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海三马/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
内容
编辑推荐

陈惠丰主编的《青海三马/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反映了自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马氏家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活动,希望对青年一代了解青海近代的历史能有所帮助,并为研究西北地区,特别是青海地区近现代史,提供一些翔实的资料。但是由于撰稿人亲历、亲见、亲闻的局限性,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希广大读者和文史工作者予以批评指教。

内容推荐

青海三马(马麒、马麟、马步芳)在青海统治多年。马氏家族的发迹人马海晏曾受宠于慈禧,他们世袭传承,自晚清未期崛起,历经民国、扰日战争、解放战争数十年,独揽军政大权于一身,穷兵黩武,对青海各族人民进行了残酷镇压和剥削,致使各族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陈惠丰主编的《青海三马/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史料详尽,真实可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马氏家族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世袭相传和亲属相联的各种秘闻,对读者了解青海近代的历史、研宄西北地区特别是青海地区近现代史有极大的帮助。

目录

马麒

 一、马海晏、马麒的起家

 二、西军时代的马麒

 三、西宁镇总兵时代的马麒

 四、甘边宁海镇守使时代的马麒

 五、镇压甘青藏族部落

 六、马麒与冯部国民军的关系

 七、马麒的施政措施

 附:马麒大事年表

马麟

 一、身世简述

 二、追随马麒赴陕镇压革命军

 三、任宁海军右营统领驻甘南时的罪行

 四、征剿阿曲乎藏族部落的经过

 五、平定吕光复辟事件中的马麟

 六、参与镇压拉卜楞及果洛藏族的经过

 七、劫持马果园,发展新新教

 八、修建乩藏大寺和新公馆

 九、“甘人治甘”事件中的马麟

 十、国民军入甘后马麟的活动

 十一、就任青海省政府主席前后

 十二、寓公生涯

 附:马麟大事年表

马步芳

 一、家世及生平概略

 二、早期的重要活动

 三、青藏战争的经过

 四、与宁马合阻孙殿英西进

 五、青南阻截红军北上与河西反共战争

 六、对西安事变的态度

 七、派骑兵师参加抗日战争

 八、推行“六大中心工作”真相

 九、举办军政干部训练,培植实力

 十、马步芳军事集团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阶段

 十一、攫取国民党、三青团在青海的领导权

 十二、包办选举参议员、国大代表和立监委员

 十三、实行恐怖统治

 十四、镇压牧区人民和牧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十五、对各族人民的经济掠夺

 十六、利用与摧残文卫事业

 十七、几次反马事件

 十八、排挤马步青与骑五军进驻新疆

 十九、出兵陇东参加反人民战争

 二十、出任西北军政长官前后

 二十一、覆灭前的垂死挣扎

 二十二、青海解放,马步芳集团土崩瓦解

 附:马步芳大事年表

编后记

试读章节

马海晏初战告捷后,本拟趁湘军败北,继续进击。但是马占鳌认为,金积堡马化龙部已被摧毁,我军势孤力单,众寡悬殊,恐将步其后尘,力主接受招抚。马海晏也颇思改弦更张,同意马占鳌前往安定大营向左宗棠处请降。马占鳌派其长子七五及马永瑞之子马如蛟等人,于同治十二年(1873)三月抵安定晋见左宗棠,献军马50匹。马七五到了湘军大营,态度镇静,对答如流,使左宗棠大为惊奇,认为有其父始有其子,遂赐名马安良,字翰如,令其返回河州敦促马占鳌来见,万勿恐惧。左宗棠于同年七月上旬,由安定进驻兰州。马占鳌、马海晏、马永瑞、马荣等商定从河州前往晋见,并奉献梅花鹿一对,以红绸横幅上书“天下太平”四个大字,挂于两鹿角之间,缴纳武器、马匹作为请降礼物。左宗棠极为赏识。

时值河西走廊及天山南北反清义军蜂拥而起,左宗棠为了因势利导,羁縻笼络,即改编马占鳌部为马队三旗,任命马占鳌为督带,报请清廷授六品军功顶戴;马海晏、马安良、马永瑞、马荣分任旗官,归河州镇节制。从此,马占鳌、马海晏等遂成为清廷的鹰犬。十月,马占鳌、马海晏为了效忠于左宗棠,捕获了一同起义的撒拉族头人马彦龙、马聋子等,交左宗棠斩杀。自此,在湘军继续镇压回族反清起义事件中,马占鳌、马海晏等起到了湘军所起不到的作用。

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初起时,清政府调派董福祥所统率的甘军入卫京师。这时,马占鳌已死,所部由其子马安良统带,特准其留在甘肃,以维持当地社会治安。马海晏率领简练军随董福祥入京后,被编为武卫后军,归大学士、兵部尚书荣禄节制,驻防直隶蓟州一带。不久,又调守永定门,即与义和团接触频繁,所以对洋人十分痛恨。当时他们在街上曾杀死了两名过路的洋人,事后才知道其中一人是日本驻华使馆书记官杉山彬。同年六月十二曰,董军奉调攻打西什库天主教北堂和使馆区,但因慈禧采取“明攻暗保”的两面手法,未能攻下使馆。

后来天津失陷,慈禧下令董军停止攻打使馆,调令阻击各国进犯京师的侵略军,全力保卫京都。于是,董福祥所属各部先后在通州、杨村、廊坊、张家湾、卢沟桥一带浴血应战。特别是廊坊之战,董军马福禄偕同汉中镇总兵姚旺,合力阻击,更为激烈。董军当时近两万人,马福禄、马海晏及马麒均参与京郊的阻击战,在反抗各国侵略军的战役中,英勇奋战,杀敌获胜。董军所隶各部由此博得了慈禧、荣禄等的赏识。但是,董军的纪律很差,在与侵略军的阻击战中,趁火抢劫,胜似强盗,百姓大受其害,给当地人民造成了严重灾难。

同年七月二十一日,慈禧挟光绪帝逃离北京,传旨调董军护驾。当时董军正在京郊与侵略军激战,直至二十三日,才在良乡接奉谕旨。于是,董福祥便率同马福祥(马福禄阵亡后,由其弟马福祥接任统率其军)、马海晏北走,到八月十五日,在宣化追上了车驾。但马海晏在战阵中患病,加上追驾奔波,辛劳过度,至宣化后病故,时年74岁。后来,慈禧和光绪在晋南风陵渡渡河时,风浪汹涌,情况危急,马安良挺身而出,率马褐祥、马麒等掌舵扈从,因而博得了慈禧的赞扬。从此,马安良、马福祥、马麒等人便登上了飞黄腾达的阶梯。当时,慈禧为顾念马海晏效忠有功,追赠记名总兵,遗职由其子马麒接任。

马麒,字阁臣,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八月十八日。原是武生,随父马海晏在军中任哨官。承袭父职后,任旗官。

同年十二月三日,董福祥被革职回甘肃。马麒也同时返回甘肃,驻巴燕戎格厅扎什巴镇。在马安良的提拔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马麒由旗官升任为花翎衔循化营参将,由此发迹起家,其势力由扎什巴镇扩展到循化地区,从而取得了循化和巴燕戎格的领导权,奠定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P3-P4

序言

近代中国,长期以来处于新旧军阀割据的局面。青海地处边陲,交通闭塞,文化落后。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使青海成为马氏家族长期盘踞和发展壮大的基地。

青海三马(马麒、马麟、马步芳)统治青海长达近40年之久,除了社会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外,还有世袭相传和亲属相连的原因。

马氏家族的发迹人马海晏,受其姻亲马安良的提携,矢志效忠清室,受宠于慈禧,从而登上了政治舞台。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马海晏死后,其子马麒承袭父职,于民国元年被任为西宁镇总兵。1929年元月青海建省,1930年马麒任青海省政府主席。由于马麒在青海主政多年,基础已固,为其弟马麟和其子马步芳相继统治青海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国民军东下后,马麟对稳定甘肃政局起过一定作用。1931年8月,马麒病故,马麟代理青海省政府主席。但为时不久,即被其侄马步芳取而代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步芳盘踞一隅,乘机壮大军事实力。后又乘“戡乱”之机,积极反共,因而于1949年得任西北军政长官的要职。妄自尊大,不可一世。其子马继援也攀到了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的职位。这种世袭相传的封建统治,在中国近代史上确是值得研冗的。

在马步芳统治青海的时代,他独揽军政大权于一身,穷兵黩武,对青海各族人民进行了残酷镇压和剥削,致使各族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1949年9月,青海各族人民始获得了解放。

这本专题史料,反映了自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马氏家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活动,希望对青年一代了解青海近代的历史能有所帮助,并为研究西北地区,特别是青海地区近现代史,提供一些翔实的资料。但是由于撰稿人亲历、亲见、亲闻的局限性,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希广大读者和文史工作者予以批评指教。

后记

《青海三马》这本书是由青海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组织编纂的。编纂工作,由青海省政协副主席、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方新同志具体领导。参加编写的除卷前所列人员外,周宜逵、赵明暄、蒋家齐、安冉、罗麟、魏明章等同志搜集提供了部分资料或对个别章节进行了整理修订。

本书资料的主要依据是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时期的军政人员和社会知情人士:姚钧、陈秉渊、王剑萍、韩海谷、马廷秀、孟企三、马乐天、刘呈德、田生兰、邵士磷、康万庆、俄后保、马迪甫、韩得庆、薛文波、绽福寿、赵述、钟世隆、李庆芬、莫如之、马尚武、张文宪、巨生元、张时之、魏明章、马柏龄、李文绣、马有光、才仁加、李海观、赵燮、蔡作祯、宋邦彦、赵爱德、廖霭庭、韩永鹏、蒲涵文、马遇良、吴垠、孟全禄、韩有禄、李惠民、格勒嘉措、切本加、李祥廷、马文鼎、桑热加措、吴均、钟锡九、马鸣狮、张成祯、谢高峰、黄润章、张寿龄、祁昌善、李文实、马得福、石殿峰、李苏、周希武、朱绣、马义明、史载忠、马如海、多尔杰等写的回忆材料,还有座谈、访问记录和有关档案、文献、报刊记载等。

在编辑过程中,我们遵照“存真求实”的原则,体现亲历、亲见、亲闻的特点。为使整个史料比较连贯与系统化,采用了节录和摘要原文的办法,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对原文不妥之处做了适当删改,不实之处做了订正。

初稿完成后,曾分送有关方面和知情人士广泛征求意见。马文鼎、谢高峰、马祖武、马遇良、吴垠、莫如之等同志对有的章节做了订正或补充。省政协主席沈岑、全国政协常委张国声、中共青海省委统战部、宣传部以及省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的领导同志,对初稿进行了审核。对编辑体例、内容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编辑这本史料,曾得到西北各兄弟省区和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办的热情帮助和支持,特别是甘肃、宁夏两省区的同志给我们提供了不少资料,特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这本史料难免有一些缺点和错误,敬请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海三马/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71698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2015289065
中图分类号 K294.4
丛书名 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