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镌刻艺术中,铜刻是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世纪80年代,随着民间收藏活动的复兴,人们开始收藏刻铜墨盒,现已成为新兴藏项中的热门,备受知识阶层人士的青睐和追捧。李广君著的《欢天喜地》精选了100件铜墨盒的图片,其中有45方婴戏图墨盒,逐个进行赏析,配小文二三百字。该书主要以作者的个人收藏为主,是刻铜艺术品的一部专题收藏研究著作,并集中展示了刻铜婴戏的魅力。
图书 | 欢天喜地(婴戏图刻铜墨盒鉴赏)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诸多镌刻艺术中,铜刻是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世纪80年代,随着民间收藏活动的复兴,人们开始收藏刻铜墨盒,现已成为新兴藏项中的热门,备受知识阶层人士的青睐和追捧。李广君著的《欢天喜地》精选了100件铜墨盒的图片,其中有45方婴戏图墨盒,逐个进行赏析,配小文二三百字。该书主要以作者的个人收藏为主,是刻铜艺术品的一部专题收藏研究著作,并集中展示了刻铜婴戏的魅力。 内容推荐 刻铜墨盒,盛行于清末民国的文房用具,用于储放墨汁,供毛笔蘸用,因盒体用铜制作、盒面镌刻精美文字图案而得名。它诞生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作为文人案头的必备之物,曾替代砚台近百年。由于硬笔的普及,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退出历史舞台,被称作“最后的文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民间收藏活动复兴,人们开始集藏刻铜墨盒,现已成为新兴藏项中的热门,倍受知识阶层人士的青睐与追捧,收藏者、研究者与日俱增。 李广君著的《欢天喜地》是刻铜墨盒专题藏品的第一部研究著作,集中展示了刻铜婴戏的独特魅力,系统阐述了铜墨盒上婴戏图的历史由来、民俗寓意、艺术风格和工艺价值,填补了我国民俗文化和工艺美术研究没有刻铜婴戏图的空白。 目录 代序:独辟蹊径,坐拥百城 第一辑 追根溯源 受宠千年的中国娃娃 瑰宝上的宝贝儿 人中之精灵 第二辑 表现题材 小游戏玩出大名堂 欢天喜地的童年时光 读书向学好儿郎 小鬼当家的那些故事 第三辑 民俗寓意 累世同堂膝下欢 金童送福献寿来 民间习俗的形象大使 第四辑 工艺风格 铁笔写童真 清婴民童各有千秋 小锤敲出的顽童 小辫大褂领风骚 倍受追捧的卡通文具 代后记:“孩子王”是这样炼成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欢天喜地(婴戏图刻铜墨盒鉴赏)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广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友谊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160919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5-10-01 |
首版时间 | 2015-10-01 |
印刷时间 | 2015-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22 |
CIP核字 | 2015259604 |
中图分类号 | K875.4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5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