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未央宫(沉重的帝国)
内容
编辑推荐

周树山著的《未央宫(沉重的帝国)》介绍: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国家,由于它的暴虐和严酷,仅存在十五年。继之而起的西汉王朝,仍行秦政,在制度和意识形态上都更加完备,也更加成熟,自高帝刘邦至平帝历经十一个君主,二百一十一年。帝国的沉重,不仅在于家天下的制度层面,更在于与制度相关的个人命运的沉浮和心灵的苦难,我们只有借助文学的手才能触摸到冰冷的历史深处人的温度。贤愚善恶,荣辱生死,他们活在历史中,也活在我们可以理解的人性里。

内容推荐

周树山著的《未央宫(沉重的帝国)》介绍: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国家,由于它的暴虐和严酷,仅存在十五年。继之而起的西汉王朝,仍行秦政,在制度和意识形态上都更加完备,也更加成熟,自高帝刘邦至平帝历经十一个君主,二百一十一年。

帝国的沉重,不仅在于家天下的制度层面,更在于与制度相关的个人命运的沉浮和心灵的苦难……

目录

吕后和刘邦的家天下

居庙堂之高

汉代的官场生态

汉文帝

“文景之治”后面的两个女人

汉武帝身边的四个骗子

在“独尊儒术”的幌子下

汉武帝和他的丞相们

汉武帝天马之战

你活在汉武帝时代

可怜汉武之子孙

大儒董仲舒

司马迁之厄

海昏侯刘贺的前尘往事

汉代的公主

叛逆的王侯

供养一个皇帝要多少钱

问君可是戏中人

古代奏疏中的警世之言

终结者:王莽和他的短命王朝

附录一 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

汉代权贵霍氏之覆亡

附录二 本书主要人物谱系

试读章节

吕后和刘邦的家天下

汉高祖刘邦的正妻吕雉,于刘邦称帝时册封皇后。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即位,史称惠帝,在位七年后死去。吕后临朝称制,代行帝王之权,成为庞大汉帝国的实际主人。身为女人,统治大汉帝国八年,直至寿终正寝。文明初始时,无文字记载的母系氏族社会不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她算得第一位君临天下,执掌至高无上权力的女人。

女人是否可以执掌权力,做政治领袖,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这不是一个问题。环顾全球,女总统、女总理等女性政治家所在多有,她们在政治生活以及国务活动中的卓越表现和迷人风采令世人叹羡。可是吕后活在中国公元前2世纪,那是一个秦始皇及其后继者秦二世残暴昏庸、天下无道、诸侯蜂起的时代,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者,家天下之皇权也。逐“鹿”者如饥狼饿虎,舍生忘死,对“鹿”穷追不舍,互相撕咬杀戮,力不逮者或落荒而逃,或死于非命,或投靠力强者,甘为鹰犬;最后只余刘、项两家,分称汉、楚,鹿死谁手,不可知也!汉楚两家,灭秦时实为盟友,秦灭后,汉楚相争,兵连祸结,经年不息,最后,吕雉的老公,出身微贱的“泅水亭长”刘邦胜出,他建立了大汉帝国,江山自此姓刘。

既然建立了家天下的刘氏王朝,到手的皇权就不容他人觊觎,所以,对于公开或潜在的对手必须逐一消灭。吕雉嫁给刘邦时,寻常一民女也,灶前为炊,下田耕作,操持家务。但自刘邦起兵,纵横天下,她的生活就发生了改变。到了刘邦称帝,她被封为皇后,就参与了王朝的政治斗争。这种斗争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住家天下的皇权不被人夺去。为此,就要杀人。史书上称吕后“为人刚毅”,就是说,她不是一个柔弱的女子,而是心肠狠,能决断,有魄力,这种性格在血腥的政治斗争中向最黑暗、最凶恶的方向发展,人性之恶达于极致,其狠戾和凶残超越了人伦的底线。综观她对人迫害和残杀的记录,可以说她是历史上最毒辣、最凶狠、最残暴的女人。

一异姓王

吕雉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她生活在秦帝国的末期,适值刘邦微贱时。他的丈夫当着“泗水亭长”,这种职务甚至算不得“吏”,相当于后来的保甲长之类。刘邦不务农事,在外面饮酒赌博,浮浪闲荡。吕雉为农妇,需下田劳作。史书记她带孩子在田间劳作时,恰有一相面先生经过,说她和一对子女皆有至贵之相。这种话,我们只当它是后人的附会。但说明那时她和普通农家妇女并无区别。刘邦后来被项羽封为汉王,和项羽争天下,身在军旅,四方奔窜,顾不得家,吕雉和太公在家乡,被项羽掠去作人质。项羽兵困窘急,欲烹太公逼刘邦退兵。刘邦回答项羽说:我俩当初结盟攻秦,义如弟兄,我爹就是你爹,要把他煮汤喝,别忘了分我一碗。此时刘邦老婆吕雉也在项羽手中,性命危在旦夕,在囚禁中惊恐忧惧可以想见。项羽虽然在攻城略地时手下无情,有嗜杀残暴之名,但遇具体情境,时有不忍之心,尚有一点贵族情怀,自觉此事不地道,终于罢手。由此,太公、吕雉等刘邦的家人在兵荒马乱中还是保得了性命,在项羽兵败弃城后得归刘邦。这时的吕雉人生动荡不定,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和常人无异。

刘邦称帝,吕雉封后,这个女人已非往日农妇,她的身份至尊至贵,开始行使权力。直到刘邦之死,是她人生第二阶段。这时期,她主要是维护并巩固刘氏的家天下,帮助刘邦剪除异己。她刚毅、果决的性格显示出来,而它的另一面,则是狡诈和残忍。她帮助刘邦杀过两个人,即: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P1-2

序言

世事纷扰,棋局紊乱,与其观棋,莫如读史。

我们华夏民族是世界上历史传统最悠久、历史文化最博大精深的民族。历朝历代都有专门的史官记载当朝大事,修撰前朝历史,所以学者们认为我们有独特的“史官文化”。秦始皇焚书坑儒,烧了战国前各国的历史,但自秦以后,流传下来的历史典籍一个人白首而不能尽览,更何况“六经皆史”。

中国之正史,自《史记》而迄于《清史稿》,人称二十五史。史家有“前四史”之说,所谓“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认为这四部史书,无论史料的丰富,行文的典雅,其雄浑深邃、峭拔卓异都堪称古史中的典范。余生也晚,青少年时遭逢无书可读的时代,成年后方有机会接触中国的历史典籍。我不是史学家,因学养浅薄,所以从文学的角度进入历史阅读,对“前四史”多少有一点涉猎。开头有感于曹植的“七步诗”,于是读《三国志》,读史的文学成果是写成了一部历史话剧《曹植》。这部作品算作我戏剧的成名作,由哈尔滨话剧院排演后在哈、沪等地演出近百场,又被选为中国首届艺术节的参演剧目,在北京首都剧场演出获得成功,受到了文化部的表彰,各大报刊也争相评论。这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事情,当时我还算年轻,国门初开,思想大潮汹涌澎湃,尽管时有寒潮来袭,国人对民族的未来仍然充满热望和期待。进入90年代,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我也有过一段迷茫和彷徨,但还是留在文学的岗位上,激情燃尽,满目荒芜,退思沉潜后,“自将磨洗认前朝”,读史的结果,仍然落在了文学上,创作并出版了表现曹魏王朝兴衰的《生为王侯》《铜雀台》等长篇历史小说,同时发表了一些历史随笔。

在阅读《史记》《汉书》的过程中,我才有意识地进入了历史的思考。我认为,一个中国的读书人,起码应该读一种中国的断代史,比如“前四史”的任何一史。这几种史书,多则十来册,少则三五本,阅读它们并不是很难的事情。西方哲学提出一个哲学的认知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我觉得一个民族也应该对这三个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中华民族艰难跋涉了几千年,历代的志士仁人们一直在寻找着民族富强、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左右奔突,上下求索,留下了多少泣血的哀歌和沉痛的呐喊,但我们的前行之路依然曲折和崎岖!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从我们自身的历史中去寻找。一座座火山爆发,一顶顶王冠落地,的确,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历史。但是,落地的王冠又被后人抢到了手里,迫不及待地戴到了自己头上,于是,在一个个朝代的更迭中我们走到了今天。解剖一个王朝,寻绎庙堂政治的筋脉,我们常常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一阵寒颤打彻全身,令我们悚然而惊!我们发现了民族的历史基因,我们明白,横亘在我们前面的历史三峡为何如此烟雨苍茫,遥远漫长!

不必捶胸顿足,也不必热血贲张,收起你廉价的乐观,也无须灰心绝望!咬紧牙关,往前走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我们远古诗人的召唤,也是我们民族的宿命!

对于我这样一个文学中人,读史也只能是启发思考的创作过程,不可能像历史学家那样进行学术性的考索和谨严的论证,也没有能力建造恢弘的历史宫殿。清代的史学家章学诚批评只知搜罗史料、埋头考据的人为“但知聚铜,不解铸釜”,古往今来,以史料之铜铸鼎铸釜的大师不知凡几,一个作家的随笔作品,如果关涉历史,不过就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所感怀而已,实乃饾饤之论。读者诸君若能从中有所会心,当不胜欣慰。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国家,由于它的暴虐和严酷,仅存在十五年。继之而起的西汉王朝,仍行秦政,在制度和意识形态上都更加完备,也更加成熟,自高帝刘邦至平帝历经十一个君主,二百一十一年。帝国的沉重,不仅在于家天下的制度层面,更在于与制度相关的个人命运的沉浮和心灵的苦难,我们只有借助文学的手才能触摸到冰冷的历史深处人的温度。贤愚善恶,荣辱生死,他们活在历史中,也活在我们可以理解的人性里。

因是读史随笔,各章独立成篇,关涉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因角度不同,各有侧重,或有重复之处,为免此弊,遵编者之意,作者成书时将《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和《汉代权贵霍氏之覆亡》两文移至附录处(供读者参考),但或仍小有重复,敬希读者鉴谅。本书各文皆取材于《史记》和《汉书》,因未做学术文章处理,引文不一一标示出处。

收入本书的文章是在两三年的时间里陆续写成的。承蒙《随笔》《书屋》和《同舟共进》等杂志的厚爱,很多篇章在以上杂志发表过。在此,谨向编辑朋友海帆女士、胡长明先生、梁思慧女士表示真诚的谢意!最后,向复旦大学出版社李又顺先生致谢,他在书中各文陆续发表时曾给予作者关注和鼓励,此书问世,又顺先生倾注的热情和心血令作者铭记。我们共同希望此书能给读者诸君带来愉快和智性的阅读体验。

周树山

2015年5月6日于威海贝舍书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未央宫(沉重的帝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树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124354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9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2016162235
中图分类号 K207-53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0: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