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精粹(科学技术卷)
内容
编辑推荐

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这三大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

《中国精粹》丛书是一套概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速览手册,是向外国人士介绍中国文化的基础读本。

孙维新、朱旭编写的《中国精粹(科学技术卷)》一书以凝练、概括的语言,由点及面地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基本面貌和特点。

内容推荐

孙维新、朱旭编写的《中国精粹(科学技术卷)》一书以凝练、概括的语言,由点及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基本面貌和特点。由“善假于物,实用为先”(科技篇);“救死扶伤,贡献人类”(医学篇);“建筑瑰宝,技艺高超”(建筑篇);“巧夺天工,异彩纷呈”(手工艺篇)四部分组成,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医学、建筑学、手工技艺中有代表性的内容做精要的介绍。

目录

第一篇

 善假于物实用为先

 ——走在世界前列的古代发明

 一、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

 二、智慧的结晶

 三、四大发明

第二篇

 救死扶伤贡献人类

 ——渊源流长的中华医学

 一、中华医学发展的历程

 二、中国古代医学理论

 三、中华名医流芳百世

第三篇

 建筑瑰宝技艺高超

 ——中国古代建筑纵览

第四篇

 巧夺天工异彩纷呈

 ——璀璨的手工艺术

 一、玉石工艺

 二、青铜工艺

 三、瓷器工艺

 四、石雕砖刻

 五、织绣工艺

 六、编织工艺

试读章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另一特点是“经验”色彩较浓。古人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摸索经验,得到发明创造。而结论大多止于经验的直接启发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极少有全面的科学理论探讨。如中国古代对天文观象的观察极为仔细和细腻,其完整程度为古代和中世纪欧洲所不可比拟,但是,他们却没有对这些观察进行深入分析,以寻求规律。故中国史籍虽然留下了哈雷彗星出没的三十一次记录,但发现其平均周期的却是十七世纪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明代的《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三大领域的最高水平,但常常限于记录、归纳、总结生产经验,乏于理论方面的概括和升华。因此,中国古人虽然“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思想,预测到后来的一些发现”,但却始终停留在“言其所当然而不复强求其所以然”的直观、笼统的水平上,未能建立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对科学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的分析精神与实证精神,难以在中国古代科技的“经验型”土壤中寻觅到成长的条件。因而,“中国的经验论”虽曾使中国有极辉煌的记录,但也阻碍了它本身的进一步发展。

“实用型”和“重经验”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科技的发展,但它也曾经结出了智慧花朵。中国古代发明之精、之巧、之美,至今仍让人叹为观止。正如现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所指出的:“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圣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

十六七世纪之交,当耶稣会士踏上中国大陆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光芒使他们恍如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从而由衷地发出“古代的中国人是伟大的创造者”的惊叹。而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也正隐藏在这无数的发明中。

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发现与发明的国度》一书中指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可能至少有一半以上源自中国。这些发明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下面仅选一部分作介绍:

(一)水上航行的秘蜜

中国人是善假舟楫的民族之一。在悠久的航海经验中创造出卓越的擅长驾驭舟楫的智慧。他们首先创造了最独特的推进工具——橹。橹既像舵又像桨,是由长桨变形而来的,兼有舵和桨的功能,而且推进效率比桨还高。俗语有“一橹三桨”的说法。这是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智慧,即用最简洁的工具驾驭最复杂的运动。这一独特的推进工具只出现在中国。西方人称赞它是“中国发明中最科学的一个”。

不仅如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造船智慧一直领先于世界,发明的许多构造和工具都像“橹”一样,富于创造的智慧,充满诗意联想。他们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密隔舱。这种水密隔舱在船壳破损进水时,能保证只有部分舱进水,水手可以迅速进行单舱的排水和修补,而不至于全船沉没,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船舶的抗沉能力。早在14个世纪前中国人已经知道了这个秘密,而西方船舶直到1 8世纪才开始采用这一技术。西方人承认是从中国人那里得到的,而中国人的这项发明又是由家中贮米的“仓”加在船上演变而成的。还有,世界最早的操纵船舶的船尾轴向舵也是中国人发明的。在广州出土的东汉陶船模的尾部,有一只固置在中轴线上的舵。它是由长桨舵逐渐向轴向转动舵发展的过渡。在公元2到4世纪,中国已经出现真正的轴向转动舵。这对于提高船舶的操纵性能具有重大意义。大约在12世纪,中国的轴向转舵也和水密隔舱西传的途径一样经印度洋传到地中海。中国11世纪就发明了平衡舵和开孔舵,而欧洲直到18世纪才出现。P4-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精粹(科学技术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维新,朱旭编
译者 刘川//覃素红
编者 孙维新//朱旭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77082
开本 16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2015143649
中图分类号 K203-4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0
15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