氏也有着共同的姓——姬姓。

氏还有一种来历,就是被国君赐予。例如,齐国的兵圣孙武,本来应该称为田武,由于他的祖父田书,被齐国国君赐为孙氏,孙氏就从田氏家族分出来了。

简单地说,一个人的姓,是永远不会变的,这是因为人的祖先是永远不可能变的,姓与祖先所在的地域相关。而一个人的氏,却可以变化,有人以封地作为氏,有人被天子或者诸侯国君赐氏,等等。

而平民百姓,根本就没有姓和氏,只有一个名。春秋战国时期,甚至一些将军级别的人物,也只有一个名,并没有姓和氏。

春秋战国时代,名义上仍然是周朝统治,沿用了周朝一套姓氏体系。到了汉朝以后,姓氏才归为一体,姓和氏说的是同一回事。

战国七雄和周天子的姓氏如下:

姓 氏 诸侯

姬 周 周朝

燕 燕国

魏 魏国

韩 韩国

嬴 秦 秦国

赵 赵国

芈 熊 楚国

姜或妫 吕或田 齐国

如果按照姓来划分势力,战国七雄应该分为四个派系。

天子派系:燕国、魏国、韩国同姓姬,他们应该坚定地拥护周朝的统治。

西方派系:秦国、赵国同姓嬴,理应结成同盟。

南方派系:楚国在南方自成体系。

东方派系:齐国独居东方而成一系。

历史要真是这样发展,秦国、赵国同盟了,战国会怎样?不用笔者多言,肯定是秦、赵横扫其他五国,当然也不会有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的惨烈了。那样的战国历史,又将是另外一番风味。

历史没有假设。秦国和赵国在真实的战国历史上,不但没有结成同盟,反而是相互斩杀了对方最多的将士。  在秦统一六国的战国史上,赵国是秦国最强大的对手,纯粹论军事实力,赵国足可比肩秦国。虽然赵国最终被秦国所灭,但是并不是败在军事上,更多是输在外交、后勤和政治上。

赵、秦两国虽然杀得难解难分,但他们的确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的祖先有两个特点:一是擅长养马和驾车,二是多次为商朝镇守西陲。

赵、秦的先祖嬴姓,主要有两块活动地带,一块是祖居地霍太山,另一块就是镇守地西陲。

商朝时期,嬴姓宗主飞廉,擅长驰马飞奔,事商纣王。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任天子,他兵败自尽后不久,飞廉也在祖居地霍太山过世。

飞廉的两个儿子——季胜和恶来,则选择了不同的命运。

季胜虽然身材威猛,本性却很仁慈。他不满商纣王声色犬马、酒池肉林、滥杀暴政,倒是欣赏周文王礼贤下士、礼乐仁政这一套纲领。因此在商朝灭亡之后,他弃暗投明站在新的周朝一边,为周天子驾车,地位不降反升。

季胜是赵氏的先祖。

恶来,本性刚烈好战,可徒手搏杀豺狼虎豹。在商纣王兵败之后,他情愿在战场上阵亡也不投降。恶来的后人,遭到周朝严密监控和无情打压,他们只能寄居在季胜这一族人这里,等待机会。

恶来是秦氏的先祖。

总之,飞廉是赵、秦共同的先祖,季胜和恶来分别是赵氏和秦氏的先祖,赵、秦同为嬴姓,此时才堪堪分家。

周朝初年周穆王时期,季胜的后人造父,擅长驯马和驾车,其驾车本领非常高。

先秦时期驾马车者,选拔标准比现代的飞行员还要严格,驾驶马车的御者,大致有这么几个标准:

第一,身高在七尺五寸(约合一米七三)以上。一驾马车由四匹马拉着,身亏力小的人是不可能驾驭得了马车的。当然,一米七三是最低标准,大多数驾驭者身高都在七尺八寸(约合一米八)以上。相比之下,现代选拔飞行员,身高要求在一米六五以上就行了,飞行员也不是越高越好,超过一米八五就不能当飞行员了。

第二,步履矫健,身手灵活,能够追逐奔马。马车的驾驭者,经常要与骏马为伴。那些烈马时常会脱离缰绳,这个时候要求驾驭者健步如飞地去追逐烈马,他们短跑必须跑得比马还快,才能用套马索把烈马逮住。

第三,车技娴熟,并能指挥作战。战车上一般有三名成员——驭者、统帅和戎右。驭者就是驾驭马车的人,负责驾驶战车冲锋陷阵。统帅是指挥官,指挥整队人马,并配置强弩,远距离攻击敌人。戎右则手持长戟,负责保护统帅和近距离与敌方作战。刀剑无情,箭矢更是不长眼睛,战斗中统帅可能会负伤或阵亡。于是驭者就有责任在统帅阵亡后,在驾驶兵车的同时,接过旌旗指挥作战。

第四,骑射精湛,作战勇猛。如战车上的戎右负伤或阵亡,驭者就要拿起弓弩,用腿拉开强弩,驾驭马车的同时左右开弩射击。造父是养马和驾车的高人,后世赵氏家族也一直对骑射情有独钟,赵武灵王还开创了胡服骑射的壮举。

古代马车,相当于现代的赛车。一个好的驯马者,往往能挑选和培育良马,再组装成马车,供天子驾乘。车身都一样的情况下,马车的好坏取决于马的好坏。造父组装的马车,就像现代的法拉利赛车一样,风驰电掣。

驾车者,就像现在的赛车手。造父相当于驾驶法拉利赛车的舒马赫、维泰尔。造父经常驾着他的法拉利马车,载着周穆王巡视四方。P1-4

序言

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研究发展历程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多样,历史悠久,拥有着古老而璀璨的文明。如果能将祖国荡气回肠的历史与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相结合,将璀璨文明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将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古人全面研究我国的历史地理始于汉朝,个中原因之一是秦朝统一时间太短,而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各自为政,难以组织起全面有效的研究。

据述,《禹贡》成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见于《尚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最古老的和最具系统性的阐述地理观念的著作。

西汉时期,《山海经》的面世,是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研究的一个开创性壮举,是早期一部颇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研究了山、水、动植物、矿藏、风俗、神话等,从各个方面有秩序、有条理地记叙了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东汉末期至三国时代,不知何人组织编写了《水经》。对我国一千多条河流进行了研究,只可惜作者高风亮节,连署名都没有留下。

随后的南北朝,郦道元对《水经》进行了注解,称为《水经注》。详细介绍了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等,全书三十余万字,文笔雄健俊美。

《水经注》在时间上上起先秦,下至南北朝,上下两千多年。内容包括自然、山川、历史、风俗、人物、神话等。它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的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空间的真实感。

《水经注》比《山海经》更为详细,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接下来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研究进入了地图时代,虽然研究者限于条件,出品不多,流传至今的更少,但是地图时代终究还是来临了。

北宋时期,地理学家税安礼绘制《历代地理指掌图》,上自帝喾,下至宋朝,各代地图至少有一幅,多则五幅,共有图四十四幅。

下图是《历代地理指掌图》中的《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

《历代地理指掌图》是我国最早的一本历史地图集。地图作为历史地理研究的成果跃然纸上,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清朝时期,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组织汇编了《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此地图集所标注的山脉、河流、海岸的轮廓已经接近现代的科学测绘地图。

下图是《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中的《禹贡九州图》。

此图中,黄河、长江以及海岸线,与现代测绘地图非常接近。

虽然杨守敬的地图集不包含他所处的清朝,而且限于制作条件,地图上的错误和缺陷也不少,但这本地图集仍然是旷世之作。

新中国成立后,制图技术比之前大为改善,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历代疆域的研究。

1980年,由程光裕教授主编并组织编写,中国台湾台北中华学术院推出了一套地图集,名为《中国历史地图》。

该地图集共绘制地图二百五十七幅,一共两册:上册为疆域篇,内容为中国历代版图,有地图五十九幅;下册为中国历代的主要城市、经济、水利灌溉、交通运输网、社会变迁、手工艺品、战争战役等内容,有地图一百九十八幅。

下图是《中国历史地图》中的《战国七雄图》。

该地图集的特点首先是全面,绘制的地图数量非常多,种类也很多;其次是美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形的特点。

198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谭其骧教授主编,地图出版社(今中国地图出版社)绘制并出版了《中国历史地图集》。

该地图集共有地图三百零四幅,地名约七万个,是目前最为详尽、细致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下图是《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西汉地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地图,地名标注非常详尽,地图数量同样可观,时间跨越了中国历史的所有朝代。

历史与地图研究的成果忽然就这样涌现,两岸在这个领域不遗余力地做出贡献,令所有历史地理爱好者击掌称快!

无论是中国台湾还是中国大陆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其时间跨度的全面性、地图绘制的精准性、地名标注的详细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两部著作是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空前巨作。历史地理的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如果非要给这两套中国历史地图集挑毛病的话,那就是它们适合历史和地理的研究者,却并非适用于广大读者。这对孜孜以求学习历史地理的广大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遗憾。

如果将这两套地图集中的平面地图用地形图代替,简化地图中的元素,细化朝代疆域变迁,再配之以说明文字,那是否会有更多的读者能够读懂历史地图、爱上历史地理呢?

是的,笔者编写本书的初衷就是把过去的地图集画得更美观、更易懂,让普通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地理。

笔者很清楚,以上《山海经》、《水经注》、《历代地理指掌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中国历史地图》、《中国历史地图集》,无论哪一本,其高度都是本书无法逾越的。笔者心中所祈愿的是,让更多的读者可以通过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从更宽广的角度去解读历史地理,了解我国浩瀚璀璨的文明,如此足矣。

本系列作品的结构

本系列作品《地图里的兴亡》,共计九册。

《秦,从部落到帝国》:主要描述秦国从西陲弹丸之地,在西戎的包围圈中挣扎着立国,接着兼并关中,南下巴蜀,最终统一天下。它分为上、下两册,约为三十二万字,一百余幅地图。

《三家分晋,烽火中原》:主要描述赵国从光荣的御者,到大国上卿,再与魏、韩三家分晋,经胡服骑射,终成强国。赵国多慷慨悲歌之士,晋阳保卫战、邯郸之战,赵人不屈的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分册中包含对晋国、魏国、韩国的描写。它分为上、下两册,约为三十二万字,一百余幅地图。

《齐鲁春秋,恩怨八百年》:主要描述齐国以渔盐之利崛起于东夷,统一山东半岛,更换统治层却光辉不减,尽显大国优雅风范。此分册中包含对燕国、鲁国、卫国的描写。它分为上、下两册,约为三十二万字,一百余幅地图。

《吴越归楚,另一半中国》:主要描述楚国以爵位仅为子爵起步,背负“南蛮”这个屈辱之名,却拥有当时最为广阔的国土。战败即自尽,楚人的责任感与生俱来,楚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此分册中包含对吴国、越国的描写。它分为上、下两册,约为三十二万字,一百余幅地图。

《春秋战国地形图集》:《西周》篇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春秋》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共一册,约为两万字,一百余幅地图。

为什么是春秋战国

笔者读了不少美国史方面的书籍,美国的历史总共两百多年,自立国以来就异常稳定,有时候甚至很乏味,即使是“一战”和“二战”,也不是发生在美国本土。

美国东西两头是海洋,中间是戈壁和沙漠。笔者时常设想,若是东西海岸之间有一场大战,要跨越中部的沙漠戈壁,想必也是非常精彩,这样地缘的影响就能凸显出来。

可惜,那是笔者个人的设想,美国的大多数土地,都是花钱从英、法、西班牙等国买来的。美国本土除了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之外,再也没有大战,故笔者认为地缘对美国的形成影响甚微。即使是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也已经是近代的事情。钢铁大炮、热兵器时代,地缘对战争结果的影响不明显。

美国人的战争多在海外进行,他们在本土中部的沙漠里面修建了赌城拉斯维加斯。每年各地富豪、明星和游客齐聚一堂,旅游、度假、赌博甚至嫖娼,活色生香,醉生梦死,这也是一种独特的地缘文化。

地缘对美国的形成并无特别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以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方式来书写中国历史,那中国历史不但会丰富多彩得多,也会带给读者更多独特的思考视角。

中国历史长,战争多,而且战争大多发生在冷兵器时代,地缘对中国的形成影响极大。

要突出地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选择历史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在大一统时代,许多地缘概念可以忽略,因为偌大的中国就是一张大拼图。只有在乱世,各方势力利用地形特点,与自身军力相结合进行作战,地缘的特色才能显露无遗。

可是,究竟哪一个乱世时期最能体现地缘的特点呢?

笔者认为,要体现中国的地形特色,这个乱世必须具有两大特点。

首先,这个乱世必须足够乱,也就是说诸侯数量要足够多,每个诸侯都会充分利用地势进行争霸,这样地缘影响的覆盖面才够广。因为诸侯太少的话,诸侯内部的许多险要之地,就不能发挥作用。

其次,这个乱世持续时间必须足够长。时间长了,诸侯就会对这些兵家必争之地进行持续争夺,而且这些必争之地重新经过一番组合后从属于不同诸侯,发挥的效用可能完全不同,地缘的价值也就能最大程度地凸显出来。

笔者以为,春秋战国完全符合“足够乱”和“足够长”的条件,这是笔者选择这段历史的主要原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地图里的兴亡(第2部三家分晋烽火中原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风长眼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188428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2015254365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