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要人夸颜色好
内容
试读章节

江皓傍晚下班回来,不见了阿宝。他问王曼丽阿宝去哪了,王曼丽说:“娘家老妈有点儿急事儿,让他回去帮几天忙。”

江宅仆人多,多一个人,少一个人无所谓。江皓对这事儿也没放在心上,也没深究老丈母有何急事儿,王家用人也不少,不用阿宝也可,事情就过去了。但过了十天半月,王曼丽没有听到阿宝任何消息,她有点儿急了,坐卧不安,走里转外。前天她刚让母亲拍电报询问李素卿的情况,实际上也是间接问阿宝的情况,但没任何信息。王曼丽日常在江皓面前还要装出平静如常,不急不躁的样子。

这天到了月底,江皓要给家里十几个用人发薪水。他打开钱柜一看,傻眼了。钱柜里除了有一些零散的铜板之外,空空如也。江皓火烧火燎地喊来王曼丽,他指着钱柜说:“这里面怎么空了?钱哪去了?”

王曼丽说:“我不知道。这钱柜只有你和阿宝有钥匙,我没动过。”

江皓说:“把阿宝叫回来,问问他把钱弄到哪儿去了!”

王曼丽只好装模作样对一个叫张小四的男仆说:“快去把阿宝叫回来!”

张小四转身就往大门外走,王曼丽又急匆匆追到大门洞叫住张小四:“你过来。”张小四转过身,王曼丽贴着他的耳朵交代了几句,最后大声说:“你快去快回来!”

张小四说:“明白!”说着就跑出了大门。

没多大工夫张小四气喘吁吁地跑回来,王曼丽在大门口拦住他问:“老太太怎么说?”

张小四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老太太说,昨天晚上她刚接到杭州拍来的电报,说那个叫什么李素卿的什么事也没有,没提阿宝一个字。”

王曼丽一听,立即脸变得煞白,转眼忽忽悠悠就瘫倒,厨房帮厨的郭妈正好出门买豆腐,看见王曼丽脸色难看,神情不对,紧走了两步把王曼丽扶住了,否则她就得摔倒在地上。几位仆人七手八脚把王曼丽架到后院卧室,躺在床上,有的掐捏人中穴,有的忙冲姜糖水。江皓看到王曼丽突然晕厥过去,急忙问周围的男女仆人:“这是怎么回事?”

大家都说“不知道”。

江皓又问张小四:“你叫的阿宝哪去了?”

张小四说:“王宅没有阿宝,不知去了哪儿。”

江皓又追问:“你去王宅之前,少奶奶对你悄悄交代了一些什么事儿?”

张小四说:“少奶奶没说什么。”

江皓火了:“你敢说没交代什么?现摆着钱没了,人不知去向!”江皓扭头对身边围观的下人说:“把他吊起来,打!”

立即吓得张小四浑身哆嗦着说:“我说,我说。”张小四便把王曼丽如何嘱咐他;他到了王宅,王老太太又说:“阿宝根本没来。”  江皓问:“阿宝到底去了哪儿?”

张小四说:“我确实不知道。”

江皓生气地说:“这是明目张胆地卷走巨款的潜逃大案。张小四,你快去警察署报案!”

张小四恭恭敬敬地站在江皓面前说:“少爷,还是写一张状子递上去,免得我去了警察署说不清道不明误事。”江皓一想,认为张小四说得有道理,便立即吩咐家人,准备笔墨纸砚,他亲自到书房去写状子。

不一会儿状子写好了,张小四拿着状子火速去了警察署。警察署署长一看具状人是交通部次长江皓,不敢怠慢,立即派了一位得力的黄警官带着几位警员前来江宅询问案情。黄警官到了江宅,江皓予以热情接待,但谈到发案经过,谁也说不清。江皓说:“阿宝离开江宅已有半月多,今天需要用钱才发现钱柜空了。”

黄警官问:“阿宝离开江宅的理由是什么?”

江皓说:“是我的夫人派他到娘家帮忙,结果没去王宅,也不知去了哪儿,人失踪了。”

黄警官说:“能否请出少奶奶来询问一下。”

众仆人齐说:“少奶奶现在仍然昏厥不醒。”

黄警官是个聪明人,他发现这个案子牵扯到少夫人还有少夫人的母亲等人。这些人又都是天津城防司令的至亲,他感到案子既复杂又棘手,便说:“江先生,我们回去向署长汇报一下,看上峰有何意见和指示,然后我们再向您汇报。”他说完便带领警员告辞,江皓也只得端茶送客。

过了些日子,江皓问警察署办案的情况,黄警官客气地说:“正在积极破案,一有消息马上向您报告。”后来每次查问,都用类似的客气话搪塞。时间一长,江皓对这事也就疲沓了。再往后,也就不了了之。

P76-78

后记

2014年夏天,几个朋友闲聊,听到一个曲曲折折的故事,我觉得这是写小说的好材料,加之我的亲戚也有类似的经历,便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2014年8月,我回到海南五指山市便着手写这部小说。最初书名是《只留清香在人间》,有位朋友说:“这个书名太直白,可否考虑改个含蓄点儿的书名。”于是便改成《不要人夸颜色好》。有位朋友认为这个书名没有原来的好,真是“见仁见智”,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意见,最后就这样了。

2014年9月中旬,几个朋友劝我:“明年是景山学校建校55周年,你该写本回忆录。”于是我便停下这部小说的创作,集中精力写作《我所知道的景山学校》。

2015年6月我回到北京,把写出来的《不要人夸颜色好》的前四章打印出来,请一些朋友提意见,大家帮我出了许多好点子。2015年9月初,把写好的《我所知道的景山学校》交给了出版社。我立即回到海南五指山,便全力以赴再次进行《不要人夸颜色好》的创作,年底完成了初稿。

2016年1月,我又集中精力修改了一遍,补充了一些情节,人物形象较前更加丰满了。小说杀青后,我又不揣冒昧请了老领导、老朋友敢峰为我的拙作写序,请老朋友、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题写书名并题词。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写《我所知道的景山学校》时已深感精力、记忆力、想象力大不如前几年。前几年老伴还能做饭、刷锅洗碗,从去年摔断胳膊后,动了三次大手术,手和胳膊的功能不能完全恢复,且体质下降很快。多亏儿子来海南照料我们的生活,我才能在夜深人静之后进行写作。

海南新结识的朋友约我打乒乓球,我推说“不会”;有朋友约我一块儿爬山,我说“太累”。不太了解我的朋友说我“太孤僻”“不合群”,不打麻将、不玩扑克、不下棋,成天闷在家里,生活毫无情趣,一辈子有什么意思?知道我在家里写作的人,则认为是干傻事、蠢事儿。这本书就是我冒傻气才写成的。我感谢老伴几十年来支持我冒傻气,干傻事儿。

写到这里说几句题外话。我年轻时写过一篇短文,认为“世界上许多大事都是傻人干成的”,人太聪明了干不成大事儿。君不见,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奇迹,都是傻人们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的生命干成的嘛!

本书能顺利出版完全有赖于中国文史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人员的鼎力相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舒风

2016年2月14日夜于海南

五指山市“山水绿世界小区”

目录

序言:舒风的“蚕心”

楔子

一 风流少爷

二 两难境地

三 波峰波谷

四 侠义少年

五 峰回路转

六 虎口脱险

七 成家立业

八 东方日出

九 捕风捉影

十 在劫难逃

后记

序言

舒风的“蚕心”

敢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收到舒风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小说书稿,这两句唐人的诗,不禁跃上心头。

舒风已是80岁的人了。继《活出个人样》《河湾镇的女人们》和《我所知道的景山学校》之后,去年又发愤写完了这部小说。四望“落木萧萧”,不少老友相继离世,而舒风仍老当益壮,意气风发,作品真似滚滚而来的长江浪涛,令人目不暇接。先不评论小说写得如何,仅他这种忘老的精神气概就令人肃然起敬。他对北京的天气敏感,每年大部分时间蛰居海南的五指山下,是去养病的。哎呀,这哪里是什么养病啊,天天笔耕到深夜。近年我曾写过一首自励的诗:“牛车牛车快快走,夕阳相约西山口。纵使车翻余勇在,拾起行囊背肩头。”相比之下,自觉有愧,还是把这首诗赠给舒风吧。

话归正题,谈谈这部小说。书中的主人公江海天,是一位出身于民国初年书香门第与官宦世家的知识分子。母亲年轻时曾是这户人家的女仆,怀孕后被赶出了北平。小海天8岁时才跟着母亲回到江家。及长,入读燕京大学并留学美国攻读社会学,解放前回国,在四川C市曙光大学(后改为“川西大学”)教社会学和进行社会调查,同医生赵芳馥成了家,担任过社会系系主任和学校副教务长、总务长。他一生爱国敬业,为人善良正直,工作勤奋,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几十年的风雨征程中,始终秉持着堂堂正正的做人本色和献身社会的良知,不管身处何境都勤勤恳恳地工作着,直至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雨过天晴彩虹现,但斯人已去。在我们国家的建设事业中,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轰轰烈烈的事业者是少数,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像江海天那样默默无闻地工作。他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不事声张,不善表现,顺境也好,逆境也罢,甚至身处险境、绝境也不忘献身祖国的初衷。这就是江海天等知识分子的本色,也是最耀眼、最美丽、最可宝贵的本色。所以舒风才把小说的名字定为《不要人夸颜色好》。

在人世间,按其本性来说,谁不爱美?谁不愿人夸自己“颜色好”啊?这本天经地义,是人之常情。但是,世间道路崎岖,有时人妖混杂,天公难公甚至不公,往往是邪恶当道,真假、善恶、美丑颠倒扭曲,致使人之本色流失而各种变异之色流行,还有些人沦为“变色龙”和“变色虫”。“不要人夸颜色好,但留清香(或者‘清白’)在人间”,这是历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曲折复杂的历史环境中,秉持良心、良知同恶势力斗争所形成的良好传统。主人公江海天正是在当时的历史境遇中,继承了这个传统,演绎了他的一生。舒风饱含深情,运用现实主义写作方法,不事颜色渲染和情节夸张,却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江海天等人物的出身家庭,人生道路上的晴雨明晦、悲欢离合,故事跌宕起伏,处处拨动着读者心弦,小说极具历史的真实感。不要人夸文笔美,但留真情实境在人间,任由读者评论,这就是舒风在写作上的秉持啊!

舒风在2013年冬天问世的《活出个人样》,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的第一代知识分子。《不要人夸颜色好》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前成长的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两者成长的历史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但都处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巨大转折关头。在“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这两代知识分子当中,许多人都有着紧密联系的师生关系。把这两部小说联系起来读,是很有意义和很有兴味的。从书名上也可以看出:“不要人夸颜色好”和“活出个人样”正好是一块玉璧的上下两面,共同的璧心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不要人夸颜色好》偏重于秉持做人本色和操守,《活出个人样》更强调做人的志气和作为。细细想来,这大概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两代知识分子的一些心理特色吧。

在此,我也顺便谈一点读了《不要人夸颜色好》之后的认识和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遐想。这部小说从民国初年的一户官宦人家说起,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涉及四代人,其中主要写的是第二代和第三代。主人公是第三代的江海天。时间跨度很长,时代变化很大,牵扯到的人和事很多。这些内容我就不说了,一句话,写得都好。我想说的是,其中最使我震撼和感叹不已、久久不能抹去的是小说最后部分的“两次别离”:一次是“文化大革命”中江海天同他的学生和助手汪燕飞的生死诀别;一次是十年后举行江海天追悼会时,汪燕飞将她所整理的江海天《社会学教程》遗著送到江的女儿江碧蓝的手上,随后匆匆消失在人群中不知所踪。各类文学艺术在人的心灵中大都是相通的。读至此,我恍然省悟,拍案叫绝:这不是一幅义薄云天、情深似海的《海天燕飞图》吗?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实际上是两个人,是“双子星座”啊!一个是江海天,还有一个就是他的学生和助手汪燕飞。只不过燕飞在海天的云空里和暴风雨中时隐时现,未处在明显的主人公位置上。这有什么关系呢?话说回来,如果作者把汪燕飞放在同样是主人公的位置上来描写,而不是“画龙”最后“点睛”,则感人的程度和意境将会大大降低。这也正是作者的艺术匠心和高超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啊。

汪燕飞坚持原则,维护党的声誉,高压不怕,软劝不服,受尽了磨难而不“认罪”,令人敬佩。如今汪燕飞在哪里呢?谁能告诉读者?舒风啊,你也忒无情,在小说的最后一幕中,你为什么要用“江碧蓝还想与汪燕飞阿姨说几句话,问问她的通信地址、联系电话。她还没来得及张嘴,汪燕飞的身影就迅速消失在人群里了”这段话做全书落幕的最后结尾?在她与江海天的诀别与同江碧蓝的告别中,还有心底深处“锁”着的话没有说出来啊!但是,再细一想,舒风是对的。其实细心的读者都明白汪燕飞“锁”在心中的崇高感情,何必再为难她呢?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都在不言中,令人感叹不已。让大家一起目送燕飞飞向无尽的远方去吧,这是最好的结尾啊!

燕飞在众人眼前消失了,她飞到哪里去了呢?其实她并没有飞走,还在《海天燕飞图》中翱翔。燕飞离不开海天,也不会让海天寂寥。若干年后,人们会在另一个世界看到他们仍然在一起。

放眼古今中外,写小说大抵都是在写人生,或者离不开人生这个主题。现实中的人生是各式各样的。对人生的追求不同,其人生品位与价值也不同。我有一首题为《人生》的诗:“人生一杯酒,权作醉中游。人生一场梦,醒来一场空。人生一出戏,骗人又骗己。人生一首诗,此情无尽时。白云飞不尽,长江不尽流。人生如短笛,曲终情未收。更有后来者,相继结为俦。共为人生奏一曲,长在天地逞风流。”舒风在《不要人夸颜色好》这部小说中所展现的《海天燕飞图》,乃是“人生一首诗”啊!燕飞已远远飞去无踪影了,留给读者的却是无尽的深深怀念和遐想。特录此诗转赠读者,作为纪念吧。

最后,我不夸舒风写的小说“颜色好”,但是还要夸夸他的“蚕心”:“不尤人也不怨天,俯仰之间自悠然。但求腹中丝尽吐,不留遗憾在人间。”当知《海天燕飞图》就是舒风用自己吐出的丝精心织成的啊!

2016年2月16日

内容推荐

舒风著的《不要人夸颜色好》这部小说从民国初年的一户官宦人家说起,主人公是第三代的江海天,是一位出身于民国初年书香门第与官宦世家的知识分子。母亲年轻时曾是这户人家的女仆,怀孕后被赶出了北平。小海天8岁时才跟着母亲回到江家。及长,入读燕京大学和留学美国攻读社会学,解放前回国,在四川C市曙光大学(后改为“川西大学”)教社会学和进行社会调查,同医生赵芳馥成了家,担任过社会系系主任和学校副教务长、总务长。他一生爱国敬业,为人善良正直,工作勤奋,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始终秉持着堂堂正正的做人本色和献身社会的良知。

编辑推荐

舒风著的《不要人夸颜色好》是一部长篇小说。书中的主人公江海天,是一位出身于民国初年官宦之家的知识分子。他跨过了新旧两个时代,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不管身处何境依然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始终秉持堂堂正正做人的本色。在曲折的历史环境中,任凭造谋布阱,他也从未忘记为喜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初衷,为了梦想与追求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要人夸颜色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舒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76648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2016075091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