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十再当妈
内容
试读章节

中国知识女性在美国

(你的那些女同学都是当年毕业后留学出国的吧?你们这些高材生在美国的生活状况怎么样?)也是一言难尽。这次去看望了三个大学时代的女同学。当时都是班上才貌拔尖的人物。一位在高校里教书,另一位在硅谷上班,另一位当全职太太。她们的状态挺让人深思的。

因为儿子要开学,我老公就先行带他回同了。而怀孕七个多月的我暂时住在那个在高校教书的同学洁家里。洁在大学时代就是非常上进的女孩,去美国以后认识了在美国读博士的老公。两人婚后,各自在高校科研机构里工作,经常忙到凌晨才回家。他们俩口子要孩子非常晚,生了两个女儿。小女儿贝妮的手有先天性的缺陷。第一次见面,她就提醒我们:贝妮有双非常特别又美丽的手,怕我们会不小心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作为吃货的我,简直不能忍受洁家的饭菜。什么都是微波炉里“完美一叮”。夫妻俩晚上做晚餐,顺便就把第二天的早午饭一起准备了。平时除了科研还是科研,生活很单调。房子很大,院子也特别大,但是杂草丛生,根本没时间打理。洁说她从来不去花园里,没有时间。相比之下,这对夫妻的生活状态是同学里最“正常”的了。

在硅谷的另一个同学仪,目前成为了单亲妈妈。老公出轨,离婚她一个人一边在硅谷工作,一边抚养女儿。我在仪家里也住了一段时间。因为我的厨艺不错,又不好意思白吃白住,就帮她照顾一下家里和孩子。离婚后,她也想过再婚,也尝试通过交友网络认识过一些单身男人。在美国期间,我还陪她跑去西雅图相亲,结果发现对方只是想约会而已。因为长期在单亲环境里长大,妈妈又太忙,仪5岁的女儿看起来非常缺乏母爱和父爱,非常慌张敏感。在仪家时,小姑娘对我这个“临时保姆”产生了依赖,先是怄气般地指使我干活,又总来找我聊天,后来就老黏着我。有一天,小姑娘的爸爸来看她,大家一起去海边,我和她爸爸一起拉着她的左右手在沙滩上跑。小姑娘从来没那么兴奋过,开心极了。孩子要的幸福其实真的好简单。

我的美国之行探访的最后一位同学惠,是全职太太,住在市郊一处童话般的森林边上。出了别墅的门就是特别美丽的森林,环境清幽迷人。但是,惠却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刚到的时候,一切看起来特别正常,她和在科研单位工作的丈夫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礼貌周到地迎接我们。但住下来以后,我就越来越觉得不对劲。表面上是非常体面的中产家庭,后来却发现家里饮水机出水口都被猫毛堵住了。这个家庭只是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没有真正的生活气息。更让我觉得害怕的是,跟惠到森林里散步,走着走着,她开始给我讲她喜欢上一个网友,这个人曾经是她国内的同学,开始还挺正常,后来故事就开始变得荒诞起来。说什么两个人不能在一起,她却不时能收到这位男同学留给她的信息。这些爱的信息不时会出现在惠所经过的超市里、邮局里。别人都说自己疯了,可自己知道自己没疯云云。走在越来越阴暗的森林里,我不禁感到头皮发麻。赶紧拉着惠往回走,直到见到她在阳光下玩的老公和孩子,心里才松了口气。后来,惠的先生告诉我们,医生说惠有精神分裂的问题,正在治疗中,已经有很长时间不能正常工作了。

(不知道说什么好,越高知的女性越难幸福吗?能吃能睡的普通小女人才幸福?)可能是我们这些读书多的女性想得更多,更容易钻牛角尖的缘故吧。要像我在美围遇到的那些东北姑娘那么粗生粗养,随处可以厚着脸皮风风火火地扎根生活就好了。

P54-57

后记

在生育问题这个敏感的领域内,没有什么别的标签比“不育”这个标签对女性的伤害力更大了。它会给一位女性带来自卑,带来彷徨,而心理的暗示常常导致生理的改变。有研究发现印第安某些部落常常在50岁甚至60岁以后还能怀孕生子,有人认为这也许是因为从未有人告诉她们说她们的卵子太老了。现代的人们在考虑要孩子的时候,往往变得更理性、更逻辑,尤其是那些已经生过一个孩子的母亲。她们一方面需要考虑个人的身体因素,另一方面还要顾及孩子的感受。40岁再当妈,承受着心理与生理的压力,她们需要更多的支持、更多的关爱与更多的理解,同时,相信现代医疗技术,心如静水中积极尝试,成功与否,也不要太过介怀。

目录

是否,你正像她们一样纠结?

 一个男人围着三个女人的生活大戏(芳扬)

 一个家庭生与不生的纠结(元丁)

 二孩就是一件鸡肋事(李洁 陈雯)

 高龄女博士赴美产子记(文虫)

 我生二宝,我做主(钟晓慧)

四十再当妈?

 再当妈?不是太疯,只因未爱够(储冬爱)

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中国妈妈与新西兰爸爸的育儿经(徐霄鹰)

 其乐融融地球村(宋在梅)

 先生牵着我的手走过(方英)

 女儿伺候我坐月子(汤秀娟)

 不要灰色的人生底子,不做全职妈妈(颜早)

四十再当妈!

 年龄会让我们长成更好的母亲(徐霄鹰)

有时,也听听他们的想法。

 印尼堂嫂雪玲的故事(钟秀梅)

 六个孩子的“老妈妈”(潘寿梅)

 家有小妹初长成(张惠敏)

 写给未来弟弟(妹妹)的一封信(胡赛尔)

四十再当妈。

 四十再当妈之医生如是说(黄恩杰 罗新)

序言

生?不生?这是一个问题。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这意味着一对夫妇将可以合法生育两个孩子。对于体制内的60后、70后家庭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欣喜又纠结的消息。欣喜具有了生育二孩的选择权,纠结已经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二孩生育将面临巨大的家庭生活方式及职业发展轨迹的调整,更为重要的是将面临高龄生育的风险。

就是这欣喜和纠结的复杂心情将我们汇集起来。作为牵头人,我给身边有过二孩生育经历和正在纠结是否生育二孩的朋友打电话,令人激动的是大家迅速响应,交流群在“全面放开二孩”消息公布的第二天就建了起来,开始热烈地讨论并策划这本书的写作。

社群写作的过程也是愉快而激烈的交流过程,集合大家的意见,我在一周内确定了编写体例,明确了个案访谈和自述两种叙述形式,并拟定访谈提纲,第二周进行试访并写出样章供大家批评参考。每一章出炉都会在群里引起关注和讨论,大家像期待精彩电视剧的下一集一样期待新的篇章出现。

在“全面二孩”政策之前,每个人生育二孩的命运都不一样:有的是辞去工作躲在家生育,为避人耳目白天很少外出;有的是意外怀孕后夫妻双方被迫辞去工作,面临经济压力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每个人生育二孩的出发点也不一样:有的是为了给子女有个伴;有的是为了加强夫妻之间的情感纽带;还有的是为了满足公公临终“希望有个孙子”的遗愿。女性在生育二孩后工作与家庭的平衡方式也不一样:有的辞去工作回归家庭,更为安心地投入家庭生活;有的依然将工作作为生活重心,在三天出院之后即投入公司的经营;有的因为生育二孩而被迫离开工作,之后重新开始新的职业发展。在二孩的养育理念和方式上也不尽相同:有的精心投入,以弥补抚养第一个孩子时因为工作忙碌而投入不足的遗憾;有的因为有了第一个小孩的抚养经验,可以更为得心应手地“粗养”第二个小孩,等等。总而言之,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各不相同。

现在,全面放开二孩,“生还是不生”对于60后、70后、80后的家庭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与身边的先行者交流探讨,将她们的故事整理出来。书中这些先行者的二孩生育与个体命运的故事或许能触动你,对你有所启发,而这正是我们写作本书的初心。

考虑到高龄生育的特点,本书还特别邀请了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的罗新主任从医学角度进行分析和解答。同时,为回应父母担心一孩排斥二孩的心理,书中还附上了已读大二的姐姐对比她小15岁的妹妹幽默而有爱心的文字;15岁的高中生写给他未来弟弟或妹妹的信,其中透着酷酷的青春期气息。而且,我们还非常幸运地得到一位80多岁老妈妈的支持,她用笔在稿纸上记下了自己当年为有一个女儿而生育六个小孩的故事,如今,她与这个“小棉袄”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本社群写作的快书,也是一本真诚交流的书,书中传递的是爱和信念,唯有爱和信念可以让每个人的命运充满希望和期待!生或者不生,经过思考、交流和分享之后做出合适的选择,这是60后、70后,甚至80后的父母们在新政下必经的心路历程,我们愿与您同行。

方英

2016年1月1日

内容推荐

全面放开二胎,“生还是不生”对于60后、70后,甚至80后的家庭都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方英、储冬爱等编著的这本《四十再当妈》以“爱”的名义,回应“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高龄高知妈妈这一群体对二胎的反应、纠结、行动和应对。这里的“四十再当妈”是个虚指,涵盖35—48岁高龄生育二胎的女性,可以加上不同的标点理解:“四十再当妈?”“四十再当妈!”“四十再当妈。”等情境。本书作者都是高龄,具有文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的较高修养,她们有的已经在高龄生育二胎,有的纠结于是否要“四十再当妈”?二胎生育必将面临巨大的家庭生活方式以及职业发展轨迹的调整,更为重要的是面临高龄生育的风险。全书以自述和个人访谈的形式进行深入描述和分析,真实还原二胎面前,各种彷徨、纠结、复杂、欣喜……的情绪。15位高龄高知妈妈,15个二孩故事,让我们在“四十再当妈”的现实中探讨子女的教养与个人生命的独特历程。

编辑推荐

身体允许吗?

大宝接受吗?

二宝谁来带?

工作会丢吗?

养育成本大?

……

全面二孩,生?不生?方英、储冬爱等编著的这本《四十再当妈》,是

“二孩纠结症”全面治愈手册,是

“一孩妈妈”再孕心灵指南

。这是一本真诚交流的书,书中传递的是爱和信念,唯有爱和信念可以让每个人的命运充满希望和期待。生或者不生二胎,经过思考、交流和分享之后做出合适的选择,这是60、70、80后们在新政下必经的心路历程,本书将会成为这些人的同行者和见证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十再当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英//储冬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107295
开本 32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2016018282
中图分类号 I253.7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9
14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