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豹(兰佩杜萨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豹(兰佩杜萨文集)》收录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生前所有的小说作品,包括一部不大的长篇、三部中篇和一篇自传。他的作品是意大利没落贵族的一曲挽歌,他写出了意大利甚至全世界的贵族文化的深厚悠久的魅力,以及这个传统在新时代来临时的夕阳时刻。

内容推荐

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的《豹》是一曲时代的伟大哀歌,它讲述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时代的开始:在1860年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西西里岛的巴勒摩城,萨利纳家族已处处显露出种种哀败的迹象,在社会变革的大潮面前,萨利纳亲王试图通过与那些庸俗、贪婪的新兴资产阶级进行政治联姻,来挽回家族的没落。但那个高贵的历史时代,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书中的叙事悠长而大气,完美地展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另外,该书还附加几个短篇,构成了兰佩杜萨作品全集。

目录

译者序言

引言

豹 费慧茹艾敏译

 第一章 堂法布里契奥亲王

 第二章 多纳富伽塔

 第三章 亲王的烦恼

 第四章 多纳富伽塔之恋

 第五章 彼罗内神父返乡

 第六章 舞会

 第七章 亲王之死

 第八章 尾声

莉海娅袁华清译

瞎眼的小猫费慧茹译

幸福与法规吕同六译

我幼年待过的地方郝一匡译

编者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堂法布里契奥亲王

1860年5月

“现在以及我们死的时候。阿门。”

每天的玫瑰经念完了。在这半个钟头里,亲王用平和的声音念诵了荣华与痛苦的奥义;与此同时,其他人的声音混杂在一起,交织成一片时高时低的嘁喳声,从中可以听到个别的不寻常的字眼:仁爱、贞洁、死亡。在这一片嘁嘁喳喳的念经声中,洛可可式的大厅好像变了模样;平日里,墙壁的丝绸贴面上绣的鹦鹉舒展着它们那五颜六色的翅膀,此时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就连那摆在两扇窗户之间的抹大拉也一反那俊丽的金发女郎神思恍惚的常态,变成了一个忏悔的女人。

现在,念经声刚一停止,一切又恢复到往常的秩序或者说毫无秩序之中。仆从们走出门去,而那条丹麦种大狗本迪科却由那扇门钻了进来。它摇摆着尾巴,因为刚才被关在门外而无精打采。女人们缓缓地站起身,她们的裙子前后轻轻摆动,使乳白色底子的瓷砖上逐渐显露出裸露的神话人物来。其中唯有安德洛墨达…仍然被还没做完额外祈祷的彼罗内神父的长袍遮掩着,使她有好一阵子望不见飞翔于海浪之上,正赶来搭救她、亲吻她的银色的帕修斯。

天花板上画的众神又神气起来。只见云烟氤氲,半人半鱼的海神和林中仙女的行列,在覆盆子和仙客来的簇拥下,从山峦,从海洋,一齐涌向变形的孔卡多罗平原,歌颂萨利纳家族的荣耀。他们显得喜气洋洋,竟然对最简单的透视原则弃而不顾。那叱咤风云的神中之王朱庇特,那双眉紧锁的战神,那惹人爱怜的维纳斯,这些高级的神,行走在品位低微的诸神之前,服服帖帖地捧着天蓝色的豹盾。他们明白,在剩下的二十三个半小时内,也就是现在,又可以在府邸里为所欲为了。壁画上的猕猴重又向白鹦鹉做起鬼脸。

在这座巴勒莫的奥林匹斯山下面,萨利纳家的人也匆匆走出这神秘的境界。女孩子们重整衣裙,碧蓝色的眼睛互相对视着,并且用修道院寄宿女生的俚语在交谈;一个多月前,自从4月4日“事变”那天起,为慎重起见,姑娘们就被从修道院叫回来了。至今,她们还留恋那带有华盖的寝室和救世主修道院集体宿舍的亲密情谊。男孩子们为了争夺一张圣方济各。蒂·保奥拉的画像,已经互相扭打起来。继承人长子保罗公爵,早就想吸烟,无奈不敢在父母面前放肆,只好边走边隔着衣袋抚摸草编的烟盒,瘦削的脸庞露出迷惘和忧郁的神色:这一天真没意思,那匹爱尔兰的枣红马古斯卡尔多,看上去精神不佳;芬妮又没有能(或者不愿意)给他送来惯常的紫色便条。对他来说,他的救世主化身成人,又有什么用呢?

傲慢而又善感的王妃啪的一下把念珠丢进黑玉镶嵌的绣花提包,那双秀丽而又带有狂郁神色的眸子却睥睨着恭顺的儿女和专横的丈夫。她那娇小玲珑的身子侧向丈夫,徒然地渴望着进行爱情的征服。

亲王这时也站起身来。他那庞大而沉重的身躯行动时,连地板也跟着颤动。有一瞬间,他的浅色眼睛里闪烁出一时感觉到慑服了人与物而自鸣得意的神色。

这时,他把庞大的红皮弥撒书放在刚才念玫瑰经时自己面前的椅子上,又把方才垫膝盖用的手帕放好。他又一次瞅见那块早晨溅上的咖啡渍时,目光里微露不悦之色:它竟敢玷污他那洁白无瑕的背心。

法布里契奥亲王不算胖,只是身材高大魁梧,体格异常健壮。(在一般人家的住宅里)他的头几乎碰得到吊灯下面的水晶坠子;他的手指可以把一个杜卡托金币像卷羊皮纸那样卷成圆锥形;在克制怒火不让发作的时候,他还常常在餐桌上把叉子和汤匙扭成一个圈,因此,为了修复这些变了形的叉子和汤匙,萨利纳府邸与金银器店之间有着频繁来往。然而,在抚摸和摆弄心爱的东西的时候,亲王的手指却非常轻柔。对于这一点,他的妻子玛丽娅·丝苔拉是深有体会的。邸宅顶层亲王私人观象台里摆满了千里镜、望远镜和“彗星观察镜”,上面的每一个磨得光光的螺丝、金属圈和按钮,在他轻轻的抚摸下都完好无损。

五月的夕阳徐徐落下,余晖照耀着亲王蔷薇色的皮肤和蜜黄色的茸毛;这种毛肤的颜色表明亲王母亲卡罗莉娜王妃的德意志血统。30年前,卡罗莉娜王妃的高傲使天真的两西西里王国和外界断绝了联系。不过,亲王血液里还沸腾着日耳曼民族的其他特质:专横的性格,某种程度的思想僵化,对抽象思维的癖好。在巴勒莫社会奢侈逸乐的道德环境中,这些特质又各自变成暴戾乖张、无休无止的思想顾虑以及对亲戚朋友的蔑视。依他看来,这些亲戚朋友都是在西西里蜿蜒曲折的缓流之中随波逐流。尽管白色皮肤和金发在褐色皮肤和黑发之中很引人瞩目,但是在1860年的岁月里,日耳曼民族的特征究竟还是给这个西西里贵族带来了老大的不方便。P3-7

序言

译者序言

1958年11月,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西西里岛巴勒莫入写的长篇小说《豹》出版发行了。此举立即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小说成为当年畅销书。1959年5月,书已经印到了18版,并获得strega文学奖。1961年,小说被译成法、英、德等国文字。

这个不为人知的巴勒莫入就是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然而,书在斯人去,作者已于1957年7月23日病故。书的出版也是一波三折。作者在世时,相继遭到M0ndadori及Einaudi出版社的拒绝,后来,书稿辗转传到了作家乔治·巴萨尼手里。他认定这是“本世纪一部佳作”,遂把它推荐给了Feltrinelli出版社,并为该书写了序言,《豹》终于得以问世。

多年来经过研究兰佩杜萨的学者的探寻和考证,兰佩杜萨的身世之谜慢慢浮出水面,他的基本生活轨迹也日渐清晰。事实证明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并非是人们所谓的“奇迹”,而是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渊博的学识分不开的。

1896年12月23日,兰佩杜萨诞生在巴勒莫一个古老而又日趋没落的贵族家庭。曾祖父是一位天文学家。兰佩杜萨是独生子,孤寂的童年养成了他内向、沉默的性格。阅读是他的爱好,给了他许多乐趣。

兰佩杜萨在1O岁之前就开始和父母去巴黎旅游,后来,他学习法语,可以直接读法文书籍,他喜欢巴黎的文化氛围和法国文学,赞赏卢梭、司汤达、巴尔扎克和普鲁斯特等法国作家。

1914年至1915年,他在热那亚大学法律系读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中断了学习,应召入伍,在战场上受伤,被俘,关在匈牙利的松博特海伊战俘营中。后来,兰佩杜萨越狱成功,历尽艰辛,徒步返回祖国。

从1925年开始,他多次去伦敦旅游。这使他和英国文学结缘。莎士比亚、狄更斯、萨克雷等古典作家令他折服。他在伦敦结识了未来的生活伴侣——亚历桑德拉·沃尔夫·斯托梅尔西。亚历桑德拉是拉脱维亚人,母亲是意大利人。1932年8月24日,一对情侣在拉脱维亚里加城的一座教堂里举行了婚礼。婚后,在里加居留期问,兰佩杜萨学习俄语,阅读俄国文学作品,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作家把他带进了一个新的文化天地。

1953年至1955年,他在家乡以私人授课方式召集了一些有才华的青年,和他们一起探讨文学。在这群人中,有的日后成为著名学者。例如,焦阿基诺·兰扎·迪.马扎里诺(兰佩杜萨的义子)成为研究音乐的学者,弗朗切斯科.奥兰多成为法国文学专家。奥兰多写的《回忆兰佩杜萨》提供了许多这一阶段关于老师的有价值资料。

1955年至1957年是兰佩杜萨致力于文学创作时期。父母的过世、外祖父家府邸被变卖、自家府邸在二战期间被飞机炸毁等事件对兰佩杜萨是很大的打击,令他感到更加孤寂和失落。1954年夏天,他陪表弟——诗人彼科洛参加了在伦巴底的圣‘佩雷克里诺举行的一次文学会议。早年就萌发的创作意识此时已日趋成熟,此后,他就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长篇小说《豹》的创作之中。

兰佩杜萨天资聪慧,通晓英、法、德、俄及西班牙等国语言。在博览群书中,他吸收了本国及其他多国经典文学中的精华,化为已有,再把它们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元化的文化底蕴是他写作的源泉。

书稿完成后,1957年5月27日,他被诊断患有肺癌,到罗马医治无效,于1957年7月23日离开人世。

《豹》叙述的是西西里一个古老贵族家庭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中经历衰亡的历史。“豹”是这个家族的族徽,象征着这个家族的权势和威严。

19世纪,意大利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外族占领,要求自由和解放的民族统一运动。世纪初,意大利出现了秘密团体烧炭党。30年代,马志尼成立了青年意大利党,主张建立共和国。当时,奥地利、法国和西班牙分别控制着意大利北部、中部和南部,意大利处于四分五裂状态。1859年,意、法对奥战争获胜,迫使奥军退出伦巴底,推动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革命浪潮。一些城市和地区,如帕尔马、摩德纳、马尔凯、翁布里亚、托斯卡纳并入了皮埃蒙特的撒丁王国,部分实现了统一。不久,革命风暴席卷南方各地。1860年4月,西西里岛爆发了农民起义,遭到南部波旁王朝政府军的血腥镇压。青年意大利党入加里波第闻讯率千入团前往援助。5月11日,他们在西西里岛西部的马尔萨拉登陆,消灭了政府军。波旁王朝覆灭,西西里全境得到解放。10月1日,经过公民投票,统一的意大利王国诞生了。北部原撒丁王国国王艾马努埃尔成为一国之君。意大利复兴运动是意大利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从实质上讲,是经济发达、思想开明的北部(城市)与经济落后、思想保守的南部(农村)的较量,北部在这一番较量中胜出。北部和南部之间的差异与矛盾,始终是困扰意大利的一大问题。

小说《豹》正是以加里波第登陆马尔萨拉为切入点,展开了萨利纳家族在这一动荡时期发生的故事。萨利纳亲王在这一社会变革中,像海藻一样,随波逐流,同时由于同旧王朝有着千经万缕的联系,内心的冲突十分激烈,经常为一种不安、失落和死亡感所折磨。外甥唐克雷迪投身革命,他的一句话ct假使我们希望一切如故,就得先让它一切都变”,令萨利纳恍然大悟:以不蛮应万变。国家的统一在历史上是前进了一步,但是,国家的体制仍然是君主专政制,而不是人民共和制。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阶级经过较量后,不但互相妥协,而且进一步勾结,劳动人民则受到双重压迫。加里波第在阿斯普罗蒙特受伤后,贵族们频频举行舞会,庆幸劫后余生。作者的出身背景使他在书中流露出对未来的悲观情绪和怀疑主义,但是客观上揭示了意大利

小说中除了社会变革这一条主线外,还有一条支线,那就是爱情。萨利纳亲王的外甥唐克雷迪和市长女儿安琪莉卡的爱情与结合,是建立在政治和经济利益基础上的。唐克雷迪要凭借安琪莉卡家的财富步入政界,而安琪莉卡则需依靠萨利纳家族的声望进入所谓的上流社会。小说从这个侧面衬托了新、旧两个阶级的互相利用、互相渗透的现象。

《豹》对西西里岛的社会也作了一定的剖析。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这个岛屿的旖旎风光、物质和精神上的贫困以及黑手党的猖獗。西西里长期以来受到外族的侵占和统治。自公元前755年以来,它就成为异族占领的殖民地。希腊、迦太基、东哥特、拜占庭、撒拉逊、诺曼底以及西班牙等侵略者接踵而来,使西西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小说对人物性格刻画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萨利纳亲王是中心人物,他表面上威严,内心却很脆弱。他不善理财,却怜香惜玉,醉心于对星空的研究。他的复杂而矛盾的精神世界被描绘得十分细腻,层次分明,跌宕起伏,表现了他思想上的多面性。这个人物的原型是作者的曾祖父朱利奥·托马西。他生于1814年,是个天文学家,曾发现两颗小行星,获得法国索邦神学院的奖励。书中其他人物也各具鲜明个性,栩栩如生。

《豹》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由盛而衰时期。它以国人关切的历史题材、生动诙谐的语言及高超的艺术技巧,打破了当时意大利文坛沉寂的局面,令人耳目一新。从出版到20世纪80年代,销售量超过百万册,被译成15国语言,并且引起文艺界的广泛关注。小说《豹》曾在电台广播,并被改编成歌剧,反响很好,还被搬上银幕。影片由意大利电影大师维斯康蒂执导,由美国演员伯特·兰卡斯特、法国演员阿兰‘德隆以及意大利女星克劳迪娅·卡尔迪纳莱联袂主演。该片大获成功,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1961年,兰佩杜萨的《短篇小说集》也出版了。其中包括《莉海娅》、《幸福与法规))、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瞎眼的猫))以及一篇幼年时期的回忆录《我幼年待过的地方》,他还写有关于法国作家司汤达的文学讲稿,至今仍被欧洲大学作为参考教材。如果他不是过早地被病魔夺去生命,一定会给读者奉献更多优秀的作品。兰佩杜萨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留下的长篇小说《豹》却是不朽的。

在作家逝世五十周年之际,我们将这部小说的中文译本修订再版,这不仅是对作家兰佩杜萨最好的纪念,同时也是对长期以来喜欢《豹》的中文读者们一次最好的回馈。

费慧茹艾敏  2007年12月于北京

后记

很久以来,兰佩杜萨的《豹》始终是我的一个梦。

大约1996年前后,我在深圳一家杂志社任职期间,意外地从广州p城买到了英文版的《兰佩杜萨文集》。封面上那豹子的徽章深深地吸引着我,当然还有其中一篇英国作家福斯特撰写的引言,格外引入注目。这唤起我早年的一段阅读记忆,中学时代读过的《当代意大利短篇小说集》,其中第一篇便是兰佩杜萨的《莉海娅)),那关于教授与海妖的故事,自然让年少的文学爱好者产生无限的遐想。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来到上海,在诗人阿钟位于大连路的那间斗室中,我一眼瞥见了《豹》的中译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在黄浦江边那间古老而阴暗的老房子里,从落满_-灰尘的书架上取下这本同样带有豹子徽章的书,心里有种莫名的喜悦。所有关于这个作家的记忆终于串联在一起,尤其是这本书的结尾,至今读罢余韵犹存:“人们好像看见一只长胡子的四足动物在半空中张牙舞爪;右面的前爪向上举着,似乎在祈祷。后来,它一下子无声无息地落到了一堆暗绿色的尘土上。”

身处一间古老的带有陈腐气息的老房子里,翻阅这样一本关于没落贵族的唯美小说,不禁令人浮想联翩……于是令我爱不释手。以后每次到阿钟家,都会忍不住翻一下,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决定忍痛割爱,这便成为我最珍爱的一本书。我带着它,从南方回到北方,一直伴随着我。我心中暗存一分奢望,就是有朝一日能出版《兰佩杜萨文集》的中文版。至于其作品中,到底蕴含着什么令我痴迷的东西,这恐怕连我自己也难以说清,或许是一种迷人的氛围,通过那些华丽的文字显露出来,当然这其中不应忽视一点,那就是中文译文的精彩。

同众多的读者一样,我对这本书的译者也有过一些揣测,因为她们的译著并不丰厚,故不为广大的读者所了解。因而更平添了几分悬念,这个谜底直到出版这本书之前,才最终得以揭开。这一出版计划缘于一个契机,因为2007年,是作家兰佩杜萨逝世五十周年,两位神秘的译者,打破了多年的沉默,在报刊发表了一篇纪念性文章。

循着这篇文章,我终于找到了她们:费慧茹和艾敏女士。她们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都是法语科班出身,都在意大利罗马大学进修过意大利语,她们这种奇特的“转行”,是那个特定的年代中,为了响应国家的某种需要所致。她们学成归国,先是从事外交翻译工作,之后,费慧茹女士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创建了意大利语专业,并主持了《意汉词典》的编纂工作。艾敏女士则长期致力于外国电影研究,翻译过意大利电影的专著和剧本。而这本共同署名的译著,可以视为是她们对意大利文学所做的重要工作,她们是典型的新中国培养的老一代知识分子,各自默默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却没有更多机会去从事个人理想的事业。在这本小说上,她们倾注了很多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和抱负。她们没有获得过什么荣誉,读者更多地通过她们精彩的译文,记住了这部不朽的作品,却忽略了她们的名字。

还有一点值得提及,两位译者与作家兰佩杜萨,都对法国文化有很深的感情,当然这或许也是一种内在的渊源,只要对这位作家稍作研究,便会发现,兰佩杜萨对法国文学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司汤达研究上颇有建树。

在这位作家逝世五十周年之际,能够出版一本较为完整的文集,显然是一个出版盛举。多年以前,意大利文学翻译家吕同六、袁华清二位先生曾译介过兰佩杜萨的短篇小说。如今,享誉文坛的吕同六先生已经作古,他一生对意大利文学的译介贡献卓著,曾经获得过荣誉勋章。而才华横溢的袁华清先生则已定居意大利,在米兰天主教大学任教。此外,还有一个未完成小说的开篇章,和一部作家幼年的回忆录尚无中文译本。前者由费慧茹女士担纲,她不顾年迈多病,仍兢兢业业地为这本文集锦上添花。至于那部篇幅不短的回忆录,则承蒙外国电影翻译专家郝一匡先生慷慨相助,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一译事。

上述诸位翻译界的前辈,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才得以让这本文集早日面世,让更多的中国读者有幸再次领略到作家兰佩杜萨的永恒的魅力,也终于圆了编者一个长久的梦。

如今,那枚古老的豹子的徽章又重新在中国焕发出光彩,并且历久弥新……

胥弋

2007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兰佩杜萨才是最后的萨利纳人。……他自己培植起来的忧郁,全然没有任何自怜,被放逐出了20世纪连续性的历史之中,演出了一种不合时宜的晚期状态。那种晚期具有一种非常令人信服的本真和一种强硬的苦行原则,排除了多愁善感的怀旧。

——美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萨义德

作者的天才以及给读者带来的兴奋是永恒的。

——美国《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一部杰作……-一部拥有伟大传统和宏伟风格的小说佳作。

——美国《新闻周刊》

一部宏伟的、忧伤的、迷人的小说。

——美国《纽约客》杂志

小说家既不是法西斯主义者,也不是坚定的反法西斯主义者,并且保留太多的怀疑与幻灭,以至于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或自由主义者。

——《最后的豹》(兰佩杜萨传记)作者大卫·吉尔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豹(兰佩杜萨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
译者 费慧茹//艾敏
编者 胥弋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14828
开本 32开
页数 3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2015048070
中图分类号 I546.45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189
137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0: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