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府井/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府井大街定名于清光绪三十一年,那么王府井到底在哪里?这口井为何被称作“王府井”?王府井与八面槽的传说是怎么回事?王府井商业街的形成和发展又是如何的?……王之鸿、姚德仁著的《王府井》寻踪历史,全面系统地整理、发掘、记录王府井的历史和现实,展现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及世界著名古都的风采,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内容推荐

对于王府井,即使是北京本地人,也少有人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历史上王府井曾经是什么样子?王府井的“王府”是指什么王府,“井”又在何处?“王府井大街”如何形成又有过哪些变化?王府井何以是一个异军突起、后来居上的商业街区?王府井是如何沿着历史的轨迹一步一步成长为今天的样子的?且听《王府井》作者王之鸿、姚德仁为您娓娓道来……

目录

一、引言

 王府井的“井”

 王府井与八面槽

 王府井大街的名称演变

 王府井商业街区

二、历史寻踪

 运古的记忆——古人类活动遗址

 衙署之街话衙署

 历史沧桑说府邸

 风格迥异的宗教建筑

三、文苑撷英

 活跃的教育事业

 众多的文化设施

 著名的艺术团俸

 星罗棋布的新闻、出版、发行单位

四、商海揽胜

 望如星衢的灯市

 闻名遐迩的王府井商业街

 各具特色的名店

 历史嬗变的金融机构

五、景致咀华

 四季相宜的皇城根遗址公园

 颇具匠心的广场设计

 情趣盎然的街头雕塑

 绚丽多彩的灯光配置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王府井的“井”

王府井大街定名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时,清政府“推行警政”、“整理地面”,对京师部分街巷名称重加厘定,改“王府大街”为“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大街既然以“井”命名,就足以说明那口井在当时的知名度甚高。然而,那口井在街面早已无存,便引出了诸如井在何处,建于何时,有何特点及趣闻等话题。

王府井到底在哪里呢?姜纬堂于1993年撰文指出:“在今王府井大街南段路西,具体说就是东安市场靠北的西门对面便道边稍北,约当今益民食品店门前。”其主要依据是《乾隆京城全图》和民国二年(1913年)《实测北京内外城地图》均标明此处有井,且王府井大街只此一井。1998年,在王府井大街市政改造施工中发现了这口井,井壁与污水管道相通,井深八米,井内有四米深的污水、两米厚的杂砖。井壁下部由小青砖砌成,据此可知为明代所砌。姜纬堂考证在前,施工发现在后,两相吻合。王府井被发现后,对其作象征性修复,并将井盖设计成圆形青铜围龙浮雕,辅以文字说明。其具体位置在今王府井大街西侧,天隆珠宝店与碧春茶庄之间的便道上。

这口井是何时被称作“王府井”的呢?姜纬堂在《王府井的七百年》一文中写道:“明·刘若愚《酌中志》‘天师庵草场’条载:草场‘墙外有井,甘冽可用,不减十王府街之井也’。据知:一、这口王府井,亦必是‘甘冽可用’的甜水井;二、这口王府井,至迟在晚明时便已相当著名,致他处之需与相比较而为说明;三、这口王府井恐非晚明始有,其历史或更为久远;四、当明末时尚只称之为‘十王府街之井’,则简称日‘王府井’,则必是清代之事。”据此可知:十王府街之井开凿于明代晚期以前,是一口甜水井,因水质好而扬名,清代被称为“王府井”。王府井与八面槽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旧都文物略》已将今王府井大街分为三段,东安门大街以南称“王府井大街”,东安门大街至灯市口称“八面槽”,灯市口以北称王府大街。此种称法一直延续到1965年整顿地名时。

王府井大街得名于“王府井”已成定论,可是,对八面槽的来历就有不同的说法。然而,无论哪种说法却都与“王府井”有关,琢磨起来,颇为有趣。介绍三则,供读者玩赏。

其一,过去北京城里的饮用水主要是井水,居民到经营水井的地方(称“水窝子”)去买水。王府井自是一个水窝子,且地处冲要,所以,设置了八个专供牲畜饮水用的马槽,故名“八面槽”。“水”自然取自王府井。然而,有人反问,只听说鼓可以论“面”,旗子可以论“面”,什么时候马槽的计量单位论过“面”?

其二,此处有专供牲畜饮水用的马槽不假,但不是八个,而是一个呈八面形的石槽,故名“八面槽”。然而,也有人反问,石槽自有石槽的样式要求,八个面就近乎于圆形了,还能叫“槽”吗?何不直接叫“八棱石瓮”或“石水池”呢?

其三,所谓“八面槽”是指“王府井”的井台。当时王府井是卖水的水窝子,且地处交通要道,买卖自然红火。于是修了一个有八个面的井台,在井台的每个面上都凿有一条供流水用的水槽。这样,就可以同时为八只水桶灌水,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八面槽”是指王府井有一个八面都有水槽的井台,故名“八面槽”。然而,还有人反问,既然是井和井台的关系自然是上下一体,何以南段称“王府井”,北段称“八面槽”?“井”总不会平躺在大街上吧。

历史传闻有时也是历史之谜,回答则颇为不易。

P2-4

序言

这是一套反映北京独特风貌的丛书,也可称之为“特色志书”。说它是志书,因为每一部书稿都真实地记载了一定地域范围的、自古及今、可圈可点、可查可考的人、事、地、物、情,是史实和现实的忠实写照,有给后人以认识前人、借鉴历史、传承文化的传世作用,有服务当代、辅政明事、为领导层决策提供启示、样板、佐证的资政作用,还有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养的教化作用。凡是志书的优势和效用,它皆有之。但“志书”前面又加“特色”二字,则是因为这套丛书,除志书的共性外,又有独特个性。

首先,它在众多的北京志书中,最能反映北京的特点和亮点。人们在称赞北京历史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无穷时,其头脑中最先联想的故宫、长城、天坛、颐和园、十三陵、北京猿人遗址等已被国际认定的人类文化遗产,云居寺的石经、旧城的胡同、明清的园林、金元的遗址等展示辉煌历史的盛迹,王府井、大栅栏、琉璃厂、天桥、什刹海等“文味”、“京味”浓郁而又集中的特殊地域,王府、祭坛、会馆、庙会、“老字号”等文化内涵深厚独特、星罗棋布于京城东西南北中的“亮点”,都是北京“特色志书”的编修对象。如果一一成志,使其系列化、大众化,不仅使各自的“特点”在互相比较中更为突显,也使“亮点”在相互映照中更为亮丽,集聚效应,显而易见。

其次,称“特色志书”还因为,我国当代修志采取的是政府主持的体制,全国有一个大体的规划和大家都遵守的编修体例,各省、区、市则在政府统一主持下,作出篇目和工作的具体安排,并组织实施。北京市第一轮修志规划172部,第二轮修志篇目暂定百部左右。志书的编纂,都是组织有关各方,“众手成志”。而特色志书的编纂,绝大多数不在政府规划之列,而是在第一轮修志基础上,由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另行策划和组织的“专家修志”。

在写法上也有两个突破之处。一是更多地使用了图片。图片具有直观、美观的特点,有的图片本身就有历史文献价值。特色志书,特别是这套风物图志,则几乎页页见图。地图、实物图、风情图、照片、绘画、特制图等等,凡是有助于展现地域或景物的图片,尽可能选用,使文字和图片相互照应,既美观,又增强了说服力。二是在忠实承袭作为志书生命的写真求实的特点的同时,对修志另一特点“述而不论”则有所超越。叙述史实,不仅饱含激情,而且有所评点,有的甚至以学者的认真,作出了推论甚至结论。这在一般志书中是忌讳的。而特色志书,却常常透出作者的好恶。某个评点,也许是个人的一孔之见,但却给人以启发,大大增加了可读性。

北京作为举世公认的文明古都,其历史文化积淀深邃厚重,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又增添了新的风采。用志书、辞书、百科全书、资料汇编等方式,全面系统地整理、发掘、记录北京的历史和现实,是一项重大的、影响深远的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建设先进文化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是北京文化基础工程的组成部分。如果把北京这块宝地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创造称之为珠宝遍地、晶莹璀璨,繁星满城、彩光交辉,繁花似锦、美不胜收,那么这套丛书就是从珠宝中择取了几枚珍贵者,繁星中选出了几颗亮丽者,群花中采摘了几朵美艳者加以展示,以奉献于人们。这对于把北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对于实现“人文奥运”,办好第29届奥运会,都是很有意义的。

段柄仁

后记

2004年2月接受编写《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王府井图志》,我们的心情既兴奋又惶恐。兴奋的理由是《王府井图志》作为《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系列丛书之一,承担着“展现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及世界著名古都的风采,宣传北京深邃的文化内涵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的任务,作为编写者自应有幸运之感;惶恐的原因是自知功力不逮,惟恐有辱使命。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中共东城区委、东城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东城区副区长毛桂芬亲自协调有关部门予以支持,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的罗保平、谭烈飞、尹树国在写作上给予指导,王府井地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提供了王府井地区改造工程的有关资料。既为编写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增强了我们完成任务的信心。对此,我们深表谢意。

还要感谢对《王府井图志》编写工作给予了具体帮助的邢荣祥、彭积冬、张继宗、吕学清、李长林、高云彩、李焕巧、王莉莎、李鸿斌等东城区史志界同仁。

如今,《王府井图志》已经付梓,书中不妥之处,敬乞批评指正;如蒙方家赐教,则不胜感激。

姚德仁 王之鸿

2004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府井/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之鸿//姚德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5832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2004137590
中图分类号 K291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