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内容
试读章节

黑暗之光:如何在疼痛中维持体面的平静

有一天深夜,我没有睡着,拿手机上网,亦墨也在。我说你为何还不睡。她发来一个迟疑的微笑,又过了一会儿,她说,在思考现实和理想。

亦墨是负责我老家房子的室内设计师,我们见过几面,她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年轻,倔强,沉默。初见是个雨天,我们约在小区门口碰面,过了约定时间好一会儿,她才气喘吁吁地跑来,说是等错了门。一身拘谨的白色套装裙被淋得湿漉漉,倒卷不直的头发胡乱披挂在肩上,因为皮肤稍黑体型偏胖,她看起来分外狼狈。说真的,那天唯一让我感觉稍好的,便是她递过来的名片上这个别致的名字。

和这个人打交道毫不轻松,当我知道她的星座是摩羯之后,明白了她为啥那么固执、固执、固执。在我的理解里,我的房子当然装成我想要的样子,如果有什么想法在施工上不可能实现,那你提出,我可以妥协。

我们之间有过几次不那么愉快的对话。诸如:

“沙发背景墙我不要那么复杂,不要软包。”我说。

“软包也可以很好看。”她说。

“好看但是我不要,可以吗?”我说。

“我们考虑考虑吧,考虑考虑。”她说。

“这是决定,不是建议。”我说。

讲到最后我几乎怒了,掷地有声地拍出这句话,在她的公司,还有另外几个同事在场,她略微尴尬地笑笑,没说什么。

亦墨失眠的这天,为着阳台上的一扇隔断木架,我们在网上剧烈地争执。应该说态度比较剧烈的是我,尤其当我发现她对我的要求置若罔闻,重复递过来的设计图完全没有相应更改时,我说:你的设计理想不妨留着将来在你自己的房子里实现,切勿强加于我。

我的话说得很重,这是为何见她深夜在线,忍不住问候的原因。

她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说,写出让自己不羞愧的文字。

她说你谦虚了。

没有,只是对自己诚实。我说,又问,那你呢?

她一如既往地犹豫着,答道,可以说有理想,也可以说没有。

不知为何,那一刻我的心里有轻微的自责。我想,大约因为我、因为像我这样以顾客是上帝而自居的人,使她产生了自我怀疑。

好吧,那你有特别想去的地方么?我问。

工作那么忙,天天加班,能去哪里?她反问。

我只是问你有没有“想去的地方”而已。我说。

……

又是沉默。  好半晌,她回过来:像你们这样的人,怎么会明白什么叫做身不由己。

然后她下线了。

我大概能想象,如今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

家境不错,有一对超级疼爱并尊重自己的父母,闲来写写字画点画看看书旅旅行,不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就有高质量的生活,性情乖张,完全不知民间疾苦。除了身体差一点,啥都不缺。

记得前些天,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张桌上放着刚刚完工的水彩画,几坨染了五颜六色的纸巾和洗笔筒、调色盘的照片,我说,这就是我的游乐场。点赞的人很多,我的朋友琪私下给我发来信息,她说,我看着你的照片,心里有些难过。

为什么难过呢?我问她。

我觉得好孤独。她说。

是孤独,不过我喜欢呀,我喜欢我的生活。我笑道。

我也喜欢你的生活,但我没法过你的生活。琪感叹。

这是一个认识十余年,见证了彼此成长过程中许多艰难时刻的好朋友说出的话,有理解,有同情,有真心实意的欣赏。这样的话,比点一百个赞都更使我感激。

“如何在疼痛中维持体面的平静”这个课程我修习了十年,如今仍在行进。

“如何在独处中获得快乐并且尊严”,这是同时修习的另一课。

史铁生说他是被命运推搡到写作这条路上,我深表同意。回想过去,若不是少小患病休学、离群索居,我怎么会甘愿沉浸到枯寂的读与写。人生路途,与其说是无可奈何,不如以“命运”一言蔽之。

有时会猛然记起从前的日子,黑漆漆的小公路上一瘸一拐的女孩,因为父亲输掉了最后一百元而委屈心疼得要掉眼泪,她高考准考证的钱未交、照片未拍,彻夜不眠后翻出一张两寸照生生剪小成一寸。老师说这张照片不合格,她只好硬着头皮去相馆拍照,拍完才对老板说,可不可以取的时候再给钱。

各人有各人的深渊,命运何曾放过谁。

那样黑暗的日子里,我无数次默祷,梦想是各种各样的。在不该再相信童话的年纪,我发了疯地想要一朵实现愿望的七色花,虔诚地一个一个默许自己的愿望。很多次痛着哭着睡去,幻想着醒来之后便是新的天地。P3-6

目录

自序:灵魂飞行

Part1:把自己从生活的泥淖中拔出来

 /黑暗之光/重访故园/千里暮云平/不重要的扔了吧/看一看,等一等

 我城/公车旅行/浪迹天涯/阿姐/姨妈的再婚/她/留住天真/出走记

 冷吃碱粽子/今晚睡哪里/眼不见难为净/

Part2:唯有热爱,能抵御岁月漫长

 春城冬意/夕阳里//外婆的糍粑//土月饼/找白发

 街头食物/颓废理想/世间有味/桐和纸/家乡的面/豆汤饭

 萝卜的事/五楼阳台/住在理想的隔壁/不打烊的安慰

 在水一方/给自己的歌/

Part3:不爱说话的人,请认真生活

 外婆家的糖罐子/父亲的顽固与笨拙/舌尖上的旧时光

 故乡的冬/晨间/酒喝好了,雨就停了/伴/不速之客/饥饿的缘故

 蚊帐/物喜/洗发/夜来风雨声/有所不食/不吃大餐的自由/幽默这件事儿/

Part4:耐住生命的凉

 背阴植物/芳华过眼/人间四月天/荷塘夏色

 无路可迷/全城停电/声音/位置和圈子/有人赞美单身,有人则不

 必先正名乎/绿皮火车/城中村/我在昆明,三月一日/故地重游汶川/大雨迷城/怀旧照相馆/

Part5:梦里出现的人,醒来就要去见他

 花儿与少年/数字密码/一日家常/不好客

 行李箱里的信仰/锦书无凭/夜机/山长水阔知何处

 行中有寄/在林芝逛超市/中毒记/人在旅途

 岂曰无衣/没有手机的日子/北方的海/去航海/

序言

自序

灵魂飞行

这天上午精神不错,在露台上为多肉植物分家,整个夏天的阳光雨露过后,它们长势惊人,很难相信,我几乎没加以任何照顾。

有个朋友说,你很会养花。偷笑,假如一年拍几次茶花米兰杜鹃上传社交网络就算会养花,我的那些真正精通植物并且与之长期共处的朋友们一定都是花仙子。

事实上我不只不会养花,将时针拨回去十年,我甚至对花花草草没有兴趣。田野里麦子黄了,石阶缝里生了绿苔,这样的事,我不在乎。

我不是这本书里所写的,一个从始至终富有情怀的人。

十几年前我是什么样子呢?烫着生平唯一一次的栗色爆米花发型,涂黑指甲油,听摇滚乐,写矫情的青春疼痛文学……不是喜欢,而是那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少有事物能带来笃定持久的快乐。

佝偻着腰去挖土,笨拙地将白牡丹和观音莲分成四盆,泥土干了,用小勺子碾碎,漫无边际地想着,接下来可以再养点微型水草,小景观好看,又不至于繁重得难以打理……就在这个时候,一束阳光穿过云的罅隙落到我的手臂上,暖暖的,有点痒。我愣愣神,知道有些类似礼物的东西到来了。

不是我在料理植物,而是植物在料理我。

培土,拔草,浇水,晒阳光。不是别的,是我的心。

生活并不总由选择,更多时候,它将世界的某一部分推到我们面前。有时粗暴直接,有时绵长温柔。与之相互认识彼此接纳的时间里,往往懵懂不自知,需要长久的陪伴、考验和突如其来的醒悟。

真是一朵花开的心情。

写这些文字的过程,就像一种艰难的寻求。经常发乎一念之间,于是需要拼命钻探,极尽所能地利用我有限的人生经验和情怀,使其尽量真实动人,且不至于寒酸。

它们大多数出自我的一份专栏,可想而知,每隔一周我就必须花时间来思索、找出危机四伏的狼狈生活里琐细的美好,接着修饰它,自圆其说。所以难免有些牵强,带着不可能忽视的“表演”痕迹,像一张收拾得过分整齐的桌子,让人不得不怀疑它抽屉里掖着多少汤汤水水残羹冷炙。

偶尔写得很费力。尤其当命运一再展示狰狞面目,如浪头一个接一个肆虐扑来,这些粉饰太平的小方块就像超市货架上廉价的浓汤宝,显得多么轻飘虚伪不负责任。我讨厌不诚实,因为意味着怯懦,意味着不敢直面和坦承生活中最不鲜见的绝望的阴影。可是这样纠结好吗?连通俗歌曲都会唱:“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所以其实还是有选择。  选择看见美好的,忽略丑陋的。

选择记录愉悦的,收起糟心的。

择出更为理想的部分,擦拭干净,摆上生活的台面,对我而言,一开始是整理自己的仪式,能够从中获得让人生赖以为继的尊严价值感,以及某种必要的心理平衡。渐渐地,当我真正开始融入,其间恩慈便如这午后的阳光,突然绽放,清晰明亮。

朋友丹鸿这样写我:“想起她拍了那么多晨昏的天空,喜悦的花朵,就明白了这些画面的暂留是对疲劳的宽释,而之间是行走。”

我只想说,从微小的地方去找生命的喜悦,肉身沉重,灵魂飞行。

2015年8月5日凌晨

于昆明

内容推荐

读这本书你一定会有共鸣,再也没有见过比沈熹微更会写那些我们内心一闪而过的情绪,甚至把它剖开了整理的作者。

无论是每次开门时笑脸进来的小姑娘,亦或者梦想只是拥有一间五十平房子的好友,习惯把糖让给女儿吃的妈妈……这些须臾瞬间的动容,是沈熹微记录下来的“黑暗之光”,在最漫长的日常里,理清着真正值得我们坚持下去的理由。

慢慢地看这本沈熹微著的《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可以试着一天一篇,一起沉下心来过一段宁静自省的日子,发现自己,整理自己,修复自己,在与生命中每一天的温柔相处中,消解掉那些累积的绝望和惆怅,长出柔软的心和坚硬的骨头。

编辑推荐

读着沈熹微著的《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我知道有些类似礼物的东西来到了我的生活。

作为一个本身向内的人,我看到一个人从没有像此刻这样珍惜自己。默默生活,热切观察着,享受一个人的乐趣。

种花,写诗,编造故事,出门旅行,做可口饭菜,有效的战斗,英勇的生活!同时拥有柔软的心和坚硬的骨头。如她所言:“不是我在料理植物,而是植物在料理我。培土,拔草,浇水,晒阳光。不是别的,是我的心。 ”

读一读这本书,随时随地寻找到美与意思,体会到宁静与快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熹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18465
开本 32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2016156882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9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