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解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
内容
编辑推荐

10个层面,55条建议,学龄前,妈妈这样养育孩子!

把握儿童敏感期,掌握儿童成长规律,锁定孩子的成功未来!

读懂孩子的心理世界,培养快乐、自信、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

黄益著的《图解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引领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帮父母解除疑虑、消除烦恼,培养快乐、自信、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

内容推荐

孩子在想什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想?孩子出现问题,妈妈该怎么办?黄益著的《图解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从0-6岁孩子的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语言、情绪、自我意识、社会化、亲社会行为、性别意识等10个方面,逐一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引领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帮父母解除疑虑、消除烦恼,培养快乐、自信、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

试读章节

尽可能用母乳喂养。迫不得已用奶粉喂养时,不要催促孩子或以紧张、焦虑的心情期待孩子赶快喝完。

孩子在两岁前爱吃手、吃毛巾、咬东西等,这些都是正常的,不要限制,注意清洁卫生即可。

可选用干毛巾、丝绸、软毛刷、天鹅绒衣服,轻擦儿童的背部、腹部、腕部、面部、手、脚等部位的皮肤。一般来说,触觉刺激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的时间约在刺激30秒以后,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要根据孩子的耐受程度加以确定。当刺激物较为适宜、恰当时,则可能具有促进感觉统合的作用;否则,当刺激物过于强烈、异常时,可能会对儿童感觉统合起到破坏作用。

找一条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将孩子整个卷起来,再轻轻滚动或下压,也可用双手轻轻抱紧孩子身体的各部位,强化各部位的触觉感受。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进行羊角球、袋鼠跳、水中活动等。这些触觉训练活动可以持续到12岁。

在地板上铺上不同材质,比如塑胶、布料、木地板、蓬松棉等,为宝宝提供一个爬行的小环境,让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促进触觉的发育。让宝宝在地毯上双手抱头,向左右两个方向滚动,或者进行前滚翻和后滚翻,对触觉、动作平衡、协调都有帮助。

多让孩子玩土、泥巴、沙子、石子、水。

用带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滚动或轻压,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自己成后背则由父母辅助进行。

大的奇奇喜欢坐在玩具堆里玩儿,抓住什么就放到嘴里又啃又咬,口水流得老长,无论是硬的还是软的他都用嘴尝个遍,感觉什么都很好吃,什么都可以吃到肚子里。

为什么孩子喜欢用嘴尝各种东西?比如,喜欢吃手?

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唯一能使用的“工具”就是嘴。口的敏感期出现于孩子出生三四个月之后。

儿童天生具有吸吮与抓握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儿童最先使用的嘴比其他的器官更加敏感。当婴儿第一次将手无意间伸到嘴里后,由于吸吮手指带来了精神愉悦,婴儿就会无意识地练习将手送到嘴里,之后发展到抓到东西也能够熟练放到嘴里。这个时期的儿童急切地用他的舌头和嘴唇去感受事物,凭借来自舌头的味觉和嘴唇的触觉,吸收环境中每样东西的特质,以便寻找采取行动的方法。

对于2~34"-月的婴儿来说,吃手标志着其心理发育进入一个新阶段手指功能的分化和初期的手眼协调,是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此时手是宝宝最好的玩具。父母若能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当宝宝感到不安、烦躁、紧张时,吃手能镇静安慰他的情绪。有的宝宝在浅睡状态时,会用吮手指来寻求自我安慰而重新入睡。在心理学意义上,吮吸手指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使孩子获得快感。  1岁前孩子是正常生理行为,父母不用特别担心。尤其是2~64个月大时,孩子吃手是必要的。父母要做的是经常帮宝宝洗手,保持宝宝的手部卫生,以防细菌入侵引起宝宝的胃肠道感染。

序言

前言

妈妈养育0~6岁的婴幼儿,常常会遇到各种困惑和难题。比如:

孩子为什么爱吃手,抓到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

孩子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给他,他又扔掉?

孩子为什么爱学舌?

孩子为什么拿着大人认为又脏又没意思的小石块、小烟头、小纸片玩个不停?

孩子为什么做事总是东瞅瞅西看看,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动不动就哭闹,怎么办?

孩子爱说我就不,总和妈妈对着干,怎么办?

孩子怕生人,怎么办?

孩子爱打人,怎么办?

像这样的十万个为什么数不胜数,妈妈按下葫芦起了瓢,觉得孩子真是太难教育了。

其实,这些难题往往不在于孩子有多难教,而在于妈妈不懂幼儿的心理,不能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出发,而是按照成人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对待孩子,从而出现教与学的错位,自然收不到期望的效果了。比如:

孩子爱吃手、爱咬东西,是他在通过口和手来感受事物、认识世界,这是孩子在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前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妈妈不了解这个心理特点,一味阻挠,就破坏了孩子的学习过程,有些行为(例如通过用口感知事物)被抑制后,会在孩子三五岁,甚至更大年龄时以其他形式出现,比如吸吮手指、咬人等。

孩子学舌是他在通过模仿这一方式来学习语言。孩子不仅模仿妈妈的言语,而且也模仿妈妈的行为:妈妈炒菜,他也炒菜;妈妈扫地,他也扫地。妈妈应该知道:模仿是0~3岁孩子很重要的智力发展过程;让孩子去做,模仿不是错;放慢自己的动作,满足孩子模仿的需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孩子爱玩小石块、小烟头、小纸片,这是孩子进入了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在发展他的触觉、视觉、手眼协调能力、观察力等。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妈妈的要求不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要知道6岁前孩子的注意力只能维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妈妈却要求孩子安安静静地长时间做一件事。另外,所谓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父母造成的同时给孩子提供多个玩具,一次向孩子提出多个要求,让孩子做不感兴趣的事情

孩子说我就不,和妈妈对着干,是他在发展自我意识,是独立、自尊、自我控制的突出表现。  孩子怕生人,是因为孩子具有陌生人焦虑。孩子见到陌生人的表现,反映了孩子与妈妈的依恋关系质量。如果亲子依恋的质量高,孩子拥有安全感,见到陌生人的恐惧就少些。

正是由于妈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才导致很多教育难题的出现。首先,妈妈不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行为现象,甚至认为这些行为现象是不正常的。其次,妈妈不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行为现象,或者勉强下手。这相当于一位医生不会号脉或号错了脉,开出的药方不仅不治病还会越治越重。而掌握了儿童心理学知识的妈妈,就像医术高超的医生,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所以,妈妈首先应该学习幼儿心理的一些基本常识。这是妈妈的必修课和基本功,是获得家长执照的前提。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科学。它能帮助妈妈正确了解幼儿。通过学习幼儿心理的知识,我们不仅会知道幼儿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头脑里想到的事情、活动中表现的行为与成人完全不同,而且能知道幼儿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会这么做。

更重要的是,它能为妈妈提供理论依据和教育指南。只有在正确理论和观念的指导下,妈妈才能避免盲目的教育、无效的教育,才能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才能在正确的时候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小树在渴了的时候我们需要给它浇水,饿了的时候需要给它填土施肥,这样小树才会茁壮成长。同样的,接受正确教育的孩子才能不被误解和耽搁,才能按照规律有节奏地成长。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将幼儿心理的权威理论和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起来。书中介绍的理论代表了当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和最新发现,推广的教育经验经过了家教专家的论证和广大家长的验证,适合广大家长灵活运用。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他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幼儿期是身体智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必须掌握其特点,掌握其生长发展的科学规律,才能把幼儿教好、养好。

愿这部浓缩了中外儿童心理学发展结晶和东西方家庭教育智慧的亲子教育作品,使众多的中国妈妈能够了解0~6岁孩子发展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走出幼儿教育的迷局和困境,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孩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解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益
译者
编者 黄益
绘者 花种子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712348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育儿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2016171665
中图分类号 B844.11-64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