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华、王屹飞著的《川剧史话/中国史话》分为源流寻踪、声腔音乐、剧目揽胜、作家作品、行当特征、绝技绝活、名伶名戏、传承发展八个部分,从宏观上概述了川剧的整体风貌,同时将笔墨更多地倾注于川剧经典、独有剧目、绝技绝活和表演艺术家的介绍,彰显川剧的地域特色和剧种风格。
图书 | 川剧史话/中国史话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杜建华、王屹飞著的《川剧史话/中国史话》分为源流寻踪、声腔音乐、剧目揽胜、作家作品、行当特征、绝技绝活、名伶名戏、传承发展八个部分,从宏观上概述了川剧的整体风貌,同时将笔墨更多地倾注于川剧经典、独有剧目、绝技绝活和表演艺术家的介绍,彰显川剧的地域特色和剧种风格。 内容推荐 川剧是中国西南地区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它囊括了中国戏曲的高腔、皮黄、梆子、昆腔以及灯调五大声腔体系,积累了数以千计的剧目,表演艺术丰富多彩,堪称巴蜀文化的优秀代表。大凡看过、听过川剧的人,都会对其独具特色的高腔和变脸绝活留有深刻印象,然于川剧整体而言,这不过是冰山一角,川剧的形成、发展史更具有丰富的内涵。杜建华、王屹飞著的《川剧史话/中国史话》是一部关于川剧历史的通俗读本,作者谙熟川剧艺术及其变迁,以流畅的文笔、翔实的史料阐释了川剧的诞生和长成,对声腔音乐、行当特征、作家作品、著名演员等都有生动的叙述。 目录 序 一 源流寻踪 1.川剧形成的社会及人文背景 2.川剧形成的标志及其重要班社 3.四条河道及其省外传播 4.民国年间川剧的发展 二 声腔音乐 1.高腔 2.昆腔 3.胡琴 4.弹戏 5.灯调 6.场面 三 剧目揽胜 1.剧目来源 2.剧目构成 3.剧种风格和喜剧精神 4.经典剧目 四 作家作品 1.晚清及民国时期的著名剧作家 2.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川剧作家 3.改革开放时期的著名剧作家 五 行当特征 1.小生 2.须生 3.旦 4.花脸 5.丑 六 绝技绝活 1.变脸 2.踢慧眼 3.藏刀 4.变口条 5.耍火 6.耍靴子 7.绳吊 8.打叉 9.代角 10.眼中情丝 七 名伶名戏 1.历史星空——晚清及民国时期的重要演员 2.名家辈出——新中国名家名戏 八 传承发展 1.创作演出的新趋势 2.遗产保护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后 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川剧史话/中国史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杜建华//王屹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8264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9 |
出版时间 | 2016-01-01 |
首版时间 | 2016-01-01 |
印刷时间 | 201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 |
CIP核字 | 2015257407 |
中图分类号 | J825.71 |
丛书名 | |
印张 | 6.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3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