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与永恒有关的30个观念(信仰寻求理解)
内容
试读章节

唯独圣经

1427年岁末,在英国林肯郡的拉特沃思,一座43年前的坟墓被挖掘开,里面存留的骸骨,用火烧成灰烬后,撒人了附近的河里。遭到焚骨扬灰的墓主,就是被福克斯(John Foxe)誉为“改教运动晨星”的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

在罗马教廷以拉丁文的形式垄断圣经,并由教皇掌握圣经解释权的年代,威克里夫发宗教改革之先声,直斥罗马教廷的腐败。他抨击教皇至上的权威,拒绝接受教皇无误论,认为圣经才是信仰的准则,唯一的权威。威克里夫还与友人合力将圣经武加大译本,即通用的拉丁文圣经译为英文。藉着译本,不懂拉丁文的普通信徒,可以不再依赖神职人员而直接面对经文。

此后,唯独圣经的观念,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原则。它让改教家们回到上帝的话语,真理的根基。唯独圣经的观念,加上古腾堡(Gutenberg)的印刷术,使圣经迅速得到普及,极大削弱了教廷的权威,并显明教皇无误论的荒谬。

宗教改革之前,教会以自身权威取代圣经,进而树立教皇权威,声言其手握天国的钥匙,信徒需将信心建立在教会的权威上,方能得救。福音与圣经的可靠性,乃至圣经经卷的确定,也都必须依赖于教会。

改教家们则不然,他们相信圣经先于教会,有着高于教会的权威。路德(Martin Luther)甚至将圣经比作孕育教会的子宫。加尔文(John Calvin)也以教会“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弗2:20),论证使徒和先知的教导要先于教会。圣经就是使徒和先知的教导,它是以文字形式传递的启示,是上帝自己的话语。上帝处于圣经的中心,故圣经有着从上帝而来的权威。

教会史学者们认为,如果以基督的恩典为中心的因信称义,构成了改教的实质原则,唯独圣经就可称为形式原则。而前者决定了后者,后者又承载着前者。因为基督的救恩,正是通过圣经启示给我们。用路德的话来讲,圣经正典乃是福音躺在里面的摇篮。福音的中心是基督,圣经就是基督躺卧的马槽。基督教的教义只能来源于圣经,而不是教会的历史传统。

改教家们强调唯独圣经的观念,目的在于正确处理圣经与传统的关系,而非摒弃传统和其他权威,只要圣经。神学家奥伯基(Heiko Oberman)曾对传统作出区分。他认为,自早期教会开始,便存在解释圣经的传统方式,此为传统一;认为圣经之外的教会传统,也是启示的来源,具有与圣经同等的权威,此为传统二。

罗马教廷过于倚重传统,且将其重心由教会的释经传统,偏向以教会传统等同圣经的权威,落人视传统为启示的境地。改教家们反对的,正是这第二类传统。唯独圣经是信仰的最终权威,只要承认此前提,他们并不否认教会释经传统的重要性。  圣经作为唯一的最终权威,与存在其他的次级权威也并不矛盾。倘若离开教会的释经传统,我们将无法很好地理解圣经。毕竟,我们与历代圣徒,认信的是同样的真理。保罗传讲的福音,就是奥古斯丁(Augustine)从圣经里领受的,也是路德、加尔文所相信的。我们应该同样地相信,而不可能对圣经另作解释。

若以政治用语来比拟,罗马教廷垄断圣经的解释权,可视为专制暴政,那么将个人解释奉为圭臬,就是无政府主义。无视教会的释经传统,以信徒个人的理解为最终依据,等于否认存在客观标准,同时也就否定了圣经的权威。此类极端的态度,避开了教皇的权威,却让每个人都成为教皇。如此,高举的不再是唯独圣经,而是唯我是经。

圣经的权威,恰恰体现在它外在于人的客观性上。若以为每个人都可以随己意解释圣经,最终将走向“一切都是解释”的歧路。我们必须承认,圣经字句都有其客观且唯一的意思,个人应当受圣经的规范。否则,基督教信仰就会变得无所依恃。圣经的权威不依赖我们的解释,它就在那里。相反,是我们被圣经解释。高举人的解释,过于圣经本身的权威,乃是人本主义的思维。它依旧强调人的主体性,而非以上帝的话语为中心。如此一来,人便窃取了圣经的权威。

举个例子,这好比对宪法权威的理解。因为宪法同样需要解释,若不相信宪法自身的权威与约束力,那么谁拥有释宪权,谁就在统治。然而,美国人不会认为是黑袍加身的九位大法官在统治国家。他们仍然相信美国是法治国家,真正统治的权威是宪法。P3-6

目录

一、“我是自有永有的”

 唯独圣经

 权威

 三位一体

 护理

 上帝在天上,人在地上

二、“看哪,上帝的羔羊”

 律法

 罪

 道成肉身

 福音

 救赎

三、“我就是生命的粮”

 拣选

 呼召

 重生

 悔改

 因信称义

四、“在我里面有平安”

 平安

 苦难

 盼望

 永生

 良心自由

五、“使他们都合而为一”

 信徒皆祭司

 团契

 教会之外无救恩

 圣约

 国度

六、“他的荣光充满全地”

 信仰寻求理解

 工作就是祷告

 宽容

 政教分离

 顺服掌权的

序言

某冬日午后,我接到彭强兄的来电,他兴奋地说,突然有个想法,可以让我写一写影响人类的基督教观念。听他说完,我仍旧一头雾水,搞不清楚到底要写什么,只是觉得涉及面太广,便回绝了。彭兄却不放弃,之后又来电来信鼓励,我只好应承下来。他谈到的初衷是期望以公共社会为面向,做做文化普及,深入浅出地向一般知识人介绍重要的基督教观念,同时略述其对人类思想与社会的影响。说实话,到现在我仍不敢确定是否完全抓住了他的期待。写作过程中,我心目中的读者设定也不断变化,导致各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有一定差异,敬祈读者谅解。

彭强兄搭的台子好,我这个票友唱戏,难免荒腔走板。每个观念涵义丰富,若加以详论,均可单独成书。惜乎我学力不足,论述时如持荧烛象,得首失尾。基督教观念与现代思想相互缠绕,关系极其繁复,其影响文中偶有述及,亦多为逻辑的,而非历史的影响。更因篇幅有限,所论皆浮光掠影,只言片语仅留为线索。

需要说明的是,谈论基督教观念的影响,意不在为基督教辩护。所谓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种非意图性的后果,信仰之真实并不在于此。或许,反思现代性时,认真检讨宗教改革运动之得失,才是更有意义的思考。毕竟,它与启蒙运动共同形塑了现代世界。我们要问的是,宗教改革运动以来,基督教中有哪些思想因素,促进了现代性危机?这些因素本身就足以导致危机,抑或它们只在脱离信仰根基之后,才成为现代性危机的诱因?此类问题,也正是基督教回应天主教的批评时需要回答的。

此外,这些思想因素已深深楔入今日的世界,倘若改教家们来到当代,或许会为改教思想带来的某些世俗化后果惊叹不已。世俗化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首先是信仰群体的减少,其次是信仰群体内部的世俗化。真正的信仰危机,乃是后者。那些源于基督教,但已从信仰中抽离出来的观念,不仅推进了世俗化。同时,又因其基督教根源,在信仰群体内部变得难以辨识,从而加重这种内部的世俗化。此类问题若不加以辨析,基督徒“在世界却不属世界”便无从谈起。因此,它既对个人,也对教会构成了最深刻的挑战。

我相信,唯有在整全的基督教信仰中,诸观念方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果有人认为,它们的确给世界带来了祝福,那么就当感谢上帝的怜悯。如果有人认为,它们引发了现代性危机,那么危机的根源亦不在观念本身,而是拒绝上帝的结果。要避免此类局面,我们必须保持信仰的整全与观念的平衡,并且只要现代人仍然拒绝上帝,就不能说已经继承了基督教的精神遗产。

当然,如此复杂的问题是我无力处理的,我只是希望在写作中学习。没有师友的鼓励,就不会有这本小书,它可算作一个初信者的学习记录,也是友情的见证。感谢彭强兄的策划和鼓励,谢谢你对我的忍耐,允许我一再延迟交稿。感谢王怡兄,你我相交多年,谊兼师友,没有你同样不会有这本书。感谢李晋和马丽夫妇,你们知我甚深,彼此交流最多,又有共同的关注和看见,深盼你们早日负笈归来。感谢张黎姊妹,你的柔和谦卑令我羡慕和羞愧,“心怀野念,脚踏实地”是你送给学生的八个字,却同样给了我最初的鼓励。感谢李春安和张薇夫妇,是你们带给我生命中许多珍贵的时光,你们的情谊已是这座城市让我挂念的原因之一。感谢方之江和戴培真老师,你们的生命与侍奉,让我知道何为牧者心肠。感谢我的父母,没有你们永不止息的爱,以及养育和教导之恩,我甚至连“感谢”两个字都不会写。

写作,让人愈发看到自身的贫乏,得见恩典的丰盛。若是没有恩典,一个罪人,如何能够写作?若是没有恩典,卑微的文字,如何能够见证真理?创造又施行拯救,且掌管人心的上帝啊!你愿意让人知道的,但愿我能真知道,不至偏离;你所隐藏的,但愿我不要过度好奇,唯独顺服你的话语。若非你许可,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若非你愿意,一个字都不会放到人心里。我写下的每个字,都将在你面前成为呈堂证供,指证我的罪孽。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因为我的喉咙,就是那敞开的坟墓。求你洁净每个字,以红炭沾我的口,除掉我的罪孽。也求你以恩典荫庇我,让我不至灭亡,并且靠着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虽有黑暗,仍像早晨”(伯11:17)。

一切荣耀颂赞归于至高者!

危舟

2013年6月于浦东

内容推荐

两千年来,基督教对人类文明影响至深,其观念不仅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路径,也成为思想史的一部分。危舟编著的《与永恒有关的30个观念(信仰寻求理解)》选取了30个基督教观念展开论述,其中既有历史脉络的梳理,又有概念的阐释。全书以“信仰寻求理解”的方式,溯本清源,探寻这些观念的真实涵义。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阐述诸观念对政治、法律、经济等思想领域的影响,并探讨其问得失。字里行间,既能感受到信仰的激情,也可以看见理性的思考,更能引发读者对永恒的关注。

编辑推荐

危舟编著的《与永恒有关的30个观念(信仰寻求理解)》选取30个与永恒有关的观念,包括“苦难”、“希望”、“良心”、“自由”、“契约”、“宽容”、“幸福”、“节制”等,用通俗的语言清晰地梳理出其历史的脉络,内容丰富,引证详实,既可帮助普通读者开阔眼界,同时也为专家学者们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参考资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与永恒有关的30个观念(信仰寻求理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危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53604
开本 32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2015242793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