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第十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举行。许结、易闻晓主编的《中国赋学》既是此次会议优秀论文的结集。共收入论文45篇,分别从“赋论研究”“赋体研究”“历代辞赋研究”“辞赋语词名物研究”“版本赋家赋作考证”以及“赋家赋作研究”六大方面对于赋学的发展及演变历史作了全方面的介绍与阐释。
图书 | 中国赋学(第3辑第十届国际辞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2012年10月,第十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举行。许结、易闻晓主编的《中国赋学》既是此次会议优秀论文的结集。共收入论文45篇,分别从“赋论研究”“赋体研究”“历代辞赋研究”“辞赋语词名物研究”“版本赋家赋作考证”以及“赋家赋作研究”六大方面对于赋学的发展及演变历史作了全方面的介绍与阐释。 目录 第十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一、赋论研究 1.论赋韵批评与写作规范 2.古代赋论与赋的经典化 3.论晋人对汉代赋学观的接受 4.论朱熹的辞赋思想与创作 二、赋体研究 1.散体赋的句式实验与新诗体的产生 2.传统赋创作之章法问题——以南北朝赋为例 3.《诗经》对赋体源起的影响 4.论唐代诗、赋间之书写关系——以竞技游艺题材为例 5.闽南语俗曲唱本中的赋体铺写 三、历代辞赋研究 1.汉代赋家的琴缘、琴赋和琴心 2.魏晋鸟兽虫鱼赋之情思意识述论 3.唐代辞赋的兵学思想考论 4.高宗赋坛与四杰的开拓之功 5.清代赋总集分期述要 6.理身如理国:历代赋中的“言医”叙写 四、辞赋语词名物研究 1.赋用联绵字字本位语用考述 2.《子虚赋》植物续考 3.论辞赋创作中的联边字 4.论汉赋叠字运用的承与变 五、版本、赋家、赋作考证 1.《历代赋话校证》勘误 2.《难蜀父老》作年及司马相如生平新考 3.枚乘卒年与枚皋生年新考 六、赋家赋作研究 1.屈原:典型的“狂狷之士”——班固《离骚序》新解 2.屈原作品尚“情”倾向的文化考察——以楚地音乐与出土文献为依据 3.论屈赋的抒情式叙事手法——以《离骚》《九歌》为主 4.浅论宋玉赋的叙述模式 5.《招魂》刍议 6.太一信仰与《大人赋》的结构及影响 7.徐斡《齐都赋》内容之考察——以佚文为中心 8.成公绥《啸赋》与道教行气术 9.承传道统,赋为诗史——论李谐及其《述身赋》 10.语言张力与萧纲赋的诗意呈现 11.韩愈《送穷文》与扬雄《逐贫赋》的特点:夸耀与安慰 12.徐松《新疆赋》述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赋学(第3辑第十届国际辞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许结//易闻晓 |
绘者 | |
出版社 | 齐鲁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33462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40 |
出版时间 | 2016-07-01 |
首版时间 | 2016-07-01 |
印刷时间 | 2016-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22 |
CIP核字 | 2016010322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4-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