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彼岸之声
内容
编辑推荐

《彼岸之声》为俄罗斯思想家、哲学家、作家亚·伊·赫尔岑的一部重要著作。过去我国没出过其译本。该书以书信形式对法国大革命及欧洲的社会运动进行了描述和思考,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该书是译者凡保轩从1955年版《赫尔岑文集》(30卷,苏联科学院出版社)里译出的。该书读者对象为:广大外国文学、历史、文化爱好者。

内容推荐

在《彼岸之声》中,作者亚·伊·赫尔岑将彼得大帝改革后的俄国与欧洲进行了比较。他指出,彼得一世从德国和瑞典照抄了公文程序,“然而,那些没有写到纸上的、从精神上约束政权的东西,对个人权力、对思想、对真理权威下意识的承认则不能照搬过来,也没有照搬过来。我们的奴隶制同文明一起增强了,国家成长了,完善了,可是个人却失败了;相反,国家愈是强大,个人就愈弱小。欧洲的行政与司法制度、军事和民事体制在我们这里发展成为某种丑恶的令人绝望的专制。”作者说,“假如俄罗斯不是那样幅员辽阔,假如取自异域政权体系不是那样混乱地被设置起来又那样无序地运转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一个稍具个人尊严的人能够在俄罗斯生活下去。”

目录

致我的儿子亚历山大

引言

一、暴风雨之前

二、暴风雨之后

三、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五十七年

四、暮气沉沉!

五、何以解忧

六、1849年闭幕词

七、我无所执,凡百有持

八、瓦尔德加玛斯侯爵多诺佐·科尔特斯和罗马皇帝尤利安

其他版本

 致我的儿子亚历山大

 ADDIO!

 一、暴风雨之前

 二、暴风雨之后

原编者注

译名对照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您要预言我们的文明也将遭遇罗马式的灭亡吧?真是令人倍感安慰的思想,美妙的前景……”

“前景既不美妙,也不糟糕。世上一切都是暂时的,这一思想众所周知,为何竟会让您惊讶?不过,只要人类种族还在继续生存,没有彻底中断,文明就不会灭亡——人有着良好的记忆。难道罗马文明于我们而言不是还存在着吗?它正与我们的文明一样,远远延伸到了其所处的生活环境之外。正因为此,它一方面如此繁荣昌盛,光辉灿烂,另一方面却不能真正地实现。它把自己的因素带到了现代世界,它带给了我们很多东西,但罗马最切近的未来则是在别的牧场上发芽生长的——在受迫害的基督徒藏身的地下走廊里,在野蛮的日耳曼人游牧的森林之中。”

“在自然中一切都是目的明确,而文明,这高级力量,这时代的王冠,本源于其中,却是漫无目的,逐渐脱离现实并最终消逝,身后只留下一些不完整的回忆。何以如此?那时人类会倒退,拥向一边,于是又重新开始生长,以再次绽开那多瓣的花朵并就此完结——因为花朵虽繁盛,却丧失了结籽之能力……您的历史哲学中有某种让心灵纷扰难安的东西——为什么要做这些努力?各民族的生活成为徒劳的游戏,人们搬沙运石,垒筑不停,而一切都会毁于一旦,轰然倒地,于是人们挣扎着从废墟中爬出来,开始重新清理地面,用苔藓、木板和倒掉的柱头重新搭造茅屋,用数个世纪的漫长劳动换来再度倒塌的命运。难怪莎士比亚称历史是傻瓜讲述的乏味故事。”

“这是您的感伤之见。您就像那些僧侣,他们相遇时,除了阴沉的‘请牢记死亡’之外,再也找不到更好的话告诉对方了;或者说,您像那些多愁善感的人,他们一想起‘人生来就是为了死’就会泪流不止。只看结局,而不看进程本身,这是重大的错误。既然植物会毫无意义的逝去,它何以需要那鲜艳华丽的花朵、醉人的芳香?然而自然毫不吝啬,也不蔑视过客和现存之物,它时时处处都竭力为所能为之事,达到极致,获取充足的芳香、愉悦、思想……直至同时触及发展的极限和死亡。死亡遏止、抑制了过于诗意的幻想及其激烈的创造。花儿可能朝放暮谢,自然并没有赋予玫瑰、百合以燧石般的坚固,然而谁会为此怒斥自然呢?我们却试图把这种简陋而平庸的观点应用于历史!谁让文明画地为牢了?它的围墙在哪里?它没有止境,与思想、艺术一样,它描绘着生活的典范,渴望实现自身风习的荣光,但是生活并没有义务去实现它的幻想和思想。况且假如实现了这一点,那也不过是一种东西的改良版本而已,而生活则喜欢新事物。罗马文明远比野蛮人的社会高级、人道,然而在后者的不和谐中出现了某些方面发展的萌芽,这些方面是罗马文明中根本没有的。于是野蛮胜利了,无论所谓国民法典,还是罗马哲人们的睿智之论都无济于事。自然会收获欣喜并追求最好的,也并不想侮辱现存之物。在其活力尚存、而新事物还在成长之时,现存之物尽可活下去。这就是为什么自然的作品很难排成一条直线,自然痛恨编队前进,它总是向四方拓展,并且从来也不按正确的队列步调行进。野蛮的日耳曼人天真素朴,在潜力上反而高于教养有素的罗马人。”

“我开始怀疑,您是在等野蛮人的入侵和民族的迁徙吧。”

“我不喜欢猜测。没有现成的未来,它是由成千上万种必然与偶然条件综合形成的,其中包括人的意志——它赋予未来意料不到的戏剧结局和舞台效果。历史是即兴之作,罕有重复,它会利用任何偶然因素,同时叩响千万座大门……而哪些会豁然洞开……谁知道呢?”

P96-97

序言

致我的儿子亚历山大

萨沙,我的朋友:

我将这部书送给你,因为我还从未写过更好的作品,而且,可能也写不出更好的作品了;因为我喜爱这本书,视之为我战斗生涯的纪念碑——战斗中我牺牲了很多,却没有牺牲求知的勇气。最后,也是因为,把这份抗议书交付你年少的双手我问心无愧:有些地方是粗粝的,然而这是一个人格独立者的抗议,声讨的是奴性十足、谎话连篇的陈腐观念和荒谬偶像。这些偶像属于另一个时代,毫无意义,却在我们中间苟延残喘,不断地妨碍这个,阻吓那个。

我不想欺骗你。去探知真理吧,就像我一样。但愿你不必经受谬误之苦,不必饱尝失望之痛,而仅仅是通过继承之权就能取得这个真理。

你的生活将面临新问题、新冲突……绝不会缺乏苦痛和艰辛。你才十五岁,却已经承受了可怕的打击。

不要试图从这本书里寻找解决之道,书里没有。现代人也根本就没有什么解决之道。那已经解决了的,也就是终结了,而未来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我们不是在建设,而是在破坏;我们不是在宣告新的发现,而是在清除旧的谎言。现代人,可悲的献身者,只是在搭桥,而陌生的、未来的他者将跨过这座桥梁。或许,你能看见他……不要在旧世界的岸边滞留……宁可随之毁灭,也比在反动收容所中苟活强。

未来社会重建的宗教——这就是我遗赠予你的宗教。此教不信奉天堂,不信奉复活,而只信奉自身的觉醒、只信奉良知……到时候你去吧,回家去传播她的福音。那里曾经有人喜爱我的语言,也许还会有人记得我。

……祝福你走上这条道路,去追求人类的理智、个人自由和友爱吧!

你的父亲

退肯厄姆。1855年1月1日

后记

八年前本书正文就译完了,然后,除了偶尔修改外,译稿基本就一直躺在电脑里,直到今年年初。一直没有拿出来,原因很多。比如,琐事多,精力被分散了,缺经费,这些都是真的;还有疏懒,这也是真的。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就是不自信。翻译本书,初衷是为了练笔,为了借作者广阔的视野、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从另一个角度走近欧洲文明,弥补个人的狭隘、混乱等种种不足。总之,自己觉得译稿还是习作的水平,让一部经典的首个中文译本如此问世,心有不安。现在还是决定呈交读者,愚者千虑,或有一得,译笔虽说生涩,也并非全无可读之处。更主要的是,著作本身的内容很值得一观,于有缘的青年读者更有助益。列夫·托尔斯泰视赫尔岑的作品为解毒剂,译者深有同感。此处仅分享两点个人陋见。

其一,本书可谓赫尔岑浴火重生之作。其中,赫尔岑的怀疑思想发展到了最高阶段,并为其终生奋斗的理想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新支点。这是一个紧张、痛苦的过程,矛盾重重,然而这也是一个思辨与激情完美结合的过程,其结果,借用以赛亚·伯林的评语,是作者为我们留下了一部“伟大的辩难杰作”。

其二,作为思想家,赫尔岑的特点是从不囿于抽象的理论本身,他关注的是作为一种历史力量的观念及其具体作用形式。赫尔岑总是在个人和群体的行为中,在社会生活的组织和结构形式中,在历史斗争的舞台上观察观念的发生、发展及衰亡过程,辨明其种种变异。赫尔岑始终保持着这种强烈的历史感、现实感,是以既不为激愤所控,也不为理论所缚,在观念世界与历史世界纵横捭阖,举重若轻。

本书根据苏联科学院出版社赫尔岑30卷文集第6卷(1955)译出。原书中有不少法文、德文、拉丁文及意大利文词汇、引文,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基本都直接译成中文了,在脚注或“原编者注”中注明了原文语种。另外还添加了一些史实性脚注。上述情况均标明有“译注”字样。无此说明的脚注为原书注释的译文。另外,也翻译了原书编委所作的尾注,根据本书单行本的实际情况有所增删,供读者参考。

法文、德文及意大利文词句的翻译得到了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盖莲香、徐海燕、张世佶、刘晓、郭彬彬等老师的热情帮助和指点,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学科办领导对本书出版给予的支持。感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张晔明先生的支持和辛苦努力。

凡保轩

2015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彼岸之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亚·伊·赫尔岑
译者 凡保轩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7104939
开本 32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2015254505
中图分类号 K565.41-53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11
147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