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化高原
内容
编辑推荐

南文渊著的《文化高原》围绕文化高原的主题,就青藏高原民族迁徙、文化传播、象征神话、区域生态文化类型、族群文化区域的分类与特征展开论证,以期为青藏高原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寻找合适的途径方式,实现高原自然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保护的一体化。全书分为前言、正文八章、附录和参考文献。本书第一章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青藏高原作为文化高原的独特地位和价值,第二、三、四、五章从历史变迁的角度论述了高原民族的迁徙、生成、演变以及各民族的融合过程,描述了高原民族文化的分布与区域特征,对新石器时代以来宗教在高原的传播过程及文化层的形成,青藏高原在与东亚、中亚文化传播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梳理阐释。第六章阐释高原族群生境一文化复合系统,第七章阐释青藏高原七大生境—文化区的分类、特征与保护途径,第八章阐释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原模式。

目录

第一章 文化高原:环境人类学视野下的高原人文价值

 一、会说话的草原:高原生态环境的人文价值

 二、文明的起源:高原文化区域的生成

 三、阳光照耀:苯教、萨满教与佛教在高原的传播与复兴

 四、神灵与英雄的赞颂:神话和史诗中的高原

 五、圣地故乡:高原环境的人文象征

 六、高原伦理:习服和适应高原的生存规范

 七、心灵高原:荒野是心灵净化地

第二章 走向高原:族群迁徙中的精神追求

 一、向往高原:一万年来向高原迁徙的人群

 二、高原族群迁徙节律寻觅

 三、族群的新生:迁徙中实现族群的融合与重组

 四、精神向往:族群迁徙的方向与目的

第三章 羌蕃相融:区域生境文化族群的演变

 一、戎、羌、卓、蕃、霍尔:区域生境文化族群

 二、东部河谷森林狩猎的“戎”族群

 三、高原东北部草原与河谷问的“羌”族群

 四、羌塘高原的本土游牧群“卓巴” 

 五、北方草原“霍尔”游牧族群

 六、一江两河流域的“蕃”族及高原文化的吐蕃化

 七、近代高原中心与边缘族群的互动

第四章 二元一体:族群联姻的神话建构

 一、猕猴与岩女:山南吐蕃族联姻组合的神话构想

 二、女神与龙神:高原东南部戎、氐、羌起源神话

 三、兄弟分离与马龙成骢:北方游牧族群分离与融合的神话

 四、无弋爰剑与劓女遇于野:河湟羌族起源的神话

第五章 穿越时空:高原文化区域的分野与文化化进程

 一、中心盆地与边缘河谷:地理环境引领文化区形成

 二、高原不同文化区域的形成

 三、不同宗教的传播与高原文化区的变动

第六章 猎耕牧互补:生境一生计复合系统

 一、高原传统生境一生计复合系统的形成

 二、高原东南森林猎耕牧生计系统

 三、一江两河流域耕牧生计系统

 四、河湟谷地猎耕牧生计系统

 五、中西部草原一游牧生计系统

第七章 故居乡愁:生境一文化区的建构与保护

 一、青藏高原生境一文化区的形成

 二、高原七大生境一文化区的分类

 三、生存、感知、想象:高原生境一文化区的主体建构

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原模式

 一、青藏高原问题的实质

 二、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核

 三、环境与文化的合一:以生态文化观念进行规划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化高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文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5144150
开本 32开
页数 3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2016154444
中图分类号 K280.7
丛书名
印张 1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54:50