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落花时节又逢君(重温那些美好古诗词)
内容
编辑推荐

那些漂泊的天涯羁旅,那些往昔的遗世风景,那些挂怀的老旧记忆,那些擦肩的错落美丽,那些缥缈的随风一诺,在茗香微漾的落花时节,翻开艾文茵著的这本《落花时节又逢君(重温那些美好古诗词)》,且听美好古诗词为你诉说。拾起这字字珠玑,独坐尘嚣,透过这些最美的诗词,与古人神会,遥想当年的风云际会,胸中自有磅礴的云气涌起。

内容推荐

那些文字穿越千年万年的烟波与风尘,在非彼的境况里依旧不失其风神。旖旎情思萦怀,绵骨柔肠绎出几多青睐;眷眷难当有时,泪墨为书,刻写一个人的海阔星沉;历尽摧折砥砺,霜天月凉能挨,不忍看梦里罗衣慢轻叹……千千万万人曾吟诵了千千万万遍,那熟络于心的行间字里是否也曾有你。

翻开艾文茵著的这本《落花时节又逢君》,我们一起来重温那些美好古诗词。

目录

第一章 倦眼欲与花同眠:那些漂泊的天涯羁旅

 1 作个闲人 乐尽天真

 2 未言先醉 转身天涯

 3 春风桃李 江湖夜雨

 4 始闻秋风 刘郎又来

 5 春风十里 冷月无声

 6 汾水埋骨 风流云散

 7 蓬莱旧事 灯火黄昏

第二章 画船听雨归华年:那些往昔的遗世风景

 1 陟彼南山 长歌采薇

 2 秉一盏烛 花间偕游

 3 风神散朗 尘不染心

 4 遍行川江 断肠还乡

 5 水是眼波 山是眉峰

 6 三地听雨 四方漂流

 7 人面何处 桃花依旧

第三章 残月满江忆旧香:那些挂怀的老旧记忆

 1 浮生只合尊前老

 2 贤郎怎不作宰相

 3 我未成名君未嫁

 4 明月前身是流水

 5 三峡江声流笔底

 6 飞光薄情煎人寿

 7 双泪一声何满子

第四章 绮梦难成瘦东风:那些擦肩的错落美丽

 1 落花时节又逢君

 2 醉时冉冉醒时愁

 3 斜阳一染雨如雾

 4 男儿堕地已堪伤

 5 为君持酒劝斜阳

 6 人生长恨水长东

 7 琵琶弦上说相思

第五章 远影绝尘风波定:那些缥缈的随风一诺

 1 季子平安否 我亦飘零久

 2 不见鱼书至 相思梦入秦

 3 昔日柳枝青 不着他人手

 4 秋心拆两半 颍水再无岸

 5 同心结未成 江边潮已平

 6 因缘总难绝 他生嫁王昌

 7 十载绳检外 楼台烟雨中

结语

试读章节

1 作个闲人 乐尽天真

行香子(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说世事一场大梦,沧桑历尽后人反而达观了起来。

晓行暮宿、宦海沉浮,为人构陷、一贬再贬,亲见过多少丑恶的嘴脸,也曾在流放之路泥足深陷,看破多少奥援有灵的钻营,旁观过几度政以贿成。

正因为他是苏轼,哪怕他谙熟所有的所谓规则,哪怕尽可机关算尽搏功名,再不济也能充耳不闻见溺不救,可他那天生的一颗七窍玲珑心又总是不饶不依,呼唤着:“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他酿酒,并饮酒成瘾;他擅行、楷书,笔势尽展法度;他无肉不欢,也爱参禅打坐;他身陷“乌台诗案”,仍旧笔耕不辍;他的道德只拘束他自己,却宽恕着别人;他是士大夫,是佛教徒,是以文章而名天下者,也是最平凡的耕稼陶渔人。

最为难得的是,无论将苏轼置于怎样的境况里,都不能灭他那种蓬勃的精气:好的坏的,坦然面对、照单全收。在你以为他已被催逼得渐行渐远、踪迹杳然的时刻,他只作淋了一场无防备的雨,而后满身花雨又归来,而后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们崇拜他、倾慕他,便也难免神化了他。事实上,苏轼并非生来豁达无争。道理如同见多了生死,也便把一生一死视若了一来一往的平常。经历是可以荡平人的锐气与哀婉的,多几番经历,也往往等同于多看透了几层道理。

宿命希望他活得透彻,所以不愿轻易予他顺遂,为官如此,为人夫也是一样,历尽了离恨与郁郁。在官场上,他三起三落,最终客死他乡;在生活里,他相继痛失三位伴侣,最终鳏夫独居。

与第一任妻子王弗的缘分始于在中岩书院读书时,苏轼的老师名为王方,是王弗的父亲。

在中岩书院附近有一泓未名的绿水隐匿林间,偶有清风拂过,掠起层层波纹,看得人心荡神迷。苏轼得闲便会来此流连,玩性大发地用力叩掌,引得岩穴中的鱼群闻声骚动,纷纷朝着声音的方向游来。

王方也极爱此地,于是便在某个踏春日邀来诸多文人雅士及自己的得意门生,给此水题名。为求高雅牵强附会者有之,游离其宗落入窠臼者有之。在王方看来,大多的投笔都并非见心见性,那些所谓才子的才情也未免名不副实。

直至看到苏轼的答案,只短短三个字,“唤鱼池”,既雅且新,有声有色,王方不禁拍案叫绝。受到夸奖的苏轼正忙不迭地自喜着,却见王方的女儿王弗遣身边侍女也送来了题名,“唤鱼池”三个大字跃然纸上,隽秀而醒目。举座皆惊,大赞:“不谋而合,韵成双璧。”此事过后,惜才的王方便将女儿王弗许配给了苏轼。

王弗温婉娴静,婚后的家事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此外,她还是苏轼最得力的助手。刚嫁给苏轼时,苏轼只知王弗是识字的,却未料到她也曾读过百卷书。每每苏轼挑灯夜读时,王弗都会陪伴身侧,研墨温茶。

若是苏轼有遗忘或不解处,王弗便会从旁点拨,像是位有大智慧的扫地僧,只给些提醒,却从不拨云见日,故虽不会被她醍醐灌顶,学识却可与日长进。各色的书,王弗仿佛都有见识,若是苏轼夸奖,她反倒谦逊了起来,说仅是一知半解,有愧谬赞。

“乃知天壤间,何处不清安”,与王弗的相处就是这样,她给人惊喜与温存的方式都是平铺直叙的。她以为好女子便是要做到平顺,于是她便用最温和的火候调理家庭这道餐点。

原本王弗的骨子里也是热衷掌控的,她会躲在屏风后面,听客人与苏轼的谈话,待拜访者离去后,她则告知苏轼来者是为弹冠结绶还是人心叵测。她心思深重,却也只为苏轼所劳。王弗是苏轼生活的老师,也是他灵魂的伴侣,他们之间没有太多风花雪月、缠绵悱恻,但谁敢否认平淡也是另一种伟大。

在与苏轼相知相守的第十一年,王弗辞世,留下一子苏迈,刚满六岁。苏轼将王弗葬在了母亲的坟旁,并在安葬王弗的那座山坡上,亲手植了三万棵青松。

王弗去世的第十年,苏轼再度梦见亡妻,于是他写下了那首被传诵千年的悼词双璧之一《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你我黄土之隔已是十载光阴,我们互相想念却又无从相见。我本忍着不去想你,可思念在晨曦或是月夜里不请自来,我对你终究是难以忘怀。你永远寄身在遥远乡里,而我却踟蹰客地,没了最懂我的你,我的心事还有谁能开解。你去,或是我来,总之这世间欠我们一场相见。可再看我这满头的霜雪,我这满面的尘埃,只怕纵是相见,你也已识不得我如今模样,而你却永远美丽地定格在我记忆里。

说来怕你笑我只知儿女情长,你不知你曾多少次入我梦乡,我梦见你在小窗前对镜梳妆,那真切的画面带我回到了十年前每一个有你的清晨。我们凝望着彼此,纸短情长,你应懂我的泪千行。我为你种了三万棵青松,让那明月照着你,让那松树伴着你,就像有我在这里永远牵挂着你。

后来,苏轼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王闰之不似王弗有幸,她是在苏轼最为困顿失意的时光出现的,也是真正陪他颠沛流离的那一个,从“乌台诗案”到黄州贬谪,十六年间,从杭州到密州,再到徐州、湖州。王闰之曾跟着苏轼在连天大旱的蝗灾里灭蝗、沿着城墙拾救弃婴、挽起裤管挖采野菜……

但无论生活如何困苦,她仍是将嫁给苏轼视为自己此生最大的幸运,那时的姑娘家不兴有什么名字,就连苏轼的母亲也只被唤作程夫人,苏辙的妻子更是被叫了一生的史氏。而王闰之不同,苏轼不但为其取名“闰之”,更让她有了自己的字:季璋。此等权利在旧时,唯有男人可享,可见苏轼是重视闰之也敬闰之的。

王闰之陪伴了苏轼二十五年,为苏轼生苏迨、苏过二子,并视王弗之子如己出,“妇职既修,母仪甚敦”。王闰之是个不懂抱怨的人,赤脚耕田、栉风沐雨皆不能去她欢颜。哪怕后来苏轼再度策名就列,飞黄腾达,王闰之也依旧如闲云流水,声色不改。陪他耕织的是她,每日迎门的是她,布衣韦带也不怨他,行返丘园也不弃他。

后来,王闰之在汴京染病去世,苏轼亲写祭文:“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为践“同穴”之诺,王闰之的灵柩被停放在京西的寺院内,直到十年后,与苏轼同在客乡合葬。

最后点缀苏轼生命的女子,名叫王朝云,是位西湖名妓。彼时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某日,他与几位文友共游西湖,并在宴饮时找来歌舞班助兴。台上的舞女们个个美艳妖娆、浓妆艳抹,台下的看客们也都把酒持螯、放浪形骸。

在众多舞女中,有一女子因舞姿高超显得尤为出挑,苏轼的目光始终追随于她。直到丝竹声将歇,舞女们被安排侍酒,苏轼仔细一看,身旁的女子竟正是群芳中最为夺目的那个,只是她换了素服、卸了浓妆,唯有轻启的朱唇上还留着一抹亮红,这般的清丽可人,实不该是烟花女子应有的面目。

苏轼与她交谈了几句,得知她叫王朝云,自幼家境贫寒,身世可怜,不得已才沦落风尘,便对她更为怜惜。那天,苏轼始终兴致颇高,于是他写下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写西湖,也是写身旁的女子。

解人难得,王朝云是懂苏东坡的人。在苏轼被贬惠州时,王朝云也一路相随。苏轼最爱听她唱《蝶恋花》,可朝云每到唱至“枝上柳绵吹又少”时,都会哽咽而止,而后泣如雨下似五内俱崩。东坡问起缘由,她只道不敢续唱,因为下一句是“天涯何处无芳草”。

的确,他们两个都是漂泊的可怜人,身是柳絮,却不知哪一处才是可容他们栖身的芳草,而故乡,只能遥望。苏轼比她还要感伤,却仍旧笑着劝她:我正在悲秋,而你又在伤春。世人都羡慕他是个诙谐的乐天派,只有他自己清楚,所谓洒脱看透,不过是无奈之下的自我救赎罢了。

某日吃食毕,苏轼抚着肚子,问身边婢女可知腹中为何物,一人答都是文章,又一人答都是学识,苏轼对她们的谄媚通通不以为意。问至朝云,她则道:“学士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大笑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朝云还为苏轼生下了一个儿子,苏轼为其取名“遁”,意喻遁世、归隐。老来得子的苏轼对小儿没有任何大的祈盼,唯愿他一生平安:“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只可惜在他羁旅途中,刚满半岁的幼子因中暑不治,夭折在了朝云怀里。那可怜孩儿的眉眼,早已有了几分苏轼的模样。可叹,苏轼连这最卑微的祈愿,也未能达成。

再到后来,朝云也因染病离他而去,他切齿,这一生究竟要有多少次告别。苏轼在朝云墓上筑了六如亭,并亲写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自朝云死后,苏轼终生不再听昔日最爱的那首《蝶恋花》唱词,并一直鳏居至死。“天女维摩总解禅”,可惜这世间再没有了他的天女维摩。

苏轼为朝云所写墓志铭只短短百字,写她是钱塘人,写她故去的时辰,写她何日入门,写她身栖寺之东南。而悼亡的话,苏轼却只字未提:“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对朝云,无有赘言,他只剩性命相见。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此生的泪水都已流干殆尽,再没什么眼泪能够为你。

得一贴己者,而后从她的视角重看自我、重看天地万物。虽身世浮沉,但苏轼终是幸运的,因为一直都有人爱着他。

雪堂的西侧有泉鸣,山坡上有长亭,小溪横在门前,北山微倾,此间宛似昆仑仙境,更胜似斜川当日境。他多像陶渊明,走遍了人间,却躬耕一田园。昨日的东坡又下了一场春雨,乌鹊喜,报新晴;人老矣,寄余龄。

把人生都泡在杯酒里,斟酒时,须满十分;且陶陶,乐尽天真……

P1-9

序言

与诗词的相遇也可以是惊心动魄的华丽,短短几句便足见文字最奥妙的张力。像是剥落的城墙重归完好;像是一轮红日西升东落;像是散了又聚的云;像是溯源而归的水……山河没有了时序,此时的、历史的都在你的眼眶里,是隙中驹,是石中火,也是梦中身。

诗词能带来的除了惊艳还有熟稔,你不知道是哪里来的默契,好像千百年来文字就该是这般端然的有序,明明初初一面却犹如故衣附体,那么熨帖、那么宁静。

可至刚也可至柔,可平顺也可尖刻,可亲和也可毁辱。

同一片夜色里可以是“满船清梦压星河”,也可是“江湖夜雨十年灯”。

同样流离在风波里,可以是“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也可是“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同样的重逢在眼前,可以是“我未成名君未嫁”,也可是“落花时节又逢君”。

同样的鸳鸯两散,可以是“落花人独立”,也可是“况复远思君”。

同样的恩深义重,可以是“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也可是“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生命逃不脱老死的限制,但文字可以流传千古,温暖抑或萧索从不受季节的拘囿,人间可是近到贴身的贞亲,也能遥不可及隔着浩渺银河。

灯火里、冷风里,甚至你不曾注目的黄土里都会藏着诗人们缄口如瓶的秘密;箫声里、鼓瑟里,甚至被你忽略的叹息里都曾是一方韶华极胜的秘境。

多少不曾染尘的青衫成了风雨满身的客袍;多少缠绵悱恻的红衣佳人成了短松冈里的梦中人;多少白马玉鞭少年郎对着夕阳残晖栖身江海;多少白衣送酒断金交输给了翻云覆雨手……

分明是碎了满地的辞藻,总有人能妙手拼成华章;分明是世俗的过客,总有人能登高一呼,喝出澎湃千万年的磅礴;分明是寻常的人间,总有人能在风马里扬着风幡冷眼看风涛……

行走的旅人、流浪的痴人、痛哭的离人、孤独的行人、泪眼的故人……他们都曾拥有同一个名字——诗人。

后记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读舒宣以前,从不知道原来苦闷与孤独可以这样表达,一枝梅便是他眼里的浮生。他在平静深处歇斯底里,他于无声处听静听惊雷,明明思念泛滥成灾,他却始终是不动声色的安然,不说想念,也不盼相见,只希望在高台之上看一场大雪,在漫山遍野的银白里等到一枝跋涉万里姗姗迟来的寒梅。

还有感性如蒋捷者,他用一生来听雨,跨过三千里地家国、跨过数十余载岁月、跨过毕生的林林总总还有郁郁悒悒。你随他悄然进入一种情境,在内里遨游也周旋,煎熬也释怀。一旦他行文休止,你便会回味绵长,戛然而止的无措全无,只剩畅快或是怅然。

另有人将送别也变得诗情画意起来,他纯净挥洒,字里行间都是向好的祝福。王观说“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他颠覆了送别词一向的哀伤词境,听来总像是客套的叮咛,可再一细细端看,便知这并非他信手拈来,反而是一种思虑良久后的殷殷重托。

更有人“十上不第”,却仍旧在受不得一丝新鲜刺激的时代里引吭高歌:罗隐喜谈政治,口诛笔伐、刻薄尖锐,他向来不理圆滑二字,只要自己畅快了便好。罗隐粗暴的文字是平地惊雷,对哪里不满他就抛掷到哪里,听一声巨响以回应他性情里的乖张。惹火上身是常有的事,他不懊悔,谁教他生来便是要打翻一切。

更有甚者总爱与“鬼魂”为伍,开辟着“另类”诗风。李贺的出现唤起了人们关于吊诡索寞之境的审美,世人跟随他的幻想飞升仙境或是堕入尘寰。看他将东海之水倒入杯中打翻;看他将九州浩瀚浓缩成一粒烟尘;看他掐指便将沧海幻化成桑田;看他足踏瀛洲转身蓬莱……

那么多人,笔底烟霞,也倒峡泻河,他们以见心见性的文字让风沙有了风情,让天地多了血气,也让人间有了温度。他们的面目不尽相同,身姿却是永远伟岸,无论过去还是未来,他们的文字都将生生不息、永世绚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落花时节又逢君(重温那些美好古诗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艾文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029082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2
出版时间 2017-03-01
首版时间 2017-03-01
印刷时间 201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2016215067
中图分类号 I207.2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0:4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