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存的图像(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在理性探测不到的地方,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由神秘的潜意识主宰。一个诗人用他的画笔,喊出了对存在主义哲学的无穷追问。

《生存的图像》为哲理漫画与思想随笔的结合体,融漫画的趣味和哲学的严肃为一体,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和探讨,无论生活怎样对你,都不要失去存在的勇气,生命的旋律总是向上向上。是作者宋迪非对生存的长期思考和艺术探索的结晶。

内容推荐

宋迪非先生以文和画的形式,站在哲学的高度,用存在主义的视野来关注生活的点滴,进而对生命的坚强不屈和无穷力量给予关照。对现代人生存处境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了人的异化、世界的荒谬感、存在的勇气、生存的深渊等等存在主义的主题。

《生存的图像》文字富有诗人的激情,传达了作为个体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孤寂感,以及对自我解救的期许。毋庸置疑的是,作者深谙海德格尔、萨特、卡夫卡、加缪等这些西方具有存在主哲人和作家的思想。而他的画,则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诡异的非逻辑的自由联想,线条干净,构图简洁,有很强的现代感和哲理的旨趣。

目录

自序

存在的深渊

荒谬的勇气

智慧的发现

此岸与彼岸

试读章节

那面向别人的脸,是非常严肃的,这严肃是必须的,无人可以反驳的,应该说,是对世界的思考形成了他现在这样的表情。可由于年深日久,这表情已经凝固成一个面具,和一种令人恐惧的尊严。谁能撼动他呢,注意了,那游戏着的孩子也许正好是他的敌人。

在一触即发的瞬间,我消灭了我身体中的另一个我。那个虚妄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假我,总是充当现实的调和人,并且总是在暗中进行着利益的算计。快乐的实现被延迟,直接性被阻止。他不过是本真之我的一个影子,真我在怯懦的当儿被他欺骗了。也许,会有某个契机,我们将在电流般的触动中顿悟,什么是真正的我?为什么间接性也要服从直接性。

在两眼抹黑中你已经寻找了很久,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你看到了和想到了什么?你已经转了几圈了,在其中你碰到了什么,又被什么碰到?当你的大脑差不多晕眩的时候,一道光束忽然亮起,你看到了什么?这样的光直射着,从黑暗的深处,帮你辨识你的所在之处。当你和真实照面时,感官在高度集中的时候打开了,你与你自己会面了。可那真的是你吗?

犹如堆积的雪人

望着远方

喜悦是安静的

那看不见的眼睛也是安静的

目光因为不可见而具有了颜色

并于不可见而见证了就在身边的事物

而他们就在远方

犹如两个雪人

在另一种接近黄昏的目光里

他们挨得很近

他们能听到彼此的说话声

祈祷的钟声还没有敲响

他们的双手还没有伸出

他们还没有走向更远的地方

在模糊的看不清什么的里面

他们注视着自己的样子

他们和这个季节融为一体

穿过长长的门厅,在季节的虚光里,伫足,伸出静默的手,就要推开紧闭的门。也许有风吹过窗外的荒野,也许有远征的大雁正飞过青色的长天,也许春天就要到了,人们就要脱去厚厚的棉衣。是什么样的声音在空寂中响起,然后是一阵忽然加快的脚步声。不错,那以悲哀的声音说出的是:爱比死更坚强。

如果有人说,一个落满灰尘的角落里的蛛网,是一个基本被忽略的事实,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他难免会被当作疯子。生活一如继往地进行着,人们按照“过好每一天”这个决定性的日常原则,争取不让每一分钟空过。可贫乏依然被掩盖着,真相就如那个角落,灰尘越积越多。生活,有时不过是某种故意的躲避和遗忘。

我们观察我们自己,一个暴露了的荒凉的内部。荒凉是我们基本的生存状况,也是我们由来已久的恐慌。这贫乏的状况虽让我们终日品尝着苦涩的盐,却已基本被忘掉了。无知觉是活下去的前提。而那直视的人,却陷入更深的盲视,遭遇到因为目光锐利而瞎掉的危险。可我们终究要与此共存,进入时间那经久不变的破旧的库房。

P39-51

序言

这些画和关于这些画的文字断断续续花了我近一年的时间,究竟怎么样呢?自己也不好说,可还是要拉拉杂杂地说上几句。

我一直比较喜欢那些超现实主义画家比如马格里特、恩斯特、达利等人的画,在他们那里,现实和梦发生了奇妙的联系,就像某位超现实主义者一句著名的话说的那样:一架缝纫机和一把雨伞如果各自单独摆放在那里,说明不了什么,可一旦放在一起,超现实的意味就产生了。这说的是自由联想的妙用。当年维也纳医生弗洛伊德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启发和治疗他的病人的,据说效果不错。

这应该是被意识监督和压抑着的潜意识爆发的结果。潜意识是一个更广大的世界,是意识的加工厂,在我们的内部激荡不已,如果不通过某种有效的方式把它释放出来,人就会出毛病。而艺术正好是这样的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自由联想,人会发现宇宙问万事万物都是存在某种隐秘的联系的,人也就因之进入一个主观的想象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非秩序的、共时的,表面上看乱七八糟,可却乱七八糟得有趣,比如马格里特那一群在天空中漂浮的站成队列的戴礼帽的人,或毕加索那个长了三个鼻孔的女人。这些明显和常理相悖的画面,打破了我们现实主义者看世界的方式,不小心进入了一个理性探测不到的地方。在这里,那些被明确的记忆忽略的信息显露出来,一加一是可以不等于二的,人内心世界的未被探知的广大领域,并不是像电子表格那样清清楚楚摆在那儿的。现代世界个体的精神疾患之严重表明,一个更广大的包容各种矛盾齐头并进的人是受到了压抑的,在本真的意义上是尚未得到实现的。商业社会的工具理性,把人变成了脑袋、屁股、前胸后背上挂着各色标签的单面人。

不过,在我,却并没有太刻意想要在画中揭示什么,在画的过程中方法才更重要。我只是尽量画得随意些,让潜意识中隐藏的东西随机地显现出来。也许,能够在精神自由的向度上显现的图式本身就能够呈现人性的诸多重要方面吧。只是,受个人能力所限,我究竟能够在多大的深度和广度上有自由的表现呢,这也是需要读者批评和指正的。

需要说明的是,文字是后来写的,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就不能太依赖潜意识的随意性了,而是要把潜意识层面指涉人性的内容尽量澄清出来。因为作者本人有多年写诗的经历,又多年沉浸于或可称之为存在哲学的尼采等人的思想,在写的过程中,就尽量靠近一些自己平时思考的问题,努力写得不那么干巴,最好能有一点自己的风格。我的最低限度是不能写成心灵鸡汤,鸡汤虽好,对人的健康也有所补益,可毕竟不是我努力的方向。如此这般,这些文字就不是图的说明,和图的关系也就不是若合符节式的。简单地说,文字和图如果分离开来,也应该是成立的,不过因为自己思考和写作能力的限制,若有驴唇不对马嘴、贻笑大方之处,还乞望读者诸君见谅。

2015年11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存的图像(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迪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684602
开本 32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75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2015225569
中图分类号 B083-49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192
14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