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桃林主编的《农诗300首》以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史为主线,按照历史延续性、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乡土普世性的时空特征艺海拾贝,串起先秦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诗词精粹,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凝聚中华民族智慧,升华劳动实践经验,把握人与自然规律。通过赏读精美农诗词,继承和弘扬农耕文化思想,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仍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图书 | 农诗300首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桃林主编的《农诗300首》以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史为主线,按照历史延续性、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乡土普世性的时空特征艺海拾贝,串起先秦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诗词精粹,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凝聚中华民族智慧,升华劳动实践经验,把握人与自然规律。通过赏读精美农诗词,继承和弘扬农耕文化思想,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仍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内容推荐 张桃林主编的《农诗300首》精选的300多首农诗词出自100余位诗人及《诗经》等5部经典历史文献,通过梳理和分析,编辑成6部分。第一部分“农本”阐述了农业为立国之本的重要地位以及历代重农、悯农的思想,并制定为农战略和农耕政策措施。第二部分“躬耕”描绘了农耕生产、农业劳作等劳动实践的画面,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朴实和勤劳,总结出地时物宜、趋利避害、变废为宝、协调和谐等农耕生产的经验和法则。第三部分“民俗”描述了节气时令、习惯风俗、地域物产和农家生活情趣等,从侧面感知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和农民生活状态的演变过程。这些诗词以写实为主,所描述的内容均与农业生产实践相关。第四部分“情怀”是由心境、心情的主观体验而升华为积极向上的情感或情绪,延伸为亲情、友情、乡情、怡情等。第五部分“品格”是正面积极的生活模式和品性风格,包括公平正义、勤劳节俭、智慧勇敢、礼仪尊崇等中华民族经典传承的优秀品格,表达了古代文人御欲尚俭、以农为本的价值取向。第六部分“境界”是指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不管是归隐乡村的隐士,还是身居庙堂的朝臣,都通过农诗词寄托对自然淳朴的农村生活、安静详和的田园风光以及天人合一、淡泊明志、超然脱俗的精神向往,饱含着农耕文化中“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哲学意蕴。农诗词以写意为主,笔墨融情,诗词寓意,通过描绘田园风光等客观图景寄托亲农、乐农、爱农之情,进而演变和升华,读者从这些农诗词中可以感悟出寓意、情感等文化内涵。 目录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 前言 1 农本 2 躬耕 3 民俗 4 情怀 5 品格 6 境界 原作者简介 《农诗300首》原作者或作品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农诗300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张桃林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921032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3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5-10-01 |
首版时间 | 2015-10-01 |
印刷时间 | 2015-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04 |
CIP核字 | 2015245594 |
中图分类号 | I2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48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