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问道于孔子
内容
编辑推荐

孙秀昌著的《问道于孔子》由作者近年来撰写的有关孔子研究的文章辑录而成,共分三部分:辑一为审问篇,辑二为慎思篇,辑三为明辨篇。在“审问”这个篇名下,辑录了“读经问道”与“品悟经典”两个专栏中的全部文字,发表时分为上、下两部分的那些文稿,在这里均合并成了一篇;“慎思”乃意指谨慎地思考,这里赋予了阐发微言大义的意味,希望这些含蕴着作者“前理解”的阐发能够在大端处契接孔子学说的本然宗趣。在“慎思”这个篇名下,辑录了《“生命在场”与“临界处境”——由孔子哭颜渊兼谈良知哲人的生死观》、《孔子“义利之辨”发微》、《大?仁?道?命——孔子时代“道”对“命”的穿透与“崇高”意识的诞生》、《两周时代“命”意识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悲”意识的影响》四篇文稿;“明辨”乃意指明确地分辨,这里赋予了辨别匡正的意味,同时也带有替孔子一辩的意味。在“明辨”这个篇名下,辑录了作者发表在《博览群书》上的五篇文稿。

目录

自序 

辑一 审问篇

 回味“轴心时代”

 孔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老师

 圣人有情

 师生的范本

 学而不厌

 为己之学

 博文约礼

 诲人不倦

 有教无类

 范本教育

 人能弘道

 仁者爱人

 仁者人也

 为仁由己

 义以为质

 绘事后素

 知者不惑

 无信不立

 直道而行

 闻义而徙

辑二 慎思篇

 “生命在场”与“临界处境”

 一一由孔子哭颜渊兼谈良知哲人的生死观

 孔子“义利之辨”发微 

 大·仁·道·命

 一一孔子时代“道”对“命”的穿透与“崇高”意识的诞生

 两周时代“命”意识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悲”意识的影响

辑三 明辨篇

 去圣焉得真孔子? 

 一一兼与李零先生商榷(一)

 趣圣乃得真孔子

 一一兼与李零先生商榷(二)

 “丧家狗”抑或“芝兰”?

 一一兼与李零先生商榷(三)

 “纯知”与“良知”

 一一兼与李零先生商榷(四)

 孔子被“抬”进奥运会断想

附录

 西方“后形而上学”之反思

 一一兼谈“解构”与“建构”双向律动的人文变奏

 在历史之畏中透视经典

 一一对人类文化史中一种“去经典化”与“伪经典化”现象的反省

 生命的谛听

 一一读黄克剑先生新著《(论语)解读》

 叩问中国的“轴心时代”

 一一读黄克剑先生《由“命”而“道”一一先秦诸子十讲》

 “轴心时代”及其启示

 一一一种对雅斯贝斯“轴心时代”观念的读解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问道于孔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秀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63611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1
出版时间 2016-09-01
首版时间 2016-09-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2016140085
中图分类号 B222.2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2: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