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续红楼梦未竟稿/中国古典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看过《红楼梦》一书的人都会为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位有情人未成眷属而感到遗憾。而张曜孙著的这本《续红楼梦未竟稿》就是为弥补广大读者这一遗憾而作。该书内容接续曹雪芹和高鹗的《红楼梦》一书,让林黛玉死而复生,贾宝玉修仙,最后两人喜结连理,终成眷属。

内容推荐

张曜孙著的这本《续红楼梦未竟稿》是《红楼梦》续书系列之一。该书以宝玉场试之后随和尚、道士共同出游为始,以黛玉在弥留之际为仙子所救为始,续接前120回。书稿为圆有情人终成眷属之梦,以尘缘未了为由,让黛玉复生,让宝玉修仙,最后黛玉重回荣国府,并与宝玉喜结连理。

目录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第七回

第八回

第九回

第十回

第十一回

第十二回

第十三回

第十四回

第十五回

第十六回

第十七回

第十八回

第十九回

第二十回

试读章节

单说宝玉自失通灵之后,神智迷惘,为贾母、王夫人、凤姐等愚弄娶宝钗后,知黛玉已死,悲痛欲绝,愈觉神魂丧失,如醉如痴。自从和尚送了玉来,又或梦中情事,遂觉心神清朗,似乎有所觉悟。那日和尚又略说前因后果,虽不甚解,认定这和尚必是活佛真仙。因与和尚密约,欲弃家出世,和尚嘱咐道:“汝但一心觉悟,我自来接引。”宝玉原打算三场毕后,趁人不防,飘然自去。那知第三场交卷后,与贾兰一同出至龙门外,见人多拥挤,不敢向前。忽于人丛中见那和尚招手,不觉大喜,遂跟了和尚出来,将考具弃于僻处。

和尚携了宝玉,走了一回,似乎出了城。一片荒郊,人迹俱绝。宝玉问道:“师父,我们往那里去?”那和尚道:“父子天性,不可不亲往拜别。你跟了吾来。”正走间,忽见一跛足道人从前面走来,向和尚道:“那蠢物来了么?”和尚道:“来了。”宝玉知非凡人,连忙跪下叩头。那道人将宝玉细细打量了一回,叹口气道:“此物灵根未断,尘缘终未尽了,恐从前三劫之约竞不能欲速哩。”和尚道:“且带到山中再看。”两个一同行走。一回儿,望见人烟隐约,渐见一道长河,许多船只泊在那里。那和尚、道人挽了宝玉,上了一只大船,站在船头,命宝玉向舱中行礼。宝玉跪下,叩了三个头起来,打了一问讯。抬头看见父亲从舱中走出来,意欲拉他。和尚、道人已将他拉了上岸。后面听得叫喊声,一会儿便听不见了。

转眼到了一座高山中。四围苍翠,奇峰插天。行至山巅,但见一带长松,中藏洞府。进入洞中,石室丹房,天然精洁。和尚、道人相对坐下,宝玉侍立于傍。和尚道:“你果然省悟了么?”宝玉道:“弟子省悟了。”道人道:“你知道你从何处来?”宝玉道:“师父曾经指示,从大荒山无稽崖来。”道人道:“你可知你本来面目?”宝玉不能答。道人笑向和尚道:“如何?我说此事不能速了。”和尚点头,向宝玉道:“你既然自言省悟,又昧却本来,如何能形质归一?你且向此间潜心打坐。此中米粮食物器具一一俱有,你若饥渴,自己料理。你一无道术,山中不可乱走,恐为邪魔所侵。我们去去再来看你。”说罢,立起身来,出洞而走。

宝玉送出洞外。见二人飘然乘云,倏忽不知所往,遂在洞外徘徊一回。见山高水洁,寂如太古,绝无一点尘气,心下怡然。入洞来,到处一看。见洞中石室三层,雕栏曲榭,回环深邃,石床石案、炉灶、米粮、柴草俱全,遂向石床趺坐。心中想道:“匆促间不曾叩得打坐之法,不知应何用功?”忽又想起从前看过《参同契》《悟真篇》等书,所说虽不甚明了,大旨总是摄心定性。且冥心静坐,等师父来时再行叩问。此时腹中亦不觉饥饿,遂不去做饭。垂帘调息,坐了一回,约莫过了一夜,亦不觉甚困倦。往后渐觉饥渴。走到丹房,将石鼎安于炉土,放些米,又将石瓢放了水,思量:“没有火怎么煮饭?”细细看时,炉傍有火镰火绒,遂取松枝烧着。烧了一回,看时,饭已熟了。取碗盛起。吃时觉芳甘可口,比御田米还好。虽无肴莱,竟比在家时吃饭更香。约莫吃了一碗有余,腹中饱了,又烧些开水吃了,遂走出洞外闲步。见风日清和,天空地旷,惟寂无声响,连鸟语泉声一时俱绝。记得师父嘱咐,不敢下山,只在洞府前后左右赏玩了一回。

见峭壁下一块大石,晶莹洁净。有大松一株,倚于石傍,垂荫如盖。宝玉正要歇歇,遂攀着松枝坐于石上一回,忽听得似有人说话。四面看时,并无一人。细细察听,其声似乎在峭壁中。宝玉心中诧异,遂侧耳细听。一人道:“此事果然不得快了,累坠得很。”又一人道:“我从前在太虚幻境挂号,本约三劫后销号。仙姑说,‘且过一劫再看。’我就说,‘恐怕不能了结。’要知此物历劫已久,他经娲皇煅炼,情根极深。又经数多劫,潜修灵明通达,惟有这一点自怨自愧之心,万劫不能消灭。虽居以赤霞之宫,授以神瑛之职,饫以美酒佳肴,名香珍茗,奇花异艳,妙舞清歌,终难融化。是以命他转入情天劫案内,到那繁华靡丽之乡,脂粉绮罗之地,阅历一番。那知情芽滋长,情根纠结,不但此心仍未融化,且劫外生劫,情外生情,即情天这千千风流冤孽,亦多未了。大抵人情如水火,水必畅其流而始平,火必空其附而始灭。如拂之逆之,其势更烈。此物虽人世一番,并未享着人间真福。算来是苦多乐少,故终不能解脱消融。依我看来,若要了当,须及天下古今人世之乐境,令其饱享而餍饫,使心满意足,更无他念,自然了悟。不知仙姑之意如何?”

又听得一人似乎女子声音,说道:“真人所见极是。我久已算到。且绛珠还泪,本一念痴情。那知前债未还,后债又积,两情固积,益复缠绵。不知再历几世几时,方能解释。其余一干冤孽,非立有善功,积有恶孽,更须转入轮回,以行赏罚。我想绛珠夙根深重,其高洁怨慕之心,历劫难消,亦与神瑛相仿。与其又人轮回,益迷本性,不如就此了之。故于其解脱之时,以小术送至其家。来访二位,共商此事。适奉上帝旨,言下界有几件大事,须令仙真数辈降生办之。除上界已遴选敕降外,通行色界、欲界、诸夭及各岛洞,查取夙根深厚应下凡历劫之人。我已举报一二人,不如即将此二物一并举报,俾得尽历人世艰难恐怖、功业声名一切事端,享用富贵欢娱一切乐境。穷其之变,而后复其性之初,庶几一了百了耳。”又一人道:“如此甚好。我既带了他来,少不得将他心地中所染尘浊磨洗一番。请道人将应世之道亦令其讲究一番,仍令人世便了。”那女人道:“如此我即刻奏闻,行文各处知照。二位仍烦随时扶持,以了此缘。”二人答应,遂寂然无声。

P1-3

序言

出版前言

自从两百年前曹雪芹在一个凛冽的寒冬离开人世,他的巨著《红楼梦》没有终稿,而《红楼梦》的最后结局一直为人所猜测。在乾嘉时代,《红楼梦》因为有了程伟元的木刻本而广为流传,迎来了《红楼梦》的第一个传播高峰。而程伟元本八十回正文后所附之高鹗所续之四十回结局,虽给了《红楼梦》人物一个全面的交代,但在许多人看来,这个结局是差强人意,甚至是不合理的。于是,不少文人骚客拿起他们手中的笔,为这部未完成的巨著添上他们自己认为最理想的结局。这就在乾隆时代后期和嘉庆时代形成了《红楼梦》续书的第一个高潮。

这些续书作者,通过续写《红楼梦》,或是希望按自己的理想,赋予《红楼梦》故事一个更完美的结局,或是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圆满。于是诸如《红楼圆梦》《补红楼梦》纷纷出版,为《红楼梦》再添一份光彩。遗憾的是,这些续作者们艺术水平、写作才能、思想深度均远不及曹雪芹,且深陷曹雪芹预设的窠臼无法自拔,不仅无法与《红楼梦》相企及,且大多不及高鹗续书,在当时就有“狗尾续貂”之讥。但是这些作者所希望的《红楼梦》人物都有圆满理想的结局,却是符合当时大众审美的,因而有不小的读者群,使得这些续书得以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再版,不断为读者接受,不断有人评价,且不断有人加人为《红楼梦》写续作的行列中。

到了近代,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西方文化不断传人中国。近代出现的《红楼梦》续书和拟作,比乾嘉之时则显得更加多样化。续书作者除了按自己的理解续写《红楼梦》的故事外,有的则是借《红楼梦》的故事框架,抒发自己的社会理想;借《红楼梦》故事,浇自己块垒,如吴趼人的《新石头记》。还有的更是光怪陆离,把西方小说写作技巧运用到中国小说创作中来,如喻血轮的《林黛玉日记》。当代作家亦有续《红楼梦》者,他们把现代小说技巧与现代人对古代社会的理解融入《红楼梦》世界中,别有一番风采。

据统计,《红楼梦》续书大约有近百种,但其大部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我们从中选择有可读性者约三十种,逐一点校出版,以飨读者。点校中,得到洛阳白河书斋晁氏藏书楼主晁会元先生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敖堃

2015年12月于南开大学

后记

《续红楼梦未竞稿》点校说明

《续红楼梦》二十回,系周绍良先生珍藏未完稿本。周先生《红楼梦书录》中此书提要曰:“张曜孙撰。二十回。稿本,共九册,第一册末题:‘徐韵廷抄’。”书前有签云:“此书系张仲远观察所撰,惜未卒业,止此九册,外间无有流传。阅后即送还,勿借他人,致散失为要。阅后即送北直街信诚当铺隔壁余宅,交赵姑奶奶(即万保夫人)。”正文每面八行,每行二十五字。

张曜孙,字仲远,号升甫,晚号复生,武进人,张惠言之侄,嘉庆十二年(1807)生,道光举人,湖北候补道,著有《谨言慎好之居诗集》。书接第一百二十回。无回目,未完。第一回记丙辰秋至丁巳冬事。第二回有眉批:“口声不是黛玉,何妨另做一部书。”

本书以从吾师朱一玄先生处得周绍良先生所赠复印本标点。

敖堃

2015年12月于南开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续红楼梦未竟稿/中国古典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张曜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4138029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2015306901
中图分类号 I242.4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内蒙古
247
17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