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武汉抗战第一村--姚家山革命故事选
内容
编辑推荐

陈炳章编著的《武汉抗战第一村--姚家山革命故事选》,作者曾经两次到姚家山住了下来,通过走访当年的老人征集到了大量宝贵历史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生动朴实的革命故事,同时还配了插图和历史照片,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那一时期的火热斗争场面,热情地讴歌了新四军的英勇抗战历史和军民鱼水深情。

内容推荐

陈炳章编著的《武汉抗战第一村--姚家山革命故事选》通过征集大量宝贵的历史资料(含口述史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生动朴实的语言来讲述革命故事,宣传新四军第五师的英勇抗战历史和军民鱼水深情,反映李先念、陈少敏等重要党史人物的革命活动,立意新颖、视角独特、真实感人,是一种很好的党史、军史宣传教育普及读本,也是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促进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载体。

目录

逐鹿中原名垂史册——新四军第五师简介

武汉抗战第一村——黄陂姚家山概览

永恒的留恋(老照片)

姚家山部分革命遗迹、旧址及革命历史文物

姚家山村革命故事选

 战利品

 花大嫂

 同吃一锅粥

 藏枪

 脱险

 盖房

 洗脚

 还粮

 练兵场上

 开荒

 参军

 种菜

 转蓬桥

 一碗猪肝面

 带路

 送货

 报信

 好“闺女”

 引水

 石屋

 演出

后记

试读章节

姚家山,是武汉市最为偏远的山村之一。1940年末至1946年之间,李先念先后率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和新四军第五师司、政两部和鄂豫边区党委机关曾在此驻扎——或休整,或训练,或学习,或开会。战争年代,指挥机关流动性很大,驻扎时间少则二、三宿,多则五、七天,也有两三月的。但是,只有1941年在姚家山的时间最长,前后达半年之久。至今,设在村内的司令部、政治部、参谋部、大礼堂、后勤部、医院、被服厂、枪械所,李先念、陈少敏旧居等10处革命遗址,和一批革命历史文物还保存完好,故而姚家山被誉为武汉抗战第一村。

(一)

姚家山位于黄陂城关西北67公里,是小悟山的中心点。它南逼武汉,雄视江汉平原;西扼平汉铁路,与桐柏、大洪山脉相望;东则峰峦起伏,直指吴越;北靠大别山脉,绾毂中原。历来是纵横千里、地跨鄂、豫、皖、湘、赣五省的战略要地。同时,姚家山村当年有近二百户,八百多人,是山区人口聚居的大村落。村里多为贫苦农民。早在土地革命时期,这里就掀起办农会,闹革命的热潮,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据知情者透露,李先念早就注意到这个地方。此前,他率部路过这里时,还察看过地形,并让指战员们熟悉这个可进可退、可守可攻的山区。

(二)

中共中央中原局纵观豫鄂地区形势,认为豫南、鄂东、鄂中的敌占区域,是开展华中游击战争的重要地区之一,因此创建鄂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时机已经成熟。1940年1月3日,刘少奇、张云逸、徐海东、邓子恢致电李先念、朱理治:“所有鄂中、鄂东党群领导的部队,统归你们指挥节制,部队番号改称挺进游击纵队。”

1940年初,李先念、刘少卿率豫鄂挺进纵队(即新四军第五师的前身)一、二、三团从安陆县赵家棚出发,4次攻打大小悟山:首战告捷,击溃了顽军刘梅溪部;再战歼灭顽军贺承慈部;继而先后打败了伪军刘亚卿和杨希超部。其间,边区党委和纵队司、政两部多次进驻姚家山。由于我军控制了大、小悟山地区,与(黄)陂(黄)安南县连成一片,打通了鄂中与鄂东根据地的通道,从而使我军在反对敌伪顽的战斗中,有更大的周旋余地。边区党委和纵队机关随之由平汉铁路西移至路东的姚家山。这样大小悟山就成了当时部队和鄂豫边区党委的指挥中心。皖南事变后,豫鄂挺进纵队改编成新四军第五师,中央军委任命李先念为师长兼政治委员(1943年5月17日,中央决定郑位三为政委),五师领导机关和边区党委仍设在姚家山,李先念和边区党委负责人陈少敏分别住在农民姚诚台家的堂屋和西厢房。

(三)

1941年3月,鄂东军政联合办事处在姚家山村的肖家湾召开了宪政促进会,到会代表200多人,成立了黄陂县抗日民主政府,由共产党员魏天一任县长,任士舜任书记。自始,黄陂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得到迅速巩固扩大,“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等抗日群众组织也相继建立和发展起来。各级抗日武装如游击队、武工队、手枪队、民兵自卫队等,则更是在敌后神出鬼没,到处开展游击战争,并经常配合五师对日伪进行战斗,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P6-9

后记

后记

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和鄂豫边区党委机关旧址,革命中心地带,我心中的圣地!

1966年,我在一家文艺杂志社当主编。这年的春暖花开之时,我怀着景仰和崇敬之情,徒步百余里,来到了姚家山。

我是为采风而来。是为搜集流传于乡亲中的抗战故事而来。在这里,我一连住了十天。

这十天,我就住在李先念、陈少敏当年居住的姚诚台家。乡亲们得知我的来意后,热情很高,纷纷前来或讲述当年的所见所闻,或提供故事线索——在田间劳动中,在浓荫下小憩时,在野菜喷香的餐桌上,在昏暗的土油灯下,在老太婆的纺车前……,他们思索着,回忆着,娓娓道来……我不停地记录,整整写了两大本!

这些老房东的名字是:姚诚台、姚寿山、姚正宏、花大嫂,姚诚训、刘福堂、姚诚和、刘三婶、姚诚洁、张幺婆、姚丑货等等。

回到编辑部,我决定把姚家山的革命故事整理出来,陆续在刊物上发表,向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鲜活的教材。不料,“文革”运动席卷而来,我受到冲击,手中的各种资料,均遭造反派付之一炬!

“四人帮”粉碎后,虽然工作繁忙,但我仍挤出时间,于1977年初冬,在业余作者、姚集公社干部郭国治陪同下,再次来到了我朝思暮想的姚家山!

革命故事必须真实,不容虚构和编造。我这次来姚家山,一是拜望为新中国建立作出重大贡献和牺牲的姚家山父老乡亲,二是核实十多年前众乡亲所述革命故事的真实性,三是挖掘更多的革命故事。

这一次,我住在新四军第五师大礼堂。大队干部姚世文、姚翠娥等给了我很大支持。他们几次召开座谈会,邀请健在的老房东、老烈属,老党员、老团员、老农会会员等座谈,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革命故事。由于他们的热情帮助,由于他们的辛勤奔波,使我又一次得以满载而归。

2001年6月,武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时,已经退休的我,被这个由省市老领导组成的社会组织返聘到办公室工作。其问,我无数次来到姚家山调研。工作之余,我择机走进乡亲之中,向他们讲述他们的前辈人曾经向我口述的革命斗争故事,请他们对这些故事予以补充、修正和完善。——那些曾经向我口述革命故事的前辈人已先后离开人世了!时下,能完整的讲述70年前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故事的人,已很难找到了,我讲给他们听,另一层意思是,希望他们知道这些革命故事,并将这些革命故事讲给他们的后人听,让其一代一代传下去!

今天,在武汉市老促会的动议与具体指导下,在中共武汉市委农业办公室、市财政局的促进和支持下,我把近50年来,姚家山几十名亲历者口述的革命故事整理出来,汇集成册,为的是传承红色文化、激励后来人发扬老区精神,建设美好家园;为的是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要忘记过去……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在这里,我要感谢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和武汉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感谢他们对本书编著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要感谢黄陂区党史、修志部门和区文联、蔡店乡党委、政府、乡文体站等,书中引用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有不少是他们提供的。

还有一些同事和朋友,他们给予了积极而又热忱的帮助,我想对他们一一鸣谢,但他们都不愿意刊载其名,只好将他们铭记心中。

陈炳章

2013年6月

汉口高家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武汉抗战第一村--姚家山革命故事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陈炳章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078987
开本 32开
页数 1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74
CIP核字 2013239314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04
14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