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日文学交流之溯源与阐释(王晓平教授古稀纪念文集)
内容
目录

润物无声辨源析流——汉诗汉文的唐土渊源与文化传衍

 身延本《本朝文粹》研究

 汉诗文与日本近代文学略论

 美国的唐诗译介与研究

 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要略

 往来物古写本的整理与研究

 ——以《高山寺本古往来》《云州往来》为中心

 佚存之书《魏徵时务策》与《经国集》对策文

 论大沼枕山及其《东京词三十首》

 日本上代歌谣命名法初探

 《日本书纪》研究历史回顾与评介

 ——以1945年以前为中心

种粒远播融合扩衍——叙事文学的影响考证与文化透视

 日本古典典籍对“孝”思想的接受

 ——对《宇津保物语》创作背景的考察

 试析日本江户时代小说家曲亭马琴的《续西游记国字评》

 从翻译到再创作

 ——《三国演义》在日本的演化史

 江户文化特色与主从地位变化

 古代佛教说话文学中日本文化接受的三重面孔

 “宿儒”静轩——透过寺门静轩窥见江户时代儒者

推古察今叩同问异——近现代文学的唐土情怀与文化互读

 日本文坛的华裔作家

 ——陈舜臣

 “日本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视域中的《铜锣》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杭州

 ——以芥川龙之介《江南游记》为中心

高山仰止智水仁山——同时代学者的评价

 中日比较文学的新开拓

 ——读王晓平《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

 “翻案”之下有文章——评王晓平《佛典志怪物语》

 《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十一卷书评

 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观照之下的汉文学研究

 ——评王晓平的《亚洲汉文学》

 趣博旨约,识高议平

 ——《日本中国学述闻》读后感言

 学术本位文化观照

 ——评王晓平《日本诗经学史》

 “外向”的朴学及其可能

 从根部阅读日本

 跨文化的新朴学

 ——王晓平教授学述

执笔者简介

后记

王晓平师学术简历、著述目录

编辑推荐

孙立春、勾艳军主编的《中日文学交流之溯源与阐释》介绍:王晓平教授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进行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之一,长期从事日本文学、中日比较文学、日本汉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及中日文学文献学的研究,具体如日本藏汉籍古写本的文献学研究、日本诗经学史、日本汉文学对中国汉学的受容与变异、敦煌文学文本及敦煌俗字与日本藏古写本的比较研究,以及日本中国学史研究等。王先生多年坚持“跨文化新朴学”的探索,继承与发展了传统朴学方法,对汉字文化圈的汉语言文学展开了整体性、综合性的研究。

内容推荐
本书为王晓平教授的弟子为导师祝寿的论文集, 由四部分构成: 一是汉诗汉文的唐土渊源与文化传衍, 二是叙事文学的影响考证与文化透视, 三是近现代文学的唐土情怀与文化互读, 四是同时代学者为王晓平教授写的部分书评。本书涉及中日比较文学研究、日本文学研究等内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日文学交流之溯源与阐释(王晓平教授古稀纪念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立春,勾艳军主编
译者
编者 孙立春//勾艳军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817031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2016148982
中图分类号 I206-53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9: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