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将比较史、历史社会学、文本分析与人类学融于一体,提出一个解释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具有哥白尼革命特质的新理论典范,把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作为研究起点,而民族这种特殊的人造物就是“想象的共同体”。接着论证了民族主义是如何从美洲最先发生,然后再向欧洲、亚非等地逐步扩散的历史过程。
图书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将比较史、历史社会学、文本分析与人类学融于一体,提出一个解释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具有哥白尼革命特质的新理论典范,把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作为研究起点,而民族这种特殊的人造物就是“想象的共同体”。接着论证了民族主义是如何从美洲最先发生,然后再向欧洲、亚非等地逐步扩散的历史过程。 内容推荐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是一部在20世纪末探讨民族主义的经典著作。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以“哥白尼精神”独辟蹊径,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来探讨不同民族属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体”,认为这些“想象的共同体”的崛起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本书影响所及几乎横贯所有人文与社会学科,是在理解人类社会诸多现象时不可或缺的指引。 本书自1983年在英语世界问世,到2007年底为止,已经在33个国家和地区中,以29种语言出版。也正是这种译本广泛散布的状态,引起作者写作“旅行与交通:论《想象的共同体》的地理传记”的冲动。于是,英国Verso出版社添加此部分内容,出版了新版的《想象的共同体》。本书便以其为底本,增订出版,以飨读者。 目录 民族主义研究中的老问题与新困惑 ——关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民族主义研究 汪晖 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导读 第二版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文化根源 第三章 民族意识的起源 第四章 欧裔海外移民先驱者 第五章 旧语言,新模型 第六章 官方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 第七章 最后一波 第八章 爱国主义和种族主义 第九章 历史的天使 第十章 人口调查、地图、博物馆 第十一章 记忆与遗忘 旅行与交通:论《想象的共同体》的地理传记 参考文献 译后记 附录一 民族主义研究的新困惑 附录二 东南亚华人的认同悖论:以泰国为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
译者 | 吴叡人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384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3 |
出版时间 | 2016-08-01 |
首版时间 | 2016-08-01 |
印刷时间 | 2016-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2 |
CIP核字 | 2016125968 |
中图分类号 | D091.5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9 |
宽 | 15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经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授权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