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树、蒋铮所著的《天骄之殇》侧重高等教育领域,作者抽丝剥茧般剖析了高等学府里学术研究的弊端与高校学子的困境。知易行难,作者还专访了数位教育改革界的践行者,他们的成功与辉煌,挫折与失意,更可引发教育界与广大读者对于三十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成败得失深深思考。
图书 | 天骄之殇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吴树、蒋铮所著的《天骄之殇》侧重高等教育领域,作者抽丝剥茧般剖析了高等学府里学术研究的弊端与高校学子的困境。知易行难,作者还专访了数位教育改革界的践行者,他们的成功与辉煌,挫折与失意,更可引发教育界与广大读者对于三十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成败得失深深思考。 内容推荐 教育是中国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不时跃居“头条”,引发知识界、媒体与民众的热烈讨论甚至激烈争论,更与亿万普通家庭与个体命运息息相关。 《天骄之殇》作者,纪实文学作家吴树和《羊城晚报》资深记者蒋铮历时三年,深入专注地调查走访了数十家大中小学,锲而不舍地采访了百余位重要事件的亲历者、知情者,真实记录了三十年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若干个触目惊心的典型事件以及独特曲折的人物经历与命运,展现了当今青少年与教育从业者们面对的精神迷茫与困顿,揭示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败得失和艰难的探索求变之路。 目录 序三十年我们缺失了什么? 卷首语 开篇:有个故事这样开头 一则被西方媒体疯传的中国新闻 中国“神童方阵” 副总理兵败“第一神童” 第一章 神童无神话 从象牙塔到佛塔 “诺贝尔”门前的中国神童 那是宁铂和谢彦波的时代 第二章 天骄之殇 21世纪中国高校“第一杀手” “钢琴手”与“刽子手” “天上人间”的美女大学生 第三章 “象牙塔”里的“浮世绘” 轰动中国的“万言帖” 一起高校命案的“罗生门” “象牙塔”里的贪官与“剽客” 第四章 后高考时代的状元们 一条灰色新闻的轰动效应 “囚徒困境”与“状元屠夫” 失联的央视主播 第五章 被异化的学历能量 史上最残酷的情人之战 “打工皇帝”的老游戏 EMBA的新玩法 “最渗博士后”与“最牛博导” 第六章 战而论道:高校精英中国梦 刘道玉:珞珈山下啼血鸟 朱清时:摔碎的“官窑瓷器” 杨福家:“新洋务运动”进行时 成败之间看国情 第七章 坐而论道:敢问路在何方? 熊丙奇:教育生态与悖论 潘际銮:西南联大的传奇无法复制 朱永新:让教育回归本质 跋 教育应该为幸福人生奠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天骄之殇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树//蒋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09216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6-10-01 |
首版时间 | 2016-10-01 |
印刷时间 | 2016-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4 |
CIP核字 | 2016227022 |
中图分类号 | G649.2 |
丛书名 | |
印张 | 2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9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