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需要哲学。出于人类的本性和现实的需要,人类不能没有哲学,因为归根结底,人类要思考、做事,要生存。对于安·兰德来说,哲学不是抽象概念的无谓堆砌,不是用来装点鸡尾酒会或者周末的消遣。哲学不是东方神秘主义在大洋彼岸的回音,更不是英国教授为面临失业的同僚设计的游戏。安·兰德认为哲学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哲学塑造人类的思想和性格,决定国家的命运。至于哲学起到的作用是好是坏,则视乎人类选择何种哲学。
《谁需要哲学》是安兰德临终前编撰的最后一部作品集。在本书所选的文章中,安·兰德阐述了获得明确、合乎理性的哲学的必要步骤。她在书中告诉读者如何界定、评价潜藏在每个人或国家心灵中的意识。她还解释了哲学规范人类和社会的机制、抽象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及某些看来深奥难懂的理论在现实中的反应。她在文章中细致描述了个人在日常表达中如何反映哲学观点,突出了客观主义哲学的影响,有助于分析当时社会上许多危险倾向的哲学根源。阅读本书是享受安·兰德思想的盛宴。安·兰德改变了许多人的思想和生活,或许你们的生活也会因为阅读本书而改变。
第1章 谁需要哲学——在西点军校的讲演
既然为人,你就无法改变需要哲学的既成事实。
第2章 哲学侦探
学习哲学的最好方法.应该像阅读侦探故事一样层层递进,最后得到真相。
第3章 形而上学和人为行动
上帝赐给我宁静,使我去接受我所不能改变的:上帝赐给我勇气,使我去
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上帝赐给我智慧.使我去分辨事物的不同。
第4章 隐性的联系
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寻找人和动物之间的联系.也许反概念思想就是人和
动物间的“隐性联系”。
第5章 没有自我的自私
人类本质上是自私的个体。
第6章 致斯帕斯基的公开信
你没必要自诩是邪恶的守护神,因为谁都清楚.你也是制度的受害者。
第7章 信仰和武力:现代世界的破坏者——在耶鲁大学的讲演
理性和自由互为充要条件,不可分离。当一个人是理性的.他便获得了自
由:当一个人自由了,他必然是理性的。
第8章 真是可靠的道理
十九世纪是西方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但同时也是哲学上最坏的年代。
第9章 康德和苏利文的对比
如若掌握不了词语.心灵只能在黑暗中摸索,一切行为都无从展开.即使
在天堂中也不例外。
第10章 因果关系和义务
“义务”是哲学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反概念之一。
第11章 一封无名信
利他主义的理论根源是对有能力的人的嫉妒和仇恨心理。
第12章 平等主义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人为的灾难.是人类难以理解的原因造成的。
第13章 刺激和反应
雨果明白,自由和尊严是人类立身的基本价值。斯金纳则知晓,
如果要毁灭人之为人,就要釜底抽薪,破坏这两个基本价值。
第14章 制度的创建
科学和思想不能由投票或者民意决定。
第15章 审查:褊狭和快捷的制度
性不是人类性格中独立的部分,也不是纯粹的生理需求,而是一
个人基本价值观的复杂混合体。
第16章 教育公平
公平原则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公平地付诸实践。
第17章 我能做什么
你要坚信,思想对于你和你的生命都很重要。如果你能将这种信
仰贯彻在日常生活中,你就会发现很多启蒙别人的机会。
第18章 不要错失良机
毁掉一个国家有两种方法:独裁或者混乱。独裁意味着尸横遍
野,混乱则会让文明机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