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听季羡林谈国学智慧/聆听大师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季羡林(1911—2009年),字希逋、齐奘,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终身教授。王颖著的《听季羡林谈国学智慧/聆听大师丛书》精选了季羡林先生国学研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从多个视角为读者展示一位具有亲和力的智者、一位国学大师的风范。

内容推荐

王颖著的《听季羡林谈国学智慧/聆听大师丛书》立足于季羡林先生国学研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通过引证举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季羡林的国学思想进行深入阐释,介绍了季羡林在国学、人生、道德、文化、治学等领域的独到见解。本书内容丰富具体,为读者展示了一位极具亲和力的智者、一代国学大师的风范。

目录

NO.1 君子者,尊德行而道学问——季羡林谈《学人箴言》

 1.谈缓和:礼之用,和为贵

 2.论情趣:做个情感丰富的性情中人

 3.谈中西文化:西方不亮,东方亮

 4.谈人与自然:天人合一,心存敬畏

 5.谈创新:创新是学术进步的灵魂

 6.谈求学态度:天才与勤奋相辅相成

 7.谈治学:学海无涯,要有苦中作乐的精神

 8.谈进步:学与思,知与行

 9.谈信念:探索真理,壮心不已

NO.2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季羡林谈《志虑心物》

 1.谈慈善:慈善是道德的积累

 2.谈历史:从历史中来,回历史中去

 3.谈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谈忧患: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谈简化:毁灭中华文化的方式

 6.谈时间:慢节奏是时间最大的“敌人”

 7.谈年老:夕阳红时,春色满寰中

 8.谈老少:社会进步,为代沟点“赞”

NO.3 一花一世界,心是莲花开——季羡林谈《平凡亦有禅》

 1.谈毁誉:将毁誉置之度内

 2.谈人生:不完满才是人生

 3.谈寂寞: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4.谈世事:心怀赤子,任尔世态炎凉

 5.谈本心:世已桑田,心未沧海

 6.谈禅:禅道,是一种生活态度

 7.谈人生之美:老而美,真不知老之将至矣

 8.谈缘分:惜缘,就是敬畏命运

 9.谈幸福:本来拥有,不须外求

NO.4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季羡林谈《新纪元文存》

 1.谈礼貌: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

 2.谈缘分与命运:不能全信,又不可不信

 3.谈成功: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4.谈文化: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5.谈青年:你们是希望的“太阳”

 6.谈写作:追求的是一种心境

 7.谈恐惧:应当恐惧而不恐惧者,英雄也

 8.谈衰老: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NO.5 行有格,言有物——季羡林谈《处世公德》

 1.谈孝道:百善孝为先

 2.谈正义:正义是强者的“筹码”

 3.谈生死:顺其自然,泰然处之

 4.谈时运:走运与倒霉,风水轮流转

 5.谈压力:没有压力,哪有拼搏

 6.谈“忘”:做一个善“忘”的人

 7.谈未来教育:树人之法,唯有教育

 8.谈年老:是一种幸福,亦是一种灾难

 9.谈愤世嫉俗:牢骚太盛防肠断

NO.6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季羡林谈《谈国学》

 1.谈寻根:根为本,寻本才能求末

 2.谈师道:尊师重道,然后民知敬学

 3.谈中华文化:柳暗花明又一村

 4.谈神韵:恰到好处,尽善尽美

 5.谈爱国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铁肩担当

 6.谈风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7.谈雅俗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8.谈“天人合一”:爱必兼爱,物无孤立之理

 9.谈治学:要有竭泽而渔的气魄

NO.7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季羡林谈《难得糊涂》

 1.谈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谈谦虚:满招损,谦受益

 3.谈坏人: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4.谈天才:我害怕“天才”

 5.谈奉献:力所能及,我为人人

 6.谈心态:小聪明与大智慧

 7.谈现实:顺其自然,尽人事

 8.谈友谊:人生如搏斗,有朋友才有胜利

NO.8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季羡林谈《读世》

 1.谈包装:羊毛总是出在羊身上

 2.谈怪论:换一个视角看世界

 3.谈爱情:食色,性也

 4.谈消费:别让“消费”成为你的主人

 5.谈志向: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6.谈成功:知足、不知足,都是正当的

 7.谈公德:公德之心,乃人性之本

 8.谈自省:以昨日之我,攻今日之我

NO.9 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季羡林谈《人生絮语》

 1.谈读书:学海无涯,开卷有益

 2.谈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3.谈心态:人生不可缺少爽朗的笑声

 4.谈信念:中华文化是未来世界的“解药”

 5.谈逍遥:超越自我,即是逍遥

 6.谈治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7.谈价值:真正的价值表现在非常态上

 8.谈时间:不要成为时间的奴隶

试读章节

·1·

谈缓和:礼之用,和为贵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它的精髓是什么?依我看,那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季羡林

“礼之用,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篇。所谓“礼”,即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而“和”,即意为和谐、中和。“礼”的目的是为了“和”,个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就是“礼之用,和为贵”的终极目标。

季老认为,若想达到个人和谐的至高境界,需要具备“知”和“能”这两个重要条件。“知”就是认知,“能”就是本领,这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知”是“能”的基础,要先知而后行。同时,一切行动都不能违背“知”,要知行合一。一个人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说他的个人和谐了。如果每一个人都和谐了,那么整个社会也就和谐了。

走走停停,和谐为贵

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逝世于2009年,享年98岁。季老不仅是所在学术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而且是人生长河中的一位老寿星。他生性淡泊,他的长寿秘诀就是以和为贵,懂得调和,追求和谐。

季羡林先生认为,一个人的学问、事业、成就甚至爱情,只有走走停停,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讲究和谐,才能最终修成正果,走得更远。道家讲究阴阳相合,而万物得生,就是说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一阴一阳,一松一弛,缺少哪一个方面也不能独立存在下去。所谓的“和”,就是阴阳和谐,松弛得当,动静结合,快慢有度。就像琴弦如果绷得太紧就会断一样,人如果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对人和事计较太多,不懂得以和为贵,办事效率就会下降,拼命奔波直至最后累倒。

据统计,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共出现过83个王朝,有559人成为帝王。但是在这559人当中,享年80岁以上的只有5位,70岁以上的有11位,60岁以上的有30位。年逾花甲的皇帝总共有46位,以60岁算作高寿的话,长寿的皇帝大约占总数的8%。

历史上短命的皇帝比比皆是,除了政变和天生疾病所致之外,多半因为不懂得“礼之用,和为贵”。季老认为,历代皇帝短寿的原因多是操劳过度,中国的儒家思想最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皇帝也许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也都做了,唯独修身这一项顾不上。他们整日忙于政务,心里事情太多,把天下重担放在自己身上,一直背着包袱向前走,时刻不停,人的生命之弦必定会断。另外,一个皇帝不用和谐的方式处理各种政治关系,不懂得所谓的“中和之美”和“中庸之道”,不以“礼”去规范臣民,而是用皇权管制老百姓,大事小事很容易走极端,多疑、暴躁、猜忌、放纵、虚荣,这些都是造成短命的原因。

因此季老认为,我们如果没有时间休闲放松,身体就会严重透支。当阴阳失去协调,器官不得调和,就容易落得英年早逝的下场。因此,人生要学会缓和,养生的精髓在于走走停停,走得慢一些、缓和一些,身体和精神才能得以舒缓。

不仅身体如此,人的事业和爱情也当如此。有时候越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就越是遭遇到各种挫折,处处碰壁。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心急气躁只会失去平和之态。而当你把一切看得风轻云淡,一切皆随缘自然,不刻意强求,凡事积极乐观,反而会有好的机会。

恋爱中的两个人也要学会缓和,从相爱开始,少不了磕磕绊绊,时而亲密,时而闹点小矛盾,不会一直顺风顺水。但不必急躁,走走停停,和谐相处,阴阳相济,共同欣赏爱情中的风景,这样才能够白头到老。

进退缓和,懂得绕弯道

绕弯道其实是一种折中的方法,一种为了追求和谐、达到目的而做的调和、协调之举。P3-5

序言

季羡林(1911—2009年),字希逋、齐奘,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季老早年曾留学国外,精通12门语言,包括英文、德文、俄文、法文、梵文、巴利文、印度文等,尤其对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吐火罗文研究精深,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种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季老在语言学方面的成就可谓“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季老在传统文化、国学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广受世人推崇和敬仰,一生的主要成就有:印度古代语言研究、佛教史研究、吐火罗语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印度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东方文化研究、古代典籍编纂研究、散文创作等。季老一身傲骨,人格却谦逊宽厚,因而获得三顶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但他在《病榻杂记》中却力辞这些荣誉,坦诚说道:“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季羡林先生后半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国学、文化交流、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论断,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季老早年虽留学国外,但他的爱国情感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他认为中国千百年来能抵御外来侵略而不至于沦亡,全是因为传统文化精神的存留,只要中国传统汉字、传统文化典籍不亡,传统精神就可以深深扎根。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西方的科技文化影响了全世界,但资本主义文明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对全球资源的破坏人所共见。文化生活空虚,人性扭曲堕落,极端主义膨胀,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世界和平与安全。在物质生活发达的时代,更需要解决人的伦理问题,而中国文化中的为人之道、处世之道,可以治愈全世界的人伦病症。季老坚信,西方文化主宰世界的时代必将过去,中国传统文化的春天即将到来。

季老的著作颇多,其中一部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典籍的研究和分析,在《学人箴言》《志虑心物》《平凡亦有禅》《新纪元文存》《处世公德》《谈国学》《难得糊涂》《读世》《人生絮语》等作品中,季老对诸多国学经典进行了梳理和讲解,并结合古今中外许多例证,依据个人经历和自身感悟,从诸多角度阐述国学智慧,表达人生哲理。

季老的文笔质朴深刻,语言朴实真切,说理简洁直率。他研究国学的著作中包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读者可以从中获取智慧之光,感悟独特的人生哲理。

本书精选了季羡林先生国学研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通过引证举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他的国学思想进行了深入阐释,凸显季老对国学、人生、道德、文化、治学等问题的独到见解,力图从多个视角为读者展示一位具有亲和力的智者、一位国学大师的风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听季羡林谈国学智慧/聆听大师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29843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2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2016057912
中图分类号 Z126-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